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清明黄帝陵祭祀典礼

2020-03-02 01:51: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记清明黄帝陵祭祀典礼

◇ 刘自力 罗双全

时值清明,我们一行专程前往陕西参加201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4月5日,我们九时许到达黄帝陵。黄帝陵位于黄陵县桥山,史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山形似桥,沮水环山而过。是时,艳阳高照,天清气爽,漫山漫嶺花开正闹。高远的天空纵伸数条乳白色的气带,像长长的白练铺展在天空。空气中飘逸着清明特有的气息,前往参加祭祀的人络绎不断。

祭祀典礼时间未到,我们便在轩辕庙一带信步游览,这一带建筑巍峨庄严、气势恢宏。庙前广场巨大、视野开阔,轩辕殿、诚心亭、碑亭、碑廊、祭祀大院等,环境幽雅、古柏苍翠、老槐峥嵘、杨柳青青、桃花灼灼、小岛红亭、水曲石岸,令人赏心悦目。其间,有一巨大的柏树,下竖一碑,碑文为“轩辕柏,此柏高五十八尺、下围三十一尺,为群柏之冠,相传为轩辕黄帝所植,距今五千余年。”下方书“黄帝手植柏”。此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冠”,“中华第一树”。有诗赞曰:干直枝阔覆天地、身浮凌云揽天机、根到九州无曲处、叶纵八埏千古奇。立于树下,深感此树蕴中华五千历史沧桑,佑华夏人民生生不息。似悟古柏常青、黄帝不死、中华永在!

9时50分,公祭典礼开始。时间是取“九五之尊”之意,代表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现场击鼓34响,鸣钟9响。34象征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地区,9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鼓声铿锵,钟声悠扬,在桥山沮水交织回荡,人们的思绪似乎也随之飘回五千年前,追思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的伟大功绩,心中亦涌起“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情怀。

„„

五千年生生不息,赖吾祖肇启文明;十三亿殷殷康恭,蒙吾祖福佑苍生;黄发垂鬓,无不念慈;华服洋装,遐迩诗颂;时时不忘,俎豆常新;岁岁绵延,龙脉永承!

„„

煌煌中华,自强复兴,千秋大业,砥砺乃成,仰吾祖之英灵,佑华宇之繁荣! 陕西省长娄勤俭宣读的祭文道出了现场人们的心声。

乐舞告祭是典礼上的最大亮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礼·心祭》,身穿汉服的舞队在舞台进行“奉香、献爵、献花”仪式。第二部分《舞祭·尚礼》,在两侧礼仪舞队的配合下,手捧汉唐古乐的舞者演奏礼仪音乐。第三部分《舞祭·明德》,64名舞者身穿“云纹”服饰,展现出一幅颂扬黄帝功德,大气恢弘的舞乐场面。第四部分《龙祭·复兴》最为精彩,伴随着庄严的音乐,两侧礼仪舞队挥舞着有鲜明“龙”符号的旗帜,与中心祭台的表演不断互动,变化着各种造型,这时,一条数十米长的黄色巨龙从右侧舞动而出,到得前台,左右盘旋,上下翻腾,夭矫灵动,活灵活现如似真龙一般。末了,舞者轻放舞杆,巨龙便缓缓腾空而上,一直飞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脑子忽地浮现出黄帝驭龙升天的画面。拉回思绪,这似乎更是龙腾中华的象征意味。

整个祭祀典礼庄严、肃穆、宏丽、高雅。同时把黄帝陵本地传承久远的公祭仪仗礼仪乐入其中,展现出“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的理念和浓浓的民风民俗。

参加这次公祭典礼活动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和台湾及海内外华人华侨万余人。当宣读公祭活动中唯一的企业代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时,自己心里油然升起几分自豪。典礼结束后,我们一行也到黄帝像前敬香祭拜。

