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2020-03-01 21:10: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1.了解音乐的内涵,奠定理解音乐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按理说,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应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因为音乐并非仅针对声音,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情感、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2.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尊重学生的心理反应

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情感、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熏陶。在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的。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会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段音乐对于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应,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 教师就应当予以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应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 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了分歧,那么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仔细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 有新发现。

3.构建师生互动的新课堂 音乐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呢?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问题。

初中的音乐教程中涉及很多欣赏课, 每次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是因为音乐有多么欢快,而是学生们认为音乐听起来很搞笑。例如:在欣赏《白毛女》选段的时候,学生们就哈哈笑,居然还有人说:“老师这是什么啊? 能换流行音乐听吗? ”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下去。在上唱歌课的时候, 学生大多数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开展活动时大家很积极,但是想的是“别人表演自己看”。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讨论的时候还很积极, 但是当要求各小组派一两名代表时, 大家就你推我,我推你,到最后上台表演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似乎缺少了一些润滑剂,师生的互动似乎有些苍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 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 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的很好互动。

4.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

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利用游戏导趣, 使学生寓教于乐, 轻松愉快: 利用美的直

观事物激趣; 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启趣; 丰富教学内容,开阔视野唤趣。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 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使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5.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 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②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③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④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 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⑤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音乐课更加生动。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中学音乐教学随笔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doc》
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