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结课论文

2020-03-02 12:5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序号: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案例

内容提要: 案例一:

一、案例内容:宁夏举行2010年古尔邦节茶话会

二、案例分析:自由选择、有序发展——我国宗教事业在和谐稳定中前

三、理论总结: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案例二

一、案例内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必然四分五裂

二、案例分析: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党民一心,功绩卓越

三、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案例一:

一、案例内容:宁夏举行2010年古尔邦节茶话会

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张毅、王正伟、崔波、马金虎等与我区各族各界代表欢聚一堂,互致友情、共庆佳节。

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金虎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全区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和节日的祝贺,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主持茶话会。

马金虎指出,今年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挑战,积极化解风险,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全力打造黄河金岸,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要自觉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统一认识,凝心聚力,秉承“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把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勤劳致富统一起来,全力支持发展、积极投身发展、热心服务发展,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马金虎在讲话中对社会各界人士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人士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他说,宁夏位于欧亚大陆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只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大势,凸显优势,就一定能够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天主教宁夏教区主教李晶在茶话会上畅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达加快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参加茶话会的还有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区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业、中央驻宁单位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银川市有关负责同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宗教界人士、散居少数民族代表。

我区文艺工作者在茶话会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记者 高鹏 实习生 魏玉静)

( 2010-11-17 08:32:30)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二、案例分析:自由选择、有序发展——我国宗教事业在和谐稳定中前行

伊斯兰教是为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大多数群众信仰。1997年,有穆斯林约1800万人,现达2100万人。1997年有清真寺3万余座,现有3.5万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名。其中,新疆穆斯林约1100万人,清真寺2.4万余座,伊玛目和阿訇2.8万余名。

1997年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现有2万余座,出家僧尼20余万人;1997年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现有3000余座。1997年有乾道、坤道2.5万余人,现有5万余人。

天主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教徒约300万人,1997年教徒人数约400万人,现有教徒530万人。1997年有教堂、会所4600余座,现有6000余座;有教区97个,主教60位,神父2200多位,修女3000多位。 基督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基督教徒70余万人,1997年教徒人数约1000万人,目前中国基督教徒1600余万人。自1980年至今,中国基督教会累计印刷发行《圣经》达7000万册(含出口部分),共有22种版本,已成为世界上年印刷圣经最多的教会。

在中国宗教实现平稳发展的历程中,这是折射太阳光芒的滴水。

自1955年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始组织穆斯林赴沙特朝觐。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有约10万人参加了朝觐活动。60年来,中国天主教先后自选自圣了170多位主教„„

对外交流是我国宗教工作的重要方面。

组织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赴泰国、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巡展供奉,中日韩定期召开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团”赴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演出,赴美国、德国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一系列大型宗教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国宗教界的良好形象。

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伊斯兰教解经,佛教界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道教主张道法自然、修身致和,天主教推动民主办教,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藏传佛教进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帮助和支持下,各宗教不断探索和开辟发挥积极作用的渠道和平台,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揪心,我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迅速募集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和物资支援抗震救灾。

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我国唯一用维吾尔语授课的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的师生从如雨般袭来的砖块和石头中,先后救助15名各族群众。副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正是遵循了伊斯兰教义,而那些暴徒虽然打着宗教的旗号,他们的所作所为恰恰与《古兰经》的教义相违背,他们绝对不能代表维吾尔族人民!”

中国宗教界慈悲济世的善举,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理论总结: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有其现实根源和理由,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是基于这一现实提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强制手段,可以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是完全错误和非常有害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55页)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和剥削,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存在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较之旧中国有了根本的改变,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其他原因,人与人之间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我国社会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我国社会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将作为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需要,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只有当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97页)因此,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对待宗教唯一正确的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回首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政策实事求是,宗教工作开拓进取,宗教关系健康和谐。

展望未来,在世界局势发生巨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变迁的背景下,宗教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亿万信众的努力下,我国宗教工作将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新的姿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案例二:

一、案例内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必然四分五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这一论述,近日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引用的邓小平同志这段经典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共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这是被中国历史证明的真理。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是让代表们感受深切。

虞云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全体人民的主心骨,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我们党的宗旨、政策、主张,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变成国家的意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谋利益。

“近年来,人大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说,“就我们工作实践来说,包括立法和重大事项决定、决定国家机关人选以及监督、代表工作,都要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深有感触地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我党的执政,让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出了制度的优越性;人大代表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文献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版李柯勇执笔《代表:人大工作有成绩,全靠党领导》改写 材料来源:北京新华社3月11日电)

二、案例分析: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党民一心,功绩卓越

在中国建国以来,干部和群众中时有发出一种声音,认为为了体现中国的民主政治,中国应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或三权分立。这种思想于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关于此说法进行了明确批评,他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多次讲过,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摘自 邓小平语录),同时江泽民,吴邦国等多位领导在人民在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对此观点加以论述与强调(十六届四中,六中等),说明了我党将坚持:“一党执政,多党共同参与”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党从根本上使这个本来一贫二白的中国彻底摆脱了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无一不体现着我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作出的辛勤努力,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无法做到的,因为资产阶级的原始材料积累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上的。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共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多党执政将会动摇我国的阶级性质,人民将无法当家作主,“就无法实现现代化”(摘自 邓小平语录)。

特别是如材料所说2008年,在举行重大活动和应对紧急情况时,中国政府的辉煌成绩及我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撼。材料中关于我党近几年的工作将我党领导人民的重大事件的陈述,无一不体现出我党现今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当面对重大问题时,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顺利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对于多党执政或三权分立,将很难实现团结各族人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自然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正与江泽民同志所言,“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不可设想的”。

同时,材料中提出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无法统一的领导将导致无法及时的应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人民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而西方的多党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敌对势力时刻企图对我过实施西化,分化政策,多党制恰恰是种最好的手段。因此,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 (摘自 邓小平语录)。

三、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首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近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取得革命的胜利,并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主义,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所决定的。因此人民比起军阀混战时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中。中国共产党适应了人民需要,代表人民,忠诚的为他们办事,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因此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次,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目焕然一新。自1949年执政以来,我党通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性质,标志着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理由如下: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正如我国历史证明的一样,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的打压造成的。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中国政府为此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当面对重大事件时,中共领导鞠躬尽瘁;面对主权问题时,中国政府毫不妥协,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所做出的努力。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多党执政将不利于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国现代化。

4.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的分化政策,我们必须坚持拥护党的领导。

由以上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合作的基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以下的优点:

1.它有利于更好的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它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4.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因此,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事关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个带有重大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真正做到,做好,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课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结课论文.doc》
毛泽东思想概论结课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