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分析

2020-03-04 03:53: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电视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作为电视节目中比较具有特色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播出后得以迅速发展。本文试从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对比以及节目特点来分析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fo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as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component - television is rapidly, as a television in comparis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V variety interview program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after kick-off develop rapidly.This paper tries to TV variety interview program development course, domestic and foreign TV variety interview program contrast and program features analyzes TV variety interview program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关 键 词:综艺访谈

文化生活

节目内涵

Variety interview cultural life programs connotation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精神文化市场需求急剧增大,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应运而生。而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自1936年11月诞生并从逐渐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依附下脱离而独立运作有电视特色的节目以来,电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各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电视综艺节目的始祖为新闻节目和音乐节目。它是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整体对各种文艺形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有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①。1由于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并延伸出各种分支,包括有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以及电视选秀节目(亦即真人秀节目)等,其中,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发展迅速,并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热门节目。例如美国著名的“欧普拉秀”长期占据美国收视榜第一,欧普拉﹒温弗瑞也凭借此节目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艺名人”,并长期跻身全球富豪之列。

目前,就电视谈话节目和电视访谈节目的概念界定并不分明。在经过分析和研究后,只能勉强定义如下:所谓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若干嘉宾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围绕某一话题而进行讨论,甚至争辩的节目样式。所谓访谈节目,是主持人在营造出来的适合交流的时空环境中,通过有效的沟通、深入的探询,不断展示出访谈人物人生经历,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节目样式。在本文中,不细究电视谈话节目和电视访谈节目的区别,而将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定义为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通过话语形式和综合性的表达手段,将娱乐性元素融入话语形式中以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递信息,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使观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电视节目类型。

本文将从中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谈起,通过分析对比中外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以及形式和内容上的区别,来分析中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并对其简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

一.中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

1.早期的电视访谈类节目

我国最早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为由中央电视台于六十年代初以“教化民众”为目的而播放的周恩来总理接受英国记者访谈的电视访谈纪录片。之后播放的多期均为政治意味浓厚的电视访谈纪录片,访谈的嘉宾多为文化家、政治家或者劳动模范等带着浓厚教化意味的人物。那时候的电视访谈节目丝毫谈不上综艺性,对于民众也起不到娱乐的作用,只能算作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前身。

而*之后的电视访谈节目也多为经济类或者时事类,电视访谈节目中仅有的综艺元素 也只是著名的《每周一歌》以及《每日金曲》等节目。

2.九十年代末的“综艺谈话风” 1996年应该是个被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工作者记住的日子,这一年开播的由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开启了中国“脱口秀”之路。当时,在国外,名为“talk show”的电视访谈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借鉴其形式,中央电视台经过反复实验、多方咨询、不断改进,终于在1996年3月16日播出了首期节目,继而在4月28日正式定期开播《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播出后,以其生动活泼的节目气氛以及主持人诙谐幽默而又充满智慧的主持风格而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这种一改沉闷死板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形式也形成了一股风潮,在全国各地刮起了新型电视综艺访谈节目风。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凤凰电视台的《铿锵三人行》等。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一大要点——主持人的作用才得到凸显,一个好的主持人对于电视综艺 1①高鑫:《电视艺术学》[D]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1-1

访谈节目的影响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得到了深刻的体现。②2一时间,各个类型的主持人便成为了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标签,也代表着各个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不同风格类型。

3.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成熟时期

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视节目的了解越来越深,同时也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电视节目的质量上。电视节目的分类越来越细,制作质量也越来越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开始走向成熟,其标志便为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艺术人生》。

这个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的节目一亮相便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欢迎,收视率位居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第二位。《艺术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从本质上说,电视艺术其实是一种叙事艺术,《艺术人生》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叙事视角设计和叙事要素的巧妙组合。