祭祀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旨在和睦九族,和合万邦。公祭大致起于春秋,世代相传,历代黄帝莫不重视。据传历史上祭祀黄帝陵规模最大,形式最隆重的是汉武帝。公元前110年10月,汉武帝返回长安,看到高大雄伟的黄帝陵,立即停止行军,备礼致祭,命士兵一人一担土,堆起了一座高20米的“祈仙台”,第二天又命八十万大军分布在马家山、桥山、印仙台,三山向军队面向黄帝陵,军乐四起,满山旌旗迎风招展,汉武帝脱下盔甲,挂在一颗柏树上,缓步登上祈仙台,向黄帝祷告,保佑江山平安。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无不隆重祭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推选孙中山为民国大总统,派人参加祭祀黄帝陵,孙中山连夜赶写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1937年,正值抗日高潮,为了共同抗日,4月5日,国共两党互派代表参加黄帝陵祭祀,双方各自宣读了祭文。这次祭祀典礼双方的共同参与,对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被载入史册。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出之于心者也”,意思是祭祀不是外在物化的表现形式,而是发自人们的内心。为什么中华民族对黄帝如此虔诚崇拜呢?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论党派团体、海内海外,无不以炎黄子孙为自豪。因为,轩辕黄帝是民族的始祖,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15岁被民众拥戴为部落酋长,三十七岁登上天子位。一生经历52战,降炎帝、诛蚩尤,结束了远古战争,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

这样一段文字总结了黄帝的功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文初祖,始制衣裳。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去开辟山林),胼胝辛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创文倡礼,凤鸣来翔。周车指南,德记八荒。服牛乘马,功垂华章。盈昃推演,易利农桑。淳化鱼夫,赖及四方。中华巨野,域舆宽广„„黄帝功德,千古传唱。”

轩辕黄帝创建了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创建了言物记事的文字系统,开创了承载民生的辽阔疆域,留下了永世流传的医学经典。总之我国古代时期的衣食住行、工农矿商、货币、文字、图画、音乐、历数、婚姻、阴阳五行,乃至伞、镜的发明,均始于黄帝时期。这些发明创造,为后世子孙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跨越国界,超越国度,这不能不使我们怀念崇拜这位高大伟岸的历史和文化巨人。饮水思源,当怀感恩之心,敬拜祭祀,不忘祖先之德。

在轩辕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碑文:

“公元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次年,台湾全岛士绅代表组成台湾光复致敬团,先至南京、又飞西安,拟前往黄帝陵告祭轩辕始祖,至耀县,雨克未果,前行就此遥祭黄帝陵,空留历史遗憾。

物换星移六十载。今原台湾光复致敬团后人为完成先人遗志,弥补历史缺憾„„再组团拜谒皇帝陵寝,并祝愿祖国早日和平统一,我族繁衍昌盛,以彰祖德。

原台湾光复致敬团后人谒黄帝陵团,二零零六年九月二日敬立”。

读罢碑文,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六十年感情依然传递,六十年心香依旧燃烧。台湾同胞那种念祖感恩的赤子之情,那种渴望祖国和平统一的归属之情,那种期冀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殷殷之情跃然于碑文的字里行间。

时下,我们在倡导以中华文化为根,以中国精神为魂。而根在何处,魂在何处,此时此刻已然找到了答案。正是这根在、魂在,我们才看到了海内外华夏儿女那份对祖国“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的厚重千钧的情怀,那份魂牵梦萦不离不弃的眷念。

真是不虚此行,至少心灵得到了洗礼净化,精神得到了荡涤升华。

坐在返回的车上,望着络绎不绝的人们还在走向黄帝陵,心中默默祈祷: 愿黄帝陵前香火不断! 愿黄帝精神永远不灭! 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愿华夏文明薪火传承! 愿炎黄子孙砥砺图强! 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黄帝陵祭祀之礼仪

清明祭祀日记

清明时节 文明祭祀

清明祭祀大典发言稿

清明祭祀大典发言稿

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

祭祀典礼流程主持稿

游黄帝陵周记600字

黄帝陵

低碳清明,文明祭祀

《记清明黄帝陵祭祀典礼.doc》
记清明黄帝陵祭祀典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