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2020-03-02 06:24: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1 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 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 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 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 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3 《周髀算经》简介 在中国古代算书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它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却有比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时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成为现存文献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三、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

1 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 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 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 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四、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

1 南北朝时期: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 明清时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

五、中国古代建筑学成就 1 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宋元时期: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3 明清时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六、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和论著

1 农学专著: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2 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 科技论著: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

。我们先看个例题。

************************************************************************************* 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

例: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

,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看个例题。 **************************************************************************************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达到18×22%=18×(20%+2%)=18×20%+18×2%=3.6+0.36=3.96,实际值略大于3.96。选C。

**************************************************************************************

2、已知基期和末期的数值,求年均增长率,此时可以将公式进行变形来求解,即r=(N/M-1)/n。下面我们就用例题来讲解。

**************************************************************************************

例:求1996~2007年,我国学生数量年均增长率是(

)。 A.5.5‰ B.6.8‰ C.5.2‰ D.6.5‰

【分析】选项是千分数,说明年均增长率很小,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 2007年全国学生数量是1996年的32187/30401=1+1786/30401,由于1786/11差不多是162,所以增长率为162/30401

**************************************************************************************

(二)数字敏感的应用

所谓数字敏感,经常出现在数字推理试题中,这个其实同样适用在资料分析中,我们遇到的年均增长率大多是50%以下,在计算的时候,会加上1,然后求多次方数,转化来就是求1点几,就是10~15之间的多次方数,此时转化为平方的数值进行分析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2005年某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0%,那么在2010年该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1.2^5亿元,如果应用上面的公式,就有1.2^5=1+5×0.2=2;根据多次方来计算的话,就有12^2=144,1.4^2=1.96,差不多是2, 1.2^5就是2×1.2=2.4,这比采用公式计算出来的要大20%,所以当增长率超过10%以后,公式法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熟练的记住以下数值的平方数。

好了,我们根据上面的方法来看一道例题。

************************************************************************************** 2003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达到49788篇,在2007年再创新高,达到了89147篇,实现了飞速增长。

例: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 A.6% B.10% C.16% D.25% 【分析】从选项来看,年均增长率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不要采用公式法,以免造成很大的误差。此时我们采用数字敏感来解答。2007年是2003年的89147/49788,这个值是大于1.5,小于2的。

我们知道由于年份为4年,所以是4次方,那么1.12=1.21,1.22=1.44,1.42=1.96,则有年均增长率为10%到20%之间,结合选项,选择C。

**************************************************************************************

(三)依据材料获得灵感

在近几年,有的省份在考查年均增长率的时候,并不是要你计算,而是看你对整体材料的把握,他们在出题的时候,会将要求的年均增长率这句话给删掉,但是保留其他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的情况,此时,我们可以比照出现过的年均增长率来分析出待求解的指标的年均增长率,我们来看个例题。

**************************************************************************************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 A.10% B.15% C.20% D.25% 【分析】从试题给出的选项来看,数值较大,不能采用公式法计算,那我们就采用数字敏感吧。“十一五”期间一共是5年,也就是5次方,我们知道1.2的4次方差不多是2,那2×1.2=2.4也就是1.2的5次方,但是根据上面的数据2010年是2005年的2.1+1=3.1,要大于2.4,所以选D。

其实,这个试题我们根本就不用计算就能得到答案,为啥?看最后一段有增长率,有年均增长率,我们就比对下面的来选择答案,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率就是18.0%,现在增长了2.1倍,肯定比18.0%大不少,那就选D。

**************************************************************************************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行测资料分析的年均增长率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就能够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这当然需要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多练习,多总结,方能熟练应用。所以,在复习备考行测资料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总结,并能够从资料分析的材料中获得你想得到的信息,才能快速提高解题的速度以及准确性,同时节省考试的时间。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doc》
常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