在找到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一大要点——主持人之后,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第二个要点——故事,也就是内容,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主要看点。各种层出不穷的话题开启了一个新的电视综艺访谈世界,人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而这些人往往是平时他们熟悉却又倍觉神秘的人,明星们的故事在电视综艺访谈节目里被观众们一一发觉,他们也了解到了明星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故事像催泪弹一般的赚取了观众的眼泪,也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还有《鲁豫有约》、《咏乐汇》、《背后的故事》等。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现状

1.美国的“talk show”模式

在美国,中国的相声被理解为“talk show”,理由是相声很幽默,对于调节现场气氛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不难领会到,其实美国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以诙谐、机智、主持人口才出众的风格为主。在美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脱口秀成为了一大时尚,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各种各样的脱口秀节目占到了电视节目总量的40%。脱口秀也成为了一种记录文化与社会巨大变化的载体,节目内容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的电视网热衷于脱口秀是因为其总体来说制作费用低廉。然而,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也正是这一点甚至使主持人成为价值不菲的商品。因此,美国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是典型的美国实用性文化的体现,一方面反映社会现状,一方面抒发人们的心理情绪。如今,美国的“talk show”制作越来越精良,更多的从如何更好的吸引电视 2②齐爱军:《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娱乐节目制作规律探讨》[C] 电视研究200302 观众去思考节目的话题、风格、包装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开播之前,许多谈话节目制作部门都会邀请专家进行静心策划,力求节目能以一种相对成熟的风格吸引观众。

2.“引爆眼球”的台湾电视综艺访谈节目 要问问现今最火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是什么,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告诉你——《康熙来了》!这个名字有些怪的综艺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席卷了超高的收视率,通过转播、网络直播、视频等各种方式,人们每期都期待着下一次的 爆笑与爆料。《康熙来了》主要分为人物访谈与话题谈话两种形式,其中人物专访并非仅仅宣扬明星的光辉一面,更多的是通过以被采访的明星为主线,辅以出奇不穷的朋友、亲人、工作人员不断“爆料”明星不为人知的各种窘态,让被访者的真实一面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以更好的符合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明星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采访角度新颖出奇,让人眼前一亮。

而话题访谈选题及其自由宽泛,设计到生活各个方面,完全符合综艺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使得选题立足于娱乐圈,同时又不仅是限制在娱乐圈这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电视观众也更喜欢更习惯各种讨论的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在这些话题的讨论中,嘉宾不再是明星,而是生活的普通一员,与主持人、观众们一起去讨论各种话题,更容易能够让观众们参与其中,让访谈不再成为主持人与嘉宾的“二人转”。也是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观众都喜欢上了这个奇特新颖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也让《康熙来了》成为了台湾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王牌。

三.国内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分析

国内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如今发展已逐渐成熟,不仅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卫视有较为著名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各地的电视综艺节目也发展迅速,形成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娜可不一样》、北京电视台的《超级访问》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而又不断创新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构成了我国国内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基础,在各地吸引了大量的电视观众,为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为了赢得更好的节目发展,各个节目组不断推成出新,提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方案,为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创意。

同时,各个品牌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也不断的巩固自身地位,在节目内容、人物、包装等各方面都不断更新,一方面吸取国内外优秀节目的经验,同时不断的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做出品牌特色。

但是,对比其他国家地区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现状仍不理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节目分众情况极不理想,目标受众模糊不定 当传播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动机和需要,并能够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内容上来。由于个体的动机和需要不尽相同,于是就有了分众传播的必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优秀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进行了细分受众③3,通过调研,依据电视受众的动机、需要、欲望等诸方面的差异,把受众划分为若干个受众群,从而确定了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传播方式。尤其依据自身节目的特点,针对最大的受众群不断完善自身的节目,形成了最受欢迎的节目特点,使得节目拥有最忠诚的观众群。因此在国外,会出现整个家庭亦或者整个社区或者是某个公司集体长期成为某个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忠实受众的情况,这边是细化受众群,做好节目分众的影响。国内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一般来说固定的观众群少,难以构成节目最坚实的基础。

