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

2020-03-02 07:01: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龙舟竞渡

古代的龙舟竞渡

古老的湘江从广西海洋山叮叮咚咚地向北流来,跌跌撞撞地拐了无数个弯,越了无数片滩,穿了无数条峡,到了祁阳县城墙脚下,突然变得平坦、宽阔、徐缓、深邃、宁静,成了龙舟竞赛的最佳河面。于是每年端午节,六龙戏水,横江竞渡,观者如潮,人山人海,成了湘南地区一大奇观。

祁阳龙舟竞赛起于何时?这要追溯到邈远的洪荒时代。 先说舟船。

先民时代,没有历史资料,只有带着鬼神信仰色彩的传说。当然,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变了态的历史。如果洗去鬼神信仰的色彩,就可以模模糊糊看出历史本来的大致面目。《史记·补三皇本记》说:“共工氏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共工的“木”,就是舟;舟,就是船。祝融乘什么呢?《山海经》载:“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两龙是双身独木船。《物原》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桴是竹筏,或独木舟。《周易》说:“黄帝尧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楫是船桨。如果从黄帝“刳木为舟”算起,中国船的历史有四千七百多年了;如果从伏羲氏“乘桴”算起,中国船的历史就有万多年了。

再说龙舟。

民俗学家、考古学家林河先生说:最早竞渡之舟是“鸟舟”,荆楚地区崇拜鸟,所以在舟上饰以鸟形。北方地区则崇拜龙。中国早期帝王多建都于北方。北方的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将帝王乘座的船饰以龙形,故叫龙舟。很早很早就臣服了的南方祝融氏,也只好跟着“乘两龙”而不“乘两鸟”。战国时,屈原的作品中便大量地出现“驾飞龙”、“驾龙辀”、“驾两龙”等语。但在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少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南亚一带,时至今日,以鸟形装饰舟船者依然存在。

三说竞渡。

舟楫竞渡的缘由有三:一为迎神驱灾。先民时,荆楚地区信鬼神,重淫祀,有春祈秋报的习俗,都要划船到江河中去将神迎来,降福除灾。民众认为最先迎到神灵,赐福就会多,便竞争抢先;二为练兵。从共正与祝融之战后,洪荒时代的老祖宗们,除了在陆地厮杀有术,还要在水上划船有方,两军水战,而快速行舟则是士兵必不可少的练训科目之一;三为了好玩。《述异记》说:“吴王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条也有记载:“行舟鸣鼓并进,捷

者得标„„各三次争标。”这种竞渡夺标是划给皇帝看着好玩的。

古代自有舟楫之时起,接着便有各种目的之竞渡。

近代龙舟竞渡

祁阳最早的龙舟竞渡起于何时?祁阳地属荆楚,有荆楚地区共同的风俗民情;古代荆楚地区龙舟竞渡的发生,基本上就是祁阳龙舟竞渡的缘起。

祁阳最早的龙舟竞渡资料,是五代后周太祖广顺六(951)年任祁阳县令肖结的那首诗:

秧开五叶,蚕长三眠。 农事忙迫,划怎龙船!

此诗说明,五代时祁阳已有划龙舟的习俗。后人说,肖结不遂民意,反对划龙船。冤枉肖结了。事实的真相是,祁阳龙船划得精彩,永州府的官吏便下了一通指令,要调祁阳龙船去永州竞渡,让那些官老爷、官夫人、官公子、官小姐以及官们的二奶奶也看看新鲜。肖结不愿苦了祁阳百姓,就在永州府的指令后面写下了这四句话,反对昏官们劳民伤财,不是禁止祁阳人在本地竞渡龙舟。百姓们辛辛苦苦累了一年,划几天龙船玩玩有什么不可以呢。所以,老百姓年年竞渡,乐此不疲。五代时祁阳龙船有多少条?是如何竞渡的?没有资料。下面叙述的是清末民初祁阳龙舟竞渡的情况。

一、竞渡的缘由

1、迎神驱灾。用龙舟将神灵请来,赐祥降福,驱疫除灾,使祭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宁;用龙舟将各种灾害送到东洋大海去。祁阳城内的百姓说,不划龙舟会发瘟疫,会死人;郊区的农民说,不划龙船禾苗、蔬菜会伤虫。他们的话中道出了划龙船的古意。但是说得不详细。民间演木偶戏结束时,有一种《送瘟船》的神事,掌教师要唱一段词,将划龙船的缘由说得非常清楚、形象、具体、翔实。唱词中说,五姐全家七十四口人,遭瘟疫重病在床,急得她去问神仙。周易文王、鬼谷先生告诉她:

