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烈士纪念馆

2020-03-01 16:15: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Northeast China Revolutionary Martyrs Memorial Hall

The Northeast China Revolutionary Martyrs Memorial Hall, located at Harbi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October 10, 1948, is a Chinese revolutionary memory hall.The memorial hall is a three-storeyed building built in 1931 in the Western European claic architectural style.In September 1933, the puppet police department occupied this building and turned it into a location for the Japanese aggreors to suppre the Chinese people.Zhao Yiman, an anti-Japanese national heroine, walked away from here to the execution ground after being cruelly tortured.The memorial hall has collected over 7,000 items and over 5,000 pieces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Important collections include the mattre once used by General Yang Jingyu, an anti-Japanese national hero, a pair of trousers worn by General Li Zhaolin when he was aainated by the KMT special agent, and a Mao Zedong Medal, a special medal for military merit conferred to Dong Cunrui, a combat hero known nationwide to blow off the enemy fortification with an explosive package supported with one of his hands.The Memorial Hall covers an area of 4,283 square meters with 1,200 square meters of floor space for display.The exhibits mainly show the deeds of representative martyrs that are of great influence and typ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Altogether around 1,000 items of historic relics, pictures and materials are on display.Since the founding, the Memorial Hall has received visitors of about 7.28 million person-times.In addition to populariz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martyrs\' deeds, the Memorial Hall also organized roadshows in 1977 going down to the gra-root level to popularize the martyrs\' deeds an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nd ideas.Their footprints have covered all the prefectur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other 16 provinces and cities all over China.More than 1.6 million people have been educated.The Memorial Hall has been ci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won the honorable title of the Advanced Collective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Memorial Hall include the books in series related to the deeds of martyrs\' struggles in the Northeast, such as Biography of Martyrs in the Liberation War of the Northeast, and Biography of Anti-Japanese Martyrs in the Northeast jointly compiled with the Party Histo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您好各位听友!欢迎在每周这一时段和我们一起在中国旅游!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国旅游》追寻先驱足迹的脚步,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在日本侵略中国最早进入的东北,也是我们抗日将士抗击侵略时间最长、最惨烈的东北,为先驱们的英灵献上了我们的崇敬、我们的追思、我们的怀念。

今天的节目是我们“东北抗战特别系列”的第四期,也是我们东北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将来到祭奠抗战英灵的一个圣殿: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在这里正在展出的《黑土英魂--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中,再次体会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意义:纪念胜利,守护和平!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有一座高大、洁白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楼的外观立面采用西方古典建筑三段式结构的经典手法,高高的台阶上矗立着六根 “克林斯”式的大柱子,顶层衬托着希腊神庙样式的“ 山花”为装饰,比例严谨统一,是哈尔滨众多欧式风格建筑中的典范之作。

这就是东北烈士纪念馆。那么,这个建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东北烈士纪念馆?在这里都有哪些珍贵的馆藏文物?它前面的街道为什么叫一曼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这里在进行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到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去寻找答案。

在哈尔滨众多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欧式风格的建筑当中,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比较经典的一幢,关于它的来历,东北烈士馆现任馆长刘加量先生介绍说:

“烈士纪念馆的建筑建于1928年,当时是张学良时代,张学良提议在哈尔滨建一个图书馆,这个楼1928年动工,1931年竣工。竣工之后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这个大楼修好以后没等把图书馆建立起来投入使用,东北就被侵略者

占领了,这个楼被日伪当局当作了警察厅。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被关押和刑讯。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就建立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它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纪念馆,建立于1948年10月10日。因为在这条街上,有赵一曼曾经住院治疗的医院,又有关押赵一曼的警察厅,所以建国以后这条街道就被命名为‘一曼街’。”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纪念馆,大量东北三省的烈士遗存都被保存在这里,虽然从展馆面积来说不算大博物馆,但其文史地位无可替代。大量的文物以及许多研究东北战争历史的史料和图片都是这里提供的。

为了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在8月15日推出了名为《黑土英魂》的展览,展览由《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和《伪满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两个主题展览组成。

《黑土英魂--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由《序》和《民族危亡时刻》、《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夜幕下的抗日战争》、《东北抗日武装的脊梁》、《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五部分组成。作为展览最主要的策划人,馆长刘加量先生讲述了他的构思,他说:

“首先我们考虑到这个建筑物是一个欧式建筑物,白颜色的。我们把建筑物的外部风格和陈列的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布置展览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基调白色。白颜色一个象征着纯洁,一个象征着白山黑水,再一个象征着白雪。”

这次陈列展展出了一批鲜为人知的烈士事迹、一些首次展出的历史文物、资料,包括抗战时期东北军牺牲将士的事迹等。客观还原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马占山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激烈抵抗,史称“江桥抗战”。不仅以装备落后的长枪击落了第一架日本战机,同时以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刘加量介绍说:

“这一部分叫‘风起云涌’的东北义勇军,这些都是义勇军的武器。这些步枪都是一些老式的步枪,有一些是火枪,打猎用的,还有一些过去的‘汉阳造’步枪。这些枪的射程比较近,杀伤力也不如日本当时的‘三八’枪。说到东北的抗战,我们都非常熟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英雄的事迹,可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烈士的代表,在烈士陈翰章的雕塑前,刘加量先生告诉我们:

“这就是烈士陈翰章的塑像。表现的是他就要牺牲时的情形。他身体被捆着,后面是炸弹在爆炸,表现出一种张力。陈翰章烈士牺牲的时候非常惨烈,当时同敌人战斗到最后的时候,就剩下他一个人,当敌人把他围上来之后,虽然他已经受伤了,但还在大声地斥骂敌人,然后敌人把他的舌头割掉了,舌头割掉后他依然怒目盯着敌人,敌人又把他的眼睛剜掉了,眼睛剜掉后他还是一副不屈服的表现,最后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了。在烈士馆最早陈列的的人头里,其中就有陈翰章烈士的遗首,现在陈翰章烈士的遗首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干部来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刘馆长说: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武装斗争中坚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绩最突出的一支武装力量。当时抗联分为三个路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是杨靖宇,副总司令是王德泰,第二路军总指挥是周保中,副总指挥是赵尚志,第三路军总指挥是李兆麟,政治委员是冯仲云。”

东北“抗联”的成立,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加上抗日联军与内地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 刘馆长在赵尚志将军的画像前介绍说:

“这就是赵尚志将军的画像,是根据2004在长春般若寺发现的头骨复原的一张像。这是当时赵尚志将军写的《满江红》:

” 在一张俊秀的少女的照片前,刘加量馆长讲述了八女投江的故事。他说:

“这一部分是八女投江。当时八女投江的代表人物叫冷云,我们这里还有她的照片。它们最感人的就是:她们中间年纪最大的冷云才23岁,最小的战士只有13岁,都非常年轻,现在来说都如花似玉的年龄,正是这些花季少女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非常感人,这些文物都很珍贵,这是冷云教书时用的图画册。”

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抗联”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抗联”留下来的遗物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怎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刘馆长说:

“这是他们穿的棉鞋,戴的狗皮帽子,皮坎肩,皮护腿,还有乌拉草,就是‘东北三宝’说的人参、貂皮、乌拉草的乌拉草。那乌拉草是保暖用的。这叫乌拉鞋,用牛皮抽上摺做成象小船一样的鞋,再把乌拉草絮在里面。这里还有一个机床,这是我们东北抗联唯一的一台机床,这个兵工厂当时起了很大作用,修理一些武器等等,支持前线作战。兵工厂后来被日本侵略军发现了,1938年2月的时候就包围了兵工厂,当时兵工厂的战士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后来敌人一看,很难攻下来,就放了毒气,结果几十名战士和工人全都牺牲了。”

作为一个以纪念先烈为主题同时又是遗址性的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与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起列入了今年哈尔滨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其实,东北烈士纪念馆从1948年建馆至今,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的观众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建馆半个多世纪,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1953年周恩来曾亲临视察,并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今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馆重新布置了抗战烈士事迹展《黑土英魂》,同时增加了《伪满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将赵一曼当年被关押的牢房、刑讯室等实景复原,为的是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实行残暴法西斯统治的罪恶。

那么,在8月15日展出的这个新的展览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再一起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去看一看。

东北烈士纪念馆欧式建筑的厅堂高大而宽敞,做为曾经的伪满警察厅办公室,这里看不到任何血腥的痕迹。但是,当一个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铁门打开之后,一股阴森恐怖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年关押赵一曼的牢房、刑讯室就在这个地下室里。

打开地下室的锁,一进门就是铁栅栏。屋子很小,有一间是当时警察厅里的临时关押室,还有一间刑讯室,里面有张人字形的老虎凳,当年犯人就是被绑在上面,胳膊腿都固定再上刑,十分残酷。还有另一种刑罚,把犯人装到钉笼里然后让它在地上滚动,笼子里面的钉子会把人扎得血肉模糊。地下室里还设有水牢。

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东北烈士,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也有不少中国国民党党员,他们同样以一腔热血报效着祖国,成为为后世景仰的英雄。

在中国共产党从事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的同时,国民党的很多爱国志士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伊作衡就是比较有代表的一位。他是齐齐哈尔人,1929年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1930年加入国民党,1938年被国民党派到营口,以营口《新报》社长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1941年到齐齐哈尔,任当时哈尔滨地区的负责人,1941年被捕,1943年被日伪绞死了,他牺牲的时候三十一岁。

在展览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展出了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事迹。其中有位叫绿川英子,她是从日本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来自日本的还有伊田助男、福间一夫,朝鲜也有很多朋友,他们都是在东北牺牲的。

烈士长眠了,然而不眠的历史却依然健在,烈士的英魂依然震撼、激励着后人。在纪念馆门前左侧立有一块铁质牌匾,上书“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另外有一些铜牌,上面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内有记载的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大约600多位,后面还有一个空白留给那些无名的烈士。还亮有14盏灯,从1931年到1945年,象征着不要忘记东北14年的抗战,我们纪念胜利,是为了守护和平,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听众朋友,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制作了“东北抗战特别系列节目”,我们一起走过了齐齐哈尔江桥抗战遗址、和平广场,走过伊春的密林深处重温了艰苦的抗战故事,更走过了哈尔滨的日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以及我们纪念抗战英灵的圣殿--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抗战特别系列节目”到今天就全部播送完了,下周的《在中国旅游》节目中,我们的旅行目的地是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欢迎您继续与我们同行。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心得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感想

东北烈士纪念馆基地简介

《东北烈士纪念馆.doc》
东北烈士纪念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