2.跟风现象过于严重,数量众多却缺少精品

一个“超女”火了,无数个“超女”出现在祖国各地。从国外COPY过来的节目形式在国内被成功应用后,往往在国内被疯狂炒作,跟风现象让观众们视觉疲劳。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同样如此,在《艺术人生》、《实话实说》、《鲁豫有约》等优秀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成功播出并深受观众欢迎后,电视荧屏上的各种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些节目在内容上又往往是大同小异,观众眼前的节目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而许多的精品节目却沉溺于成功的喜悦中不思改进,但复制抄袭的东西总是难以得到精髓,重复的播放和被复制抄袭后终究会失去魅力,也失去了成功的外衣。疯狂的抄袭跟风使得精品缺失的现象愈发严重,严重阻碍了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这也是导致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迅速崛起,却又很快陷入低靡的重要原因。

3.节目定位模糊,节目制作理念与观众需求不吻合。 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不可否认的起到了传播思想和观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成为判断标准被人们用来认知客观环境。作为当今“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而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在一开始便被仅仅是定位成了中介形式,而缺少了大众的参与。观众仅仅是作为了受众,哪怕是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后,观众渐渐被重视起来,却仍然只是被列为了第二或者第三位的主体,这与现代群众的消费观念完全不符合,这种节目制作理念无法与现代观众需求相吻合,这也导致了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观众的流失。

4.过于依赖大牌主持,缺少节目内涵 如果《鲁豫有约》失去了鲁豫,《咏乐汇》失去了李咏,《小崔说事》失去了崔永元„„那么这些节目至少会失去三分之二的魅力。明星主持的魅 3③曾祥敏:《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D]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01 力无穷大,他们出色的主持能力、睿智风趣的主持风格、个人的收拾影响力„„这些都是节目组无法忽视的 要点。为了收视率和欢迎度,一个大牌主持对于电视综艺访谈节目来说必不可少。于是许多的明星转行做主持,众多的港台名主持来内地疯狂的圈钱,主持人符不符合节目风格不重要,能不能对于节目的录制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不重要,只要主持人受欢迎,能够引起观众的欢迎就行。但是一个节目不仅仅只有主持人这个卖点,最重要的是节目的内容,更深一步说是节目的内涵。节目的文化意识缺失,感性的娱乐风气成为风尚。大量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制造出来的“快乐”都偏重感性刺激,观众内心对这种“快乐”始终有排斥心理。而更多的节目过分的追求“催泪弹”效果,不断的通过揭幕明星的感人事迹来引得观众们的感性欣赏,但是这种催泪效果一再上映,也使得观众们视觉疲劳、“哭绝疲劳”,难免的失去了原有的效果,甚至让人反感。而节目的文化内涵却始终缺失,这类缺少文化气息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如果充斥了我们的电视综艺访谈行业,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粗糙、粗俗④4。因此,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文化规范问题必须引起注重。

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已经走向了平民化、创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以人为本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让大众参与、让大众娱乐,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产生社会效益的目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还很年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电视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完善,不断去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同时还要注重对电视人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的态度,这样才能为生产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娱乐节目提供人才支持。在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化、个性化,必须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鲜感,提供给观众们持续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得到发展,让精彩得以成为经典,让欢乐成为一种文化,充分的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才是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发展的最终目标。

4④孙宜君:《电视娱乐节目亟待提高文化品位》[C]现代传播200303

参考文献

 高鑫:《电视艺术学》[D]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1-1  齐爱军:《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娱乐节目制作规律探讨》[C] 电视研究200302。

 曾祥敏:《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D]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01。  胡智锋:《十年来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的一种描述》[C]中国电视199904。  高震 刘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解读》[C] 中国电视200203。

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央电视台年鉴》(2000、200

1、200

2、200

3、200

4、200

5、2006)[D]。

 孙宜君:《电视娱乐节目亟待提高文化品位》[C]现代传播200303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

电视访谈节目流程策划书

电视访谈节目著作权归谁所有

电视访谈的节目观看心得

电视访谈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分析.doc》
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