一来家神不做主,二来河下要划船。五娘听得这些话,跪在江边许龙船。此时许过龙船愿,满屋大小得安然。当初吾国无板片,李广神仙走西天。带来一对樟木籽,撒在沿河大江边。寅时种土卯时长,枝叶层层长上天。岳王催马云端过,观看此树好钉船。岳王写表奏玉帝,便差张良鲁班仙。张良先到先下斧,鲁班后到用锯镰。左镰镰,右镰镰,锯子分开各两边。一只龙船钉就了,又无彩画不行船。走到南阳请画工,请个画工是神仙。左画龙,右画凤,画只鳌鱼口朝天。二十八日船下水,五月端阳划龙船。上划划到双江口,下划划到海水湾。吓得小鱼江边走,吓得鲤鱼跳上船。虾公吓起驼了背,螃蟹吓得捺横穿。天符大帝矮驼驼,挑起皮萝凑地拖。人家问他做什么,他说收殃收鬼下长河。一收千年饿痨鬼,二收万年鬼灾殃。灾殃灾鬼上船去,吾师送你下洛阳。你问洛阳那样好,扬州好,扬州有块好地方。日宰猪夜宰羊,美女弹唱过时光。那等风光你不去,何苦在此受灾殃。

这是民间艺人的东拉西扯,却把收灾殃、送饿鬼,以求人寿年丰,除疫去灾,保

境安民——远古先民们竞渡龙舟的愿望说清楚了。

2、汉代以后,加进了纪念屈原的意义。但是影响不大,只有文人墨客等少数人知道。大多数老百姓不知屈原为何人。至于端午节就是“诗人节”之类的话,大约是少数诗人自作多情的杜撰,认同者甚微。

3、强身健体。旧时,祁阳龙舟竞渡者,全是武术高超的“打师”。参加龙舟竞渡,是显示武术功底的好机会。

4、好玩。抱这种观念者最多,什么迎神除疫,纪念屈原,强身健体都不知道。端午节嘛,吃粽子,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看龙船——好玩。什么村姑闺秀、红女白婆、文人墨客、走卒贩竖、工农商贾、官宦人家„„都喜欢,都盼望,都参与,情感上都投入。过节嘛,捐几文钱,凑个热闹——好玩!

二、龙舟的建造

民国三十三(1944)年7月日寇入侵祁阳起,至民国三十四(1945)年8月日寇投降止,祁阳遭受了日寇惨绝人寰的浩劫。据《湘灾实录》载,受寇灾死亡19266人,重伤19430人,轻伤19690人,妇女被奸淫3873人,烧毁、损坏、房屋37156栋,损失粮食907020石,耕牛17359头,折旧法币3298.9亿元,是湖南省寇灾损失严重县份之最。

民国三十四年春旱,接着又受两次大雹灾,复又遭52天大旱无收,是全国旱灾损失唯一达90%的特灾区。全县59.1万亩耕地,农作物失收57.7万亩。全县78.8万人,人平口粮只有23.625公斤大米。民国三十五(1946)年大饥荒,饿死者无数,株里山二十保贫民陈泽林竟挖尸割肉充饥,当即死亡。

日寇投降前,在零祁边境施放了细菌弹,1946年便瘟疫流行,疟疾、伤寒、痢疾猖獗,全县死亡4万多人„„

怎么办?赛龙舟!将各种瘟疫、旱魃、饿鬼送走! 没有龙船了,怎么办?造新船!

那时我住在小码头街上,属大青船祭区。看见会首孙炳记等牵头建造新船。做船头那根弯树,就在我读书的九莲庵——三吾镇小学、我教室侧面十多米处的园间基上砍伐的。船是离我家不到二十米处的老周家祠堂隔壁被炸成废墟的空地前造的。我目睹了造龙舟的全过程,龙船的大小尺寸是:全长四丈八尺;船头宽一尺六寸五分;船尾宽一尺零五分;船肚宽为四尺五寸;头舱二舱距离三尺;从船头到第一舱的长度为五尺;船尾至末舱的长度为七尺;船深为一尺八寸,吃水深度为八寸;两头翘起,船底为流线型。船桨长三尺六寸,上柄下板,宽五寸二分,长一尺八寸;前面四把,桨面略宽于其余诸桨。后面有一把夹艄桡子(大桨)长六尺,上柄下板,板长二尺,宽六寸,它的作用是防备招断,办协助抬手,掌握行舟,招(长形舵)长两丈,招板呈大刀形。

