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说课稿

2020-03-03 23:1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2003年感动中国的文坛巨擘、世纪老人——巴金的《短文两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1、《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两篇充满意趣的散文诗。寻常的事物却因多情的作家激起心灵之声。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弹琵琶,借“飞蛾”“夸父”“嫦娥”这些意象寓示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生活的一种希望,信念,也是他理想的化身。

2、据“课标”:学生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二、说教法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A.创设情境法 B.疑读法 C.议读法

三、说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A.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B.讨论法:小组讨论对文章质疑解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回顾神话故事“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引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2.个人示范读。(前后比较朗读,整体体会文中情感)3.学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日》

1.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

2.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 3.结果如何?

4.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

5.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

学生:1.光和热 2.飞蛾与夸父 3.都死了。 4.赞美。

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 (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后出版了《随想录》。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联系作者的生活年代及写作背景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 ?

2.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

1.希望、光明和胜利。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

2.象征手法;飞蛾 夸父 日

3.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五、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月》 1.学生示范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词与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1):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体会出来了?

学生:(1):寒、冷、死的月光。

(2):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的确,月光冷得很。

(教师:所以我们读《月》时,多用一个低沉的情感基调。)

六、深入分析课文

1.本文描写月的感觉和我们以前熟悉描写月的诗句有些不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以上诗句以“月”表达了“相思”之意,可以说“月”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很深的文化积淀。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月亮写得如此之“寒、冷、死”呢?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学生分组讨论):用月的“寒、冷、死”来反映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黑暗(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这也是象征手法。

2.作者对“月”真的感到失望,死心了吗?姮娥奔月的故事说明了呢?

(学生分组讨论): 没有。姮娥奔月是想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在这里“姮娥”象征着作者的理想的化身,更加衬托出作者对光与热的渴望与追求。

七、总结课文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八、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巴金

象征手法

“日” “月”

飞蛾 夸父 姮娥

(光和热) (寒、冷、死)

赞美为了追求光明和胜利 渴望,追求光明和胜利(反衬)

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短文

八年级语文短文

八年级下册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1

八年级下册英语小短文

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教案 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说课稿.doc》
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