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谈话礼仪

2020-03-04 01:57: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章

谈话的“五W”原则:

其一,同谁(Who)交谈

其二,为什么(Why)要交谈

其三,采取哪一种方式(Which)进行交谈 其四,指望得到什么样的(What)交谈效果。 其五,是在哪里(Where)进行交谈。

第一节

对话的基本礼仪

一、文明的语言

(一)敬语

1、敬语的运用场合

2、常用敬语

(1) “请”、“您”、“阁下”、“尊夫人”、“贵方”等。 (2) “令”、“尊”、“贤”

3、敬语使用方法

(二)谦语

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

例如:

“愚”、“鄙人”

、“家”

、“舍”

、“小”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和俗语相对。 例如:

初次见面称“久仰”,

很久不见称“久违”’,

请人批评称“请教”、“赐教”,请人原谅称“包涵”,

麻烦别人称“打扰”,

托人办事称“拜托”等等。

二、谦和的态度

(一)降低音量

1、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2、这样做是一种文明。

3、这样做是对其他人的尊重。

(二)控制语速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讲汉语普通话的中国人,每分钟讲120 个左右的汉字,速度最为适宜。

1、语速过于缓慢

2、语速过于“紧急”

3、语速忽快忽慢,令人难于应付

(三)把握语气、语调

1、不要夸张地“打官腔”,到处摆谱。

2、不要盛气凌人,随意教训别人。

3、不要直接地、正面地否定别人的观点。万不得已时,采用一些能令对方接受的、委婉一些的表达方式。

4、不要对他人的话语进行置疑。

5、善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含义。

(四)检点举止

1、在交谈中,要力戒那些给人以张狂之感的举止动作。

2、在交谈中,要力戒那些给人以目中无人的举止动作。

3、在交谈中,还要力戒那些给人敷衍了事的举止动作。

三、交谈的十忌

(一)忌“闭嘴”

(二)忌“插嘴”

(三)忌“杂嘴”

(四)忌“脏嘴”

(五)忌“荤嘴”

(六)忌“油嘴”

(七)忌“贫嘴”

(八)忌“强嘴”

(九)忌“刀子嘴”

(十)忌“电报嘴”

四、最佳的听众

(一)在交谈之中 不要“以我为中心”。

(二)做到洗耳恭听。

1、以神态来进行配合

2、以动作来进行配合

3、以短语来进行配合

第二节

说话的技巧

一、寒喧与问候

(一)寒暄

1、用途

2、运用场合

3、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4、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1)寒喧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 (2)寒喧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二)问候

1、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

2、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

3、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不要拿出来问候。

二、称赞与感谢

(一)称赞

1、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

2、赞美别人需要因人而异。

3、赞美别人的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1律。

4、应当少夸奖自己,多赞美别人。

(二)感谢

1、表示感谢的时机 (1)受到他人夸奖时

(2)获赠礼品与受到款待时

(3)得到领导、同事、朋友或邻居们的关照后 (4)在公共场合,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时

2、感谢的方式

在方式方法上,有口头道谢、书面道谢、托人道谢、电话道谢之分。

3、感谢的注意事项

(1)感谢他人要考虑场合。

(2)表示感谢时,应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

(3)表示感谢,有时还要顺便提一下致谢的理由。 (4)表示感谢,必须要真心实意。

(5)表示感谢时,所谢的是一个人,自然应该加以突出;所谢的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三、祝贺与慰问

(一)祝贺

1、祝贺的方式

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贺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2、祝贺的时机

(1 )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

(2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时。

3、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1)在祝贺同行开业时 (2)在祝贺生日时 (3)在祝贺新婚夫妇时

4、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

例如:“一路顺风”、“快乐”等

(二)慰问

1、慰问的时机

在他人遭遇重大变故,如患病、负伤、失恋、失子、丧偶、婚姻裂变,极感痛苦忧伤;或破产、关厂、失业、休学、研究受阻、市场开拓失败,遭受困难挫折之时。

2、慰问的注意事项

(1 )慰问,首先需要表现得“ 患难与共” ,不论是表情神态、语言,都应当真诚地显示出慰问者的“ 同舟共济” 之心。

(2 )慰问语的重点是关心,体贴与疏导。

(3 )慰问语应选择得适当。

(4 )慰问时,不得刨根问底。

四、争执与论辩

(一)争辩前需考虑三个细节性问题

(二)务必对事不对人,勿忘常存敬人之心。

(三)应当有备而来,慎重应战。

1、语气要自然、果断

2、说理要简单、明了

3、要多摆事实,以“例”服人

(四)抓住要害,一招制敌

1、证明对手的论据是不真实,不准确,不能够支持其论点的。

2、证明对手的思路,即论证的过程,有失偏颇,存在漏洞。

3、证明对方的观点有百害而无一益,或者至少是害大于益。

4、通过对比,说服对方。

五、规劝与批评

(一)表达上要温言细语,勿失尊重。

(二)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批评别人。

(三)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

六、拒绝与道歉

(一)拒绝

1、直接拒绝

2、委婉拒绝

3、沉默拒绝

4、回避拒绝

(二)道歉

1、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

2、道歉应当及时。

3、道歉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彻底。

4、道歉可以借助于“物语”。

第三节

即席的演讲

演说或讲演是当众所进行的一种正规而庄重的讲话,旨在就某一事件或问题,向听众发表个人见解,或是论证某种观点。它具有临时性、广泛性、应酬性等特点。

即席的演讲,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可循:

1、在声音上

2、在语言上

3、在内容上

4、在结构上

5、在表情与动作上

6、在时间上

一、欢迎辞

(一)对象

1、对下来检查的上级人员,应当谦恭。

2、对初来乍到的客户,应当诚恳。

3、对新加入的职员,应当热情。

(二)场合

(三)内容

在内容上,欢迎辞应包括自我介绍、郑重 表示的欢迎之意,对被欢迎者的建议与希望等 等。

(四)态度

1、在演讲时的态度上,要胸有成竹,充满自信,面带微笑。

2、特别要注意,在与听众交流眼神时,要坚持“等距离交际”的原则。

二、欢送辞

致欢送辞的重点,是要充分地表达致辞者的惜别之意。与此同时,亦可表现出致辞者对友谊的无比珍视。

欢送辞的四项要素:

一是对被欢送者的高度评价;

二是对既往与之相处的时光的温馨回忆;

三是自己真心实意的惜别之情;

四是对被欢送者的美好祝福。

第四节

闲谈的艺术

一、闲谈的含义与特点

非正式交谈,亦即闲谈。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在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多人之间进行;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可以是通宵达旦的,也可以只讲上三言两语。

它的特点是:自由度较大,任意性较强,相对而言比较轻松愉快。

二、闲谈的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闲娱乐性

2、有利于加深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3、闲谈还具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功能

三、闲谈对象的区分

(一)关系亲密型

(二)关系普通型

(三)关系疏远型

(四)关系抵触型

(五)关系敌对型

(六)注意事项

1、跟老年人闲谈

2、跟年轻人闲谈

3、跟职位高者闲谈

4、跟职位低者闲谈

5、跟同行闲谈

6、跟异性闲谈

7、跟外商闲谈

四、宜选的话题

话题,就是人们在谈天说地之时,为了引起闲谈对象的兴趣或配合,而有目的地选择的主题。

(一)谈起来可以使人轻松愉快的话题

1、文艺

2、体育

3、旅游

4、习俗

5、时尚

6、名人轶事

7、天气

(二)闲谈对象感兴趣的话题

——“共感式话题”

(三)闲谈对象所擅长的话题

在闲谈之际,以向人请教来作为开场白,通常都会使双方皆大欢喜。

五、忌谈的问题

(一)个人隐私

1、年龄的大小

2、结婚与否

3、财产的多少

4、往昔的经历

5、现今的住址

6、工作上的进展

7、与他人的关系

8、政治上的见解

(二)个人的禁忌

(三)格调不高与令人压抑的事情。

格调不高的事情,是指关于他人的是非、家长里短、人际纠葛、绯闻与丑闻等内容。

令人压抑的事情,泛指那些谈论起来令人感到毛骨耸然、心灰意冷、精神颓废的内容。

(四)商业秘密

包括资产、收入、资金周转状况、原材料来源、销售现状、市场开发、应用技术与专利等情况。

第五节

电话礼仪

电话形象,即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言、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感等等的集合。

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

一、简捷打电话

(一)这个电话是否该打

(二)这个电话应当何时去打

(三)电话内容是否准备好

—— “通话三分钟原则”

(四)注意语言与声调

从总体上来讲 ,要求简捷、明了、文明、礼貌。

在通话时,声音应当清晰而柔和,吐字应当准确,句子应当简短,语速应当适中,语气应当亲切、和谐、自然。语言应当礼貌而谦恭。

(五)规范使用“前言”

1、适用于正式的对外交往中

包括礼貌用语与双方的单位、姓名、职衔。

2、适用于一般性的人际交往

礼貌性问候+ 双方完整的姓名。

(六)得知要找的人不在,可请代接电话者帮助叫一下,也可以过后再打。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说话要客气。

(七)在通话时,若电话中途中断,按礼节应由打电话者再拨一次。

(八)一旦拨错了电话,切记要对无端被打扰的对方道歉。

(九)通话结束时,要向对方道一声“再见”,或是“早安”、“晚安”。按照惯例,电话应由拨电话者挂断。

(十)挂断电话时,应双手轻放,不要最后再给对方的听觉以“致命的一击”。

二、殷勤接电话

(一)在接电话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表情

1、电话铃声一响,就应立即跑过去接电话,并且越快越好。

“铃响不过三遍”

2、接电话时,态度应当殷勤、谦恭。

(二)在接电话时,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语气。

1、规范接听电话的第一句

(1)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它最为正式。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3)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

2、万一对方拨错了电话或电话串了线,要保持风度,切勿发脾气“耍态度”。

3、在通话途中,不要对着话筒打哈欠,或是吃东西,也不要同时与其他人闲聊。

4、结束通话时,应认真地道别。而且要恭候对方先放下电话,不宜“越位”抢先。

(三)在接电话时,再次要注意给予对方以同等的待遇,坚持不分对象地一视同仁。

在通话时,接电话的一方不宜率先提出中止通话的要求。

遇上不识相的人没完没了,非得让其“适可而止”不可的话,应当说得委婉、含蓄,不要让对方难堪。

(四)在接电话时,最后要注意代接电话时的态度。

谈话礼仪

交谈(谈话)礼仪

小学生谈话礼仪

第三章 商务见面礼仪

第三章 礼仪应用文1

关于谈话的礼仪

谈话礼仪的重要性

晨间礼仪谈话内容

礼仪祝辞谈话技巧

现代交际礼仪谈话礼仪

《第三章 谈话礼仪.doc》
第三章  谈话礼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