龙船造成后还要涂桐油三次,作用有二:一是保护船体,不易朽烂;二是让船体光滑,提高船速。最后要用蒸、煮过的大蒜拌和猪板油涂抹船底,船底滑溜,提高船速。

赛完后,抬上岸来,反扣在两条高凳上。次年端午节前十几天,抬出来让太阳暴晒,使船轻便,再将表面旧油层刮去,重新涂桐油,擦熟蒜泥和猪板油。

三、船名和装扮

远古的龙船都有装饰,参加者都要打扮。《九歌·湘君》中说“驾飞龙兮北征”

——我驾起龙舟向北行。说明这舟有龙形的装饰。而且“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用薜荔为席蕙为帐,溪荪饰桨兰饰旌去装饰。祁阳龙舟不仅是古代装饰的遗孑,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祁阳龙舟竞渡有两大阵营六条船,以黄道门——十字街——昭陵街——朝京门(罗口门)这几条街道为界线,街左边是以大红船为首,辅以小红船,老官船的东方船队;街右边是以大青船为首,辅以七星船,黄龙船的西方船队。六条龙舟装扮各不相同。

东方船队的龙头龙尾,都是木雕的。大红船的龙头,红鳞红须;小红船的龙头,粉红鳞甲,大红须;老官船龙头,紫鳞白须。

西方船队的龙头龙尾,黄天先生说也是木雕的,我记得是由纸马匠用竹扎的,竹扎的龙头龙尾架上蒙了布,布上画了颜色,型体比东方船队的龙头龙尾大几倍,也好看得多。我曾经用手摸过大青船的龙头,原来布上还涂了桐油,大约是防水的。七星船和黄龙船好像也是竹扎布蒙。大青船龙头是青鳞黑须;七星船的龙头是蓝鳞黑须;黄龙船是金鳞黄须。

六条龙船龙尾的颜色均与龙头一致。

东方船队的龙头龙尾赛完以后,放在祭区寺庙供奉,据说老官船的龙头龙尾被老百姓珍藏起来,躲过了*时破四旧的灾难,至今犹存。西方船队的龙头龙尾是竹扎布蒙的,容易损坏,好像是每年都扎新的龙头龙尾,至少大青船是这样的。

两队龙船各有三条船,各自都代表老(老官船、黄龙船)、中(大红船、大青船)、青(小红船、七星船)三代。各自都有表明自己“了得”的口号。大青船号称“天下第一”,七星船号称“楚南第一”,黄龙船是号称“天下无敌”;大红船号称“独占鳌头”,小红船号称“飞虹得胜”,老官船号称“盖世英雄”。

六条船祭区的情况不同,便有了不同的谚语,而且诙谐: “大青船的顶子”——县衙在大青船祭区。 “大红船的银子”——名商巨贾多在大红船祭区。

“七星船的豆腐渣子”——上河街至杨家桥一带是七星船祭区,豆腐出名。 “小红船的瞎子跛子”——孤老院、残废院、济老院都在小红船祭区。 “黄龙船的萝卜缨子”——县城对河的黄龙船祭区是蔬菜种植基地。 “老官船的棰子”——东江是老官船的祭区,其栗塘湾以武术出名。

四、船上的人物

船上的人物都是水上鹞子,武林高手。每条龙船上共二十八人,即踩头一名,招手一名,鼓手一名,夹艄一名,划手二十四名。

《九歌·湘君》说龙船上的人物也要“美要眇兮宜修”,要打扮得漂亮。祁阳船上的人物打扮得五彩纷呈。黄天先生介绍得很详细。

大青船:以青色为主。踩头人和招手,头戴草帽,身穿青色白边紧袖战衣,腰间悬两片护腿短布甲,脚穿布筋草鞋,有点象舞台上《打渔杀家》的肖恩。划手一律上穿青色对襟背心,白边,胸背白圈黑字,书“大青船”;下穿大红短裤,其寓意为“大红船在我胯下”;头戴六股鸭舌帽,黑白相间。其浆,正面写“大青船”,背面写“天下第一”。

黄龙船:以黄色为主。踩头和招手,头戴金盔,身穿黄褂,脚穿布草鞋。划手一律头戴六股鸭舌帽,黄蓝相间,身穿对襟黄背心,蓝边,胸背蓝圈白字,书“黄龙船”;下穿枣红短裤,其寓意为“老官船在我胯下”;其浆,正面写“黄龙船”,背面写“天下无敌”。

七星船:以天蓝色为主。踩头和招手,头戴天蓝武生巾,身穿天蓝色披褂、草鞋。划手一律戴六股鸭舌帽,天蓝色与青色相间,身穿天蓝色对襟背心,黑边,胸背天蓝圈红字,书“七星船”,下穿水红短裤,其寓意为“小红船在我胯下”。其桨,正面写“七星船”,背面写楚南第一。

