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名言

2020-03-02 23:26: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 陶行知语录

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虽然不容易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至少要看重变化。

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

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

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

他们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小学变成发明机,把电力送到农家去,使家家发出光明来。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探讨真理,我们提五条路:

(一)体验;

(二)看书;

(三)求师;

(四)访友;

(五)思考。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陶行知语录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陶行知名言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 1

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陶行知思想精髓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五、“爱”字。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爱国爱人民是陶行知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六、“新”。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新世纪、新教育。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七、“行”字。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改名。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字,即行知行。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八、“人”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4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祖国的自强。

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崇尚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谱新篇。

让我们携手行知路,同心同行同乐!

弘扬陶行知伟大精神,拥抱新世纪教育曙光!

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名言

陶行知的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30句

陶行知名言学习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陶行知教育教学名言

《行知名言.doc》
行知名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