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2020-03-03 07:11: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设一

一、设计题目

信号特性分析(如正弦波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二、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理论课的辅助环节。着重体现通信原理教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它以小型课题方式来加深、扩展通信原理所学知识。其主要通过 matlab 仿真进一步深化对通信原理知识的学习。

三、设计内容

采用matlab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两种正弦波信号,并将这两个信号叠加为一个信号,观察这三个信号的波形。 对叠加后的信号用FFT作谱分析。 要求:

1、绘出正弦信号的时域波形

2、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逆变换

3、利用傅立叶变换绘出正弦信号的频谱

四、实验原理

正弦序列

x(n)As2ifnn/Fs(),在MATLAB中n0:N1xA*sin(2*pi*f*n/Fsfai)

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称为频谱分析。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往往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其频谱幅度与频谱相位。对于信号来说,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对于模拟信号来说,往往对其进行抽样,然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然后对其幅度(abs)和相位(angle)的图像进行分析。对于数字信号,则可直接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五、程序截图

六、源程序代码

clear all clc; f1=100;%信号频率Hz f2=150;%信号频率Hz fs=1000;%采样频率Hz N=20;%采样点数

t=(0:N-1)/fs;%采样时间s x1=5*sin(2*pi*f1*t);%信号采样值 x2=10*sin(2*pi*f2*t);%信号采样值 subplot(231); stem(t,x1,\'.\')

subplot(232); stem(t,x2,\'.\'); subplot(233); stem(t,x1+x2,\'.\'); y1=fft(x1,512); subplot(234); plot(abs(y1).^2);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y2=fft(x1,512); subplot(235); plot(abs(y2).^2);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y3=fft(x1+x2,512); subplot(236); plot(abs(y3).^2); xlabel(\'频率(Hz)\'); ylabel(\'幅值\');

课设二

一、设计题目

1、正弦波信号的波形与频谱分析

2、AM模拟调制

二、设计目的

1、熟悉matlab的编程环境及使用;

2、学会利用matlab进行信号处理及分析;

3、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逆变换;

4、学会利用傅立叶变换绘出正弦信号的频谱;

5、学会用matlab产生特定频率及功率的正弦信号;

6、学会利用matlab对信号进行载波、解调处理;

三、设计要求

1、信号特性分析(如正弦波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采用matlab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两种正弦波信号,并将这两个信号

叠加为一个信号,观察这三个信号的波形。对叠加后的信号用FFT作谱分析。

要求:

1、绘出正弦信号的时域波形

2、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逆变换

3、利用傅立叶变换绘出正弦信号的频谱

叠加后的正弦信号经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8642-4-3-2012f (KHz)傅立叶逆变换后得到原信号-134|S(f)| (V/KHz)a(t)(V)50-5-1-0.8-0.6-0.4-0.20t(ms)0.20.40.60.81

四、源程序代码

%% waveform and spectrum of sin signal close all k=10; f1=1; f2=2; N=2^k; dt=0.01;

%ms df=1/(N*dt);

% KHz T=N*dt;

% 截短时间 Bs=N*df/2;

% 系统带宽 f=[-Bs:df:Bs-df];

%频域横坐标 t=[-T/2:dt:T/2-dt];

%时域横坐标 s1=2*sin(2*pi*f1*t); s2=3*sin(2*pi*f2*t); s=s1+s2; [f,S]=T2F(t,s);

% S是s的傅氏变换 [t,a]=F2T(f,S); % a是S的傅氏反变换 a=real(a); as=abs(S); f0=max(f1,f2);

figure(1) subplot(3,1,1);plot(t,s1); grid axis([-2*f0,+2*f0,min(s1),max(s1)]) xlabel(\'t\'); ylabel(\'s1\') title(\'正弦信号s1\') subplot(3,1,2);plot(t,s2); grid axis([-2*f0,+2*f0,min(s2),max(s2)]) xlabel(\'t\'); ylabel(\'s2\') title(\'正弦信号s2\') subplot(3,1,3);plot(t,s); grid axis([-2*f0,+2*f0,min(s),max(s)]) xlabel(\'t\'); ylabel(\'s\') title(\'叠加后的信号s\')

figure(2) subplot(2,1,1) %输出的频谱

plot(f,as,\'b\'); grid axis([-2*f0,+2*f0,min(as),max(as)]) xlabel(\'f (KHz)\'); ylabel(\'|S(f)| (V/KHz)\')

title(\'叠加后的正弦信号经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 subplot(2,1,2) plot(t,a,\'black\')

%输出信号波形画图 grid axis([-2/f0,+2/f0,-5,5]) xlabel(\'t(ms)\'); ylabel(\'a(t)(V)\') title(\'傅立叶逆变换后得到原信号\')

6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oc》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