大红船:以大红色为主。踩头和招手,头戴大红飞檐武生帽,身穿大红对襟短靠,草鞋。划手一律头戴六股球形帽,大红水红相间,身穿大红对襟背心,白边,胸背白圈黑字,中写“大红船”,下穿青色短裤,其寓意为“大青船在我胯下”。其桨,正面与“大红船”,反面写“独占鳌头”。

小红船:以水红色为主。原名“飞虹船”,以“飞虹桥”而命名,俗称小红船。踩头和招手,头戴水红武生盔,身穿水红紧靠,草鞋。划手一律头戴六股球形帽,身穿水红对襟背心,大红边,胸背大红圈,水红字,中写“飞虹船”;下穿天蓝色短裤,其寓意为“七星船在我胯下”。其桨,正面写“飞虹船”,背面写“飞虹得胜”。

老官船:以枣红色为主。踩头和招手,头戴枣红武生巾,身穿枣红紧身短靠,草鞋,划手一律头戴六股球形帽,枣红和白色相间,身穿枣红对襟背心,白边,胸背白圈枣红字,中写“老官船”;下穿黄短裤,其寓意为“黄龙船在我胯下”。其桨,正面写“老官船”,反面写“盖世英雄”。

五、龙船踩头人

龙船上的人物不仅打扮得威武,实际上也是颇有拳脚功夫的好汉子。尤其是踩头人,武艺超群,都是身怀绝技的角色,识风向,懂水性,审时度势于四方八面,进退决断于顷刻之间,是龙船上的主帅,是灵魂。

前几天我访问过年过八十的袁冬生老人。他也是个“练家子”,拳脚棍棒,无不精通。我去访问他时,他正在练腕子功,五指岔开,手腕成圆形旋转,灵活自如。说起武林中的踩头老友,他两眼顿时有神,兴致勃勃:“能够踩头的都是好角色,踩过大青船的周彬,是祁阳国术馆教头,他人高胚粗,炸气以后,身上肌肉一瓣瓣的凸出,在梅花桩上有出色的功夫。他踩头时,双手抓住船边,倒立而竖,如一支擎天柱,直指碧空。不管船速多快,风浪多大,他都纹丝不动。踩过黄龙船的刘崽崽,长于猴拳,擅于蹦跳,灵活精巧。踩过大红船的漆长久,有点穴的秘术。他‘捅子’(身躯)好,气发丹田,运行全身,棍、棒、锏、鞭,任槌任打。踩过小红船的刘银卿,则学过少林派的金钟罩铁布衫,更是武林中佼佼者。踩过老官船的廖克休,则有一把好力气。”

讲到廖克休,袁老站了起来,手舞脚蹈了:“有一回我好胜,想背起搁在岸上的龙船,龙船有千多斤重吧,没背动。碰巧周冰和廖克休也在场,周冰试了试,也未背动。廖克休却说他能背动。我不相信。我也是学武的,我背不动,你怎么就能背动呢?廖克休说,不信就打赌。我说,要得咧,赌什么?他说,赌六碗凉拌粉。我说,一言为定。廖克休一炸气,将龙船背起来了,还稳稳当当地走了几步才放下。我不食言,给他买了

六碗凉拌粉。廖克林食量大,将六碗凉拌粉吃得连卤水都没下一滴,像猫舔过的一样。”

袁老又坐了下来,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民国初年的陈伏生更加了不起,是踩头王。他武艺高强,尤其是轻功了得,虽无踏萍过江的神奇,却有踩水现脚的绝技。旧时赛船,以踩头人先登彼岸为胜。陈伏生纵跳功夫炉火纯青,虽然船身落后,但他从船头凌空纵起,犹如一只冲天鹞子,直向对面河岸落去,反败为胜。如果船将近岸,仍然落后,他就跳到对方的船头上去,双脚向后一蹬,对方船速大减,他却借这一蹬之力,反弹凌空,落向对岸,又获大胜。

陈伏生踩了十几年大青船的龙船头,年年“天下第一”。一心想“独占鰲头”的大红船不服气,从宝庆(邵阳)请来一位武师暗算他。赛船时,陈伏生疏于防备,被点中要害穴位,当即落水身亡,葬于对河龙王殿前。陈伏生虽然死了,后人却都佩服他的武艺,每年龙舟竞渡之前,踩头人都要去祭祀他,求他保佑,他便成了公认的“踩头王”。

