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八大精神

2020-03-01 16:11: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积极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一国的总理,他经常与邓颖超同志互勉: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经常告诫自己“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刻苦好学精神

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首先,是好学,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心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学科”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因此,他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常常感到学校规定的课程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博览群书。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甘当公仆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首先,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他抱病去看望谭震林同志时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

团结协作精神

周恩来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力争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首先,是胸怀广阔。他鼓励青年在精神上要有一种气概,即“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实践中,从西安到重庆,从万隆到莫斯科,之所以能游刃有余,把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都团结起来,就在于他胸怀广阔。其次,是广交朋友。他少小即“善交游”,“挚于友谊,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第三,是善于协调矛盾。周恩来认为“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求真务实精神

周恩来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首先,是趋重实际。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即逐步培养起趋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创造性地发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我们无论求什么学问,如果只求一点观念,就是任何目的都不能达到,我们总要在实际上去做”,应“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的根据”。他坚信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就是空话,于事无补。他号召青年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使理论适合实际,去把知识用活。第三,是谨慎稳重。周恩来少年时即养成老成持重、审慎务实的习惯。

勇于创新精神

周恩来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首先,是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即主张慎思明辨,对各种学说要“深究而悉讨”,不能浅尝即止,人云亦云。其次,是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和创造。周恩来不仅勇于作自我批评,而且善于作自我批评,即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他在作自我批评时,并不满足揭露、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在检查错误事实、剖析犯错误的原因和探求改正错误的措施等环节中,力求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而有所创造。第三,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敢于创新。

严于自律精神

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首先,是坚持自我改造。这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他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实际上是他的座右铭,是他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发扬长处、纠正短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其次,是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世上本没有完人,人总会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要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第三,自觉地过好“五关”,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

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首先,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他执意不肯,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长处,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之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求是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牺牲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守纪精神

学习周总理精神

周总理

周总理

学习是八大精神演讲稿

怀念周总理

周总理生平事迹

周总理读后感

《周总理八大精神.doc》
周总理八大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