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

2020-03-03 19:3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7分)

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③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

④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 ,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⑤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

18.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4分)

【材料】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答: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跟造成天气变化的因素是一致的。

②太阳供给地球大量的热量。据估计,一年里地球可以从太阳那里获得1.3*1024卡的热量。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各地冷暖不同,一个地区季节的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分布不均匀以及随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辐射分布发生变化的结果。

③大气环流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最直接的原因。例如,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地区(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受冷高压影响,夏季受低压控制,所以季风明显,冬季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少雨,而夏季盛行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雨水丰沛。

④由于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大气环流接近于长期平均状况的时候,气

候正常;如果大气环流反常,气候也就随着异常。

⑤太阳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着差异。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各种地形、土壤、植被,它们吸收太阳的辐射的能力大不一样,也会造成气候的显着差异。因此,海上气候的变化要比陆地上小得多,冬暖夏凉,跟大陆气候冬冷夏热不同。海洋的洋流对气温高低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近岸有暖洋流经过的沿海地区,气温升高;近岸有冷洋流经过的沿海地区,气温降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很明显。我国西南地区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差异也就特别明显,所以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我国的天山、秦岭、大巴山、南岭山脉、武夷山,就是这样。

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百年来,一方面世界工业,交通迅速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滥伐,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逐渐减弱,结果是空气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为二氧化碳能使太阳的光和热顺利通过,同时能吸收、储藏来自地面的热量,产生所谓“温室效应”,因而促使气候变暖。又如由于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原,地面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也严重影响气候。

18.从本文内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是 ①、②、③、④ 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市民体验绿色出行”的科学意义。(4分)

【材料】

北京举行旅游山会 市民体验绿色出行2012-05-20 10:42 来源:新华网

5月19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举办第四届北京旅游山会“开山门”暨“全民健身日3510在行动”启动仪式,上千名市民在活动中体验绿色出行。 当日,许多北京市民纷纷选择以“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为口号的“3510”绿色出行方式,感受京西门头沟美景。(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答:

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

楼锡淳

①所谓“臭氧空洞”,是指在地球大气平流层(离地面约20公里处)臭氧层中臭氧极为稀薄或缺失的区域。最容易出现在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上空,现在已波及到附近区域,比如智利南部地区。

②早在1985年,英国考察队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时,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臭氧空洞为何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呢?因为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界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很活跃,很容易与其他气体结合,与氧分子结合成臭氧。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形成一个臭氧层。在低空,有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发电燃烧石化燃料排出的气体中的臭氧。后者,对人类是有害的:它对橡胶和塑料制品等非金属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银、硫化铅等金属材料有氧化作用;空气中超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更是无形的杀手: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造成头晕头疼、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甚至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加速衰老,使孕妇生畸形儿……

④然而,臭氧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们生产臭氧机用于清新空气、蔬菜消毒,除臭、脱色、处理污水,净化和漂白生活用水,漂白面粉和纸浆等。但是,臭氧最大的贡献是高空的臭氧层。这个臭氧层太重要了。

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离不开太阳光。但太阳光有部分是紫外线,其中的中短波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产生眼病、皮肤病(包括皮肤癌),还可能诱发麻疹、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等疾病。有人估计,臭氧量减少1%,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2%,人类基础细胞癌变率增加约4%,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7%。其次,对其他生物危害也很显着,如使羊双目失明,使虾、蟹的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锐减,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再次,还可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使棉花、大豆、西红柿、莴苣等减产。另外,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甲】但是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乙】臭氧层成了地球上生命免受伤害的一道天然屏障。

⑥然而臭氧层在某些区域容易被破坏而形成臭氧空洞。据研究,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有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人为因素。其中氟利昂的使用是主因。氟利昂是一种含有氯、氟、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使用于空调、冰箱等家电和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它排放到大气中,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放出氯离子,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减少臭氧。且在破坏臭氧时,自己不变,故能反复破坏臭氧。因此其数量虽少,破坏力却很大。科学家们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因此在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以来,臭氧层不断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因此,减少使用氟利昂,已是人类拯救自己的迫切任务。

18.阅读第⑤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智利南部地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

智利南部地区出现盲羊、盲鱼、盲兔子,人的皮肤不敢露在外边,若露在外边,几分钟就变成粉红色,并疼痛难忍,引起人们的恐慌。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doc》
说明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