这故事说得很玄乎,就像金庸、梁羽生、肖逸笔下人物一样——飞得起。袁老这故事是从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不可能。武侠小说流行就这二十多年的事,袁老年高,视力早就不佳,那种五号宋体字印刷出来的神奇故事,他看不清。我常从他家门口路过,他总是在门口冬晒太阳夏乘凉,手中从未拿过什么书本。那么,袁老说的是真有其事?周冰踩头我见过,廖克林踩头也见过,还见过刘银卿踩头。陈伏生呢?没见过。那时我还没生。

我真想到龙王殿去实地考察考察,看看陈伏生的坟和墓碑,去凭吊这位武林精英的亡灵。

六、龙舟竞渡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炎帝生日,六条龙船的值事人、踩头人便去炎帝宫(俗名火神庙)商议龙舟竞渡事宜。会后各船即出“龙船飞纸”(海报),形状如故宫“太和殿”那样的竖匾额,是纸扎的,相当精致。大青船飞纸上写“天下第一”,挂在人字街的酒楼上;大红船飞纸上写“独点鳌头”隔街挂在大青船飞纸对面。两个船队都亮出了旗号。人们为之一振。各祭区开始筹集资金。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实在无钱的不出。同时,修补龙船,制作服饰等等。

五月初一,龙船下水,不穿号褂子,划游船,挑选划手。划手来自城乡的青壮年,谁都可以去,划上几路。几位行家在岸边认真地看其船桨下水是否有深度、力度,是否能与鼓点合拍。龙船靠岸后,将不合格的叫下来,再换新手测验。如此三番五次,才将划手定下,于是反复操练。一般说初二穿号褂子,初三初赛,初四大赛,初五决赛。也有初

一、初二不下水,从初三才选划手。初四才穿号褂子开赛。

赛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赛活船,六条船都在江面上游弋,两船如果“瞄”上了,踩头人用手旗指挥招手将龙舟摆直,鼓声骤然激越,两岸观者欢呼雷动。踩头人如果认为有胜利的把握,便下竖着的二舱桨,留着一舱桨不下。如果认为输的可能胜比较大,可以收回二舱桨,搬招退出比赛;如果下了头舱桨,那就必须赛到底,刀山也要上,火海也要闯!那时鼓声咚咚,铳声隆隆,两岸观众的呼喊,天摇地动,“在龙船顾龙船”,都帮自己祭区的龙船呐喊助威。其气氛之热烈,不亚于世界杯足球决赛看台上的山呼海啸!清代我县诗人唐李杜有诗赞曰:

龙舟下水鼓如雷,士女喧阗触热来。 附珥遣簪无觅处,看谁夺得锦标回。

赛船胜负不以船的靠岸先后、而是以踩头人的着陆先后为准。胜者此时便调过船头,打起得胜鼓,如果是西边船队赢了,便边划边喊:“赢了那个大红带小红,赢了那个老官船倒马桶!嗬——喂!”如果是东边船队赢了,便喊:“赢了那个大青带七星,赢了那个黄龙船倒马桶!嗬——喂!”赢者这样喊,是成功奏凯;输者也这样喊,是下回必胜。出语不雅,信心却很足。踩头人还拿出一小竹杆,上系一根红色的绸带,在船头得意洋洋地挥舞,左一个圈,右一个圈,煞是好看。这喻示什么?是招魂幡么?是将两岸的殃、灾、祸、鬼、瘟、疫招上船来,送往东洋大海,还是招楚王抑或屈原的“魂归来兮”呢?不清楚。存疑。

一般说,大青船和大红船是主船,它们互相赛,不和对方的其他两只船赛。其他的船则可以乱赛。

另一种是赛死船,俗话叫“扯着尾巴赛”。两条船到黄道门码头前排好,船尾系上棕绳,一声令下,砍断棕绳,两船所有船桨一齐下水,直奔南岸。这是硬碰硬的竞渡。气氛同样热烈。

七、唱龙船大戏

唱龙船戏是祁阳一大奇观。

每年出了“龙船飞纸”后,祭区神庙的酬神唱戏,便开始点杀红脸和杀黑脸的剧目。大青船祭区演《走麦城》《斩雄信》等杀红脸的戏;大红船祭区演《造白袍》《杀郑子明》等斩黑脸的戏。五月初一日起,河上天天赛龙船,台上天天杀人头。

民二十六(1937)年,龙船戏唱得尤其红火。双方用巨资邀请祁剧界名角登台献艺,甚至从桂林请来演艺精湛者,以增强艺术的吸引力。大青船的戏台在上王府坪,大红船的戏台在下王府坪,相隔只有百米左右。整个王府坪装点得琳琅满目,富丽堂皇。花棚、花塔中尽是珠光宝气的陈列品。富贵人家的人参、燕窝、古玩也搬了出来,摆各自的阔气。上下王府坪商贾云集,买卖兴隆,汇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物资交流大会。远近农村乡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汹涌而来,看新奇,凑热闹。我父亲说,他当时在搭棚卖茶水、包子,人多得竞将棚子挤倒了。

台上唱戏更加热闹。一是演员起劲,唱对台,互相比技艺高低,谁都愿使出浑身解数;二是气氛热烈,每到杀红脸或杀黑脸时,鞭炮锣鼓齐鸣,手铳地铳喧天;三是祭民感情十分投入。有一回大青船杀红脸,竟有祭民真的上台去打红脸演员,吓得演员往台下跑,他往后面紧追,最后在一户居民家抓住红脸演员,剥了他的戏装,踩进污泥沟中才解恨。

野蛮得出了格。

舞台的对联,也成了双方讽刺、挖苦、攻击的工具。大青船的对联颂“青”贬“红”,如:

青史著芳名,忠孝节烈,斯为上品; 红颜多薄命,风花雪月,总属下流。

说什么南朝金粉,北地胭脂,转眼即飘零,可惜红颜多薄命; 试看那孝子事亲,忠臣报国,堪当好榜样,都从青史著芳名。 大红船的对联则颂“红”贬“青”: 举头望红日; 行酒有青衣。

红袍清官,红脸义士,红拂侠女,显示出红彤世界; 青楼薄幸,青灯不守,青桥暗渡,污染了青白乾坤。

这类对联,一天换两三副。两大船队的文人墨客,也纷纷舞文弄墨。这种争强斗胜的龙船戏唱了一个来月,还无呜金收兵之势。后来发生了“七七事变”,政府下令禁止,方才作罢。

祁阳县城划龙船的瘾重!

八、乡镇的竞渡

不仅是县城,乡镇的瘾也不轻。

大忠桥镇有一条黄溪,溪是小河沟,不宽,免强可以行船。但是也划过龙船,横渡不行就直划。一只大红船,一只大青船。也锣鼓齐鸣,也鞭炮喧天,也人山人海。

白水镇的湘江河面比较宽,那就更要划过龙船了,次数比大忠桥多。因为到底是乡镇,其规模不如县城大,也不是年年都有竞渡。

归阳是祁阳(现属祁东县)最繁华的乡镇,有“金归阳”之誉。是湘江与白河交汇处,河面宽阔,自古以来便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有两条龙船。状元桥以东叫“大船红”,状元桥以西叫“大青船”。都有木雕龙头龙尾,船浆上也有“大红”、“大青”的字样。五月初一,龙船下水,与县城的龙船一样,要举行祭仪。大红船在竹子码头,大青船在龙船嘴码头,由有名望的绅士主祭,设供桌,献三牲;摆香案,焚纸钱;念祝词,行跪拜大礼,树“大红”、“大青”旗于高处。放炮三通,划手便抬龙船下水“朝庙”。首先向上游划去,朝杨泗庙;再转头向下游划去,朝武圣庙。祈求菩萨保佑。

初一到初四由新手划耍船,不比赛。初五换上正式划手比赛。横渡。比赛的方式类似县城“赛活船”。没有踩头人,由鼓手的鼓点统一划手的动作和快慢速度。决定是否比赛的是招手,两船招手将船摆直后,认为有利,便下头舱桨决战,否则可以退出;如赛,先到岸举桨以示胜利。赢家则边划边高声喊叫:“划咳,赢了!”自豪得比较文雅。

龙舟赛结束后都要再次“朝庙”,然后回到各自的码头,抬船上岸。“大红”放在忠靖庙,“大青”放在回龙阁。龙头龙尾供在神龛上。

自五月初一起和县城一样唱龙船戏,“大红”在武圣庙戏台唱,“大青”在回龙阁戏台唱。武圣庙开台戏是《造白袍》——杀黑头张飞;回龙阁开台戏是《走麦城》——斩红头关羽。唱五天。初五下午才扫台息鼓。

当代的龙舟竞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祁阳龙舟竞渡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好的变化,也有不好的变化。

经济是基础,龙舟竞渡是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龙舟竞渡。新的经济基础相信科学,不相信迷信。建国初期,带有迷信色彩的龙舟竞赛不被提倡,处于休眠状态。

1950年初解放,城市尚未公私合营,民间仍然集资划龙船,由于经费不足,只划了初四初五两天。1953年以后,龙舟竞渡中止,只有一些青少年在初五那天用民船在河上划着玩玩。“*”时“破四旧”,龙舟的劫数难逃,船体被劈,龙头龙尾被烧。

1976年形势骤变,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有关部门倡导建造龙舟,举行竞渡。这一年还划了两次——破天荒啊!一次是端午节,一次是七月十六日,即毛主席畅游长江那天。那年造龙船的单位是交通局(大红服),太白山公社(水红服),赤塘公社(枣红服),是旧东方船队的三色。搬运公司(青色服),城关镇(天蓝服),浯溪公社(黄色服),是旧西方船队的三色。

公款划龙船自此起。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将龙舟竞渡的意义提高到强身健体,友谊第一,纪念屈原的层面上,端午节又热闹起来,除了以上六条船,又增了一条县委机关龙舟,共有七条。竞赛由体委领导、组织、评判。赛时,两条龙船先于指挥台前等候,信号枪一响,比赛开始两舟横渡湘江。以跑表计时决胜负,有点像旧时的“赛死船”。采用现代体育竞技的淘汰赛。龙舟赛排名次由此起。

1983年端午节,体委改横渡湘江为湘江直划,从迎秀门江面起,到陈家洲(现名浯洲)沙滩嘴止,全程两千米。唐家岭公社的龙舟,亦来县城竞赛,获冠军。

龙舟直划起于此。

1984年端午节的龙舟最多,有县委县政府男船、女船,观音滩区、黄泥塘区、下马渡区、经委战线男船、城关女船、中南药械厂女船。

女子龙船起于此时。澳大利亚也有客人前来观看。

我县当今著名诗人伍锡学,是《祁阳报》记者、编辑,因工作每年端午节都去现场采访龙舟竞渡。多年来填了十首纪实性的《江如练》,其中赞女子龙船曰:

日照澄洲开晓雾,蒲剑香蒿,佳节迎端午,绿女红男衣楚楚,湘江两岸人争睹。 鼓点咚咚旗帜舞,对对龙舟,破浪横飞渡。更有两条矫健女,欢呼声里桡齐举。

1999年——2001年端午节不再公款办龙舟竞赛。但仍有两条城郊农民的龙舟在江面上游弋。他们说,不划龙船蔬菜会生虫。

以后端午节的龙舟如何竞渡?难以预料。 建国后的龙舟竞渡有三大优越性。

1、去掉了迷信色彩。不祭神,不祭鬼,不供三牲,不敬酒醴,不焚化纸钱。求五谷丰登,用“农业八字宪”;求身体健康,兴办医疗卫生事业,告别了千古沿袭的迷信。

2、去掉了伤人毙命的殴斗。旧时为了胜负,经常发生殴斗。我舅父也是踩头人,名叫石成铁——这名字就有争强斗狠的味道。一次赛船殴斗,被人打在水中,飘流很远才救起。祁阳沦陷以前,我看过西方船队中的一条船,冲向小红船腹部,使之翻船。小

红船把船拖到对河,装了满船卵石,准备回船报复。后来不知被谁说服,才没有打架。有句民谚说:“划龙船打死人,不偿命。”连旧政府都不敢管。

建国后,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殴斗事件没有了。有一回,县城的一条龙船故意将乡镇来的龙船冲翻,有关领导对肇事者作了严肃批评。以后便不再发生相似事件。

3、提倡强身健体。划龙船的目的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是一项全民性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也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竞技活动。这为龙舟竞渡确定了一个鲜明、正确的方向。

建国后的龙舟竞渡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是赛船方法太呆板。一对一,十几分钟赛一船,千赛一律,没有变化,看多了就烦,引不起观众兴趣的可持续性发展。旧时赛“活”船,在游弋中寻找战机,双方一旦“交手”,两岸欢声雷动。这是比眼色、比机灵、比技巧、比毅力,不单是比一把死力气。还有“倒头舱桨”“倒二舱桨”,灵活性强,对观众的刺激量大。也有扯着尾巴赛的,但只是横渡,距离近,“短平快”,十分紧张。改为马拉松式的直划,赛手没了后劲,划得松松垮垮,观众就兴趣索然。赛名次可以搞,但不要一刀切。对观众来说,谁胜谁负的结果,并不重要是赛的过程,是否热闹,是否有看头。如今世界上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赛规则,都在不断修改,目的是为了更好看,吸引更多的观众。现在祁阳龙舟赛的规则太死板,“导演们”的想象力,几乎被“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规矩冰冻了。应该转换思想,应该领异标新。

第二是龙船在江面游弋太少。长距离直线对抗赛,逼迫参赛者必须保存体力,不敢去江面游弋,一展英姿。宽阔的江面空空荡荡,没有大赛的热烈氛围,没有红、黄、兰、青的色彩缤纷。旧时六条龙船下水后,都在江面上劈波斩浪,趾高气扬,红的来,青的往,热闹非凡。就是暂时未赛,看看满江色彩的移动、交错、变换,也能赏心悦目。

第三是听觉美感贫乏。旧时龙船鼓打得好,有板有眼。游弋是轻松的鼓点,得胜是欢乐的鼓点,比赛是急促的鼓点。不看江面,单凭耳朵也能听出赛场的“硝烟弥漫”或“风光旖旎”。放铳也有艺术,闲游时拉拉稀稀的放;比赛时一炮接一炮地助威;拢岸时排炮齐鸣,以推动龙船最后的冲刺;胜利了则连珠炮狂发。彩船上有乐队,乐队也有名堂。龙舟闲游时,他们则丝弦轻奏;比赛时,就锣鼓齐鸣;胜利后,就叽呐唢呐吹个不歇,喜气洋洋。现在赛龙船又打鼓又吹哨,哨声尖厉单调,刺耳生厌。龙船鼓就是指挥,吹哨还有何用?声嘶力竭地吹个不休,将龙船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雄浑有力的乐感破坏殆尽。

第四是踩头人不威武。旧时踩头人是船上的总指挥,是灵魂,挺立船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机敏果敢,威武雄健,一站一立,一招一式,都具有阳刚之美。现在的踩头人往往是什么主任、经理之类的萝卜头,从未练过武功,只好坐在船头,猫腰吹哨,脚不能站,腰不能直,那形象很不光辉。应该选脚力好的人去踩头。站不稳船头的,可以去敲鼎锣打钞子——都是革命工作嘛。但是某些小萝卜头,硬要坐在船头上,想显山露水,窝囊透了!也许有人说,赛龙船的方法要与全国乃至国际龙舟赛的规则接轨,人家踩头是不站的嘛。祁阳老乡欢喜站的,我们就站;参加国际比赛要坐,那时再坐也不

难呀。“坐头人”谁不会呢。何况“与国际接轨”的比赛机会,对我们这湘南小县来说,几乎是零呢?

第五是彩船太多太大。有些参赛单位,有公款可花,便租用又高又大的彩船,安排妻儿子女、亲戚朋友到江中去当特殊观众。他们一不会鼓劲敲锣,二不会祝捷擂鼓。一条彩船就是一座大山,一座座大山布满江面,阻碍了两岸普通观众的视线,大煞风景。彩船宜小人宜少,而且要善于吹吹打打弹弹唱唱者,使江面上的彩船成为视、听的审美客体。

第六是应有现场直播。旧时龙船只有六条,一看颜色便知甲乙丙丁。现在龙船多了,十多条,这是好事,更富群众性。但是船多了,搞不清谁和谁赛。应该在江面搞个现场直播船,通过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或电视屏幕作现场介绍,使观众对赛事一目了然,一耳了然。

第七是群众体育要群众办,公款划船要禁止。旧时龙舟竞渡都是群众自己凑钱举办,现在改成行政或事业单位包办,花国家或集体的钱,规模越搞越大,没有必要的名堂越搞越多,不仅浪费大,而且为贪污者大开方便之门。伍锡学的最后一首《江如练》对这种现象提出了非议:

县长登台双臂起,欢度端阳。十艘龙舟驶!岁岁繁华开幕式,长长五彩穿街市。 一只花销三万风,摊派筹资,老丈长叹气:歌舞升平非上计,万家忧乐须牢记。

一只龙船开销三万,十几只龙船就是三四十万,可以办一个不大不小的工厂,也就是说划一次龙船,花掉一个不大不小的企业。划龙船也到体育场去举办开幕式,也是主管部门多此一举。唯一的作业就是向县长现场汇报自己的“业绩”。龙船是下水划的,怎么扛着龙头龙尾排着长队,敲锣打鼓放鞭炮去“穿街”游行呢?划龙船的变态!自1999年起,龙船又归群众划了,这就好。主管部门客客观、管大事、管协调、管安全,也可能适当给一些经济上的补助,但不宜过多。

龙船要划,钱要少花,船不在多而在精,六条足矣。只要“导演”得当,就能产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

参考书:

①林河《古傩寻踪》 ②黄天《漫说祁阳龙舟竞渡》 ③何远辛《归阳龙船赛》

2002年5月20日

龙舟竞渡东钱湖

龙舟竞渡(zan)

龙舟竞渡(歌词)(整理)

中班音乐《龙舟竞渡》

浅析苗族龙舟竞渡活动对当地的社会影响(推荐)

中国龙舟竞渡的起源与演变历程论文发表

龙舟竞渡贺端阳——南山景区端午龙舟大赛火爆进行中

《龙舟竞渡.doc》
龙舟竞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