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2020-03-01 23:23: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常规管理促规范 教育科研促发展

-------------学校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教为先导,以蓬勃的校本教研为沃土,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倾力打造缤纷的七彩课堂。在教学管理方面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两条轨迹,六个站点”的方针来走。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两条轨迹即:以常规管理促教学规范,以教育科研促教学发展。六个站点即:备课;上课;作业;听课;评课;教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现将我校教学教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常规管理促教学规范

(一)规范常规管理制度,促进教学和谐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学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每学年初,学校都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项教学常规制度,修订和完善“教师业务量化考评”制度;“备课及作业批改”制度,建立教师教学评价机制,使学校教学管理走上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了加强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增删学科的教学课时。(我们学校体、音、美、英教师都是大专以上毕业的专职教师,他们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基本是一致的,这样更有益他们发挥专长)

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强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校实行领导班子包级制度,随时对任课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教研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教导处教研处每学期还要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两次大型的常规督导检查,还采用展评和互评的方式,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每次检查,教导处及时总结反馈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提出相应的改正建议,使学校的常规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使之迅速成长,我们实行了“师徒结对”制度,平时在教学中共同研讨、共同设计教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另外,我们还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师“微型课、公开课、课例设计”评比活动等多种形式,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为提高教师书写水平,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字帖和练习本,利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聘请专职教师,对教师们进行书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们的书写水平。

2.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筹资为老师们购书,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用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每学期,要求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按计划读完借阅的书籍,学校要求老师们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为鼓励老师

们多读书、读好书,学校还举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展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搭建了一座读书交流的平台。

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教学案例研讨、观看优质课录像等。无论是集中学习还是分散学习都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把学习落到实处。

另外,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拓宽教师实施课程视野,逐渐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每学年,不仅组织教师聆听魏书生、武昌顺、窦桂梅、吴正宪等教育名家的专场报告,而且还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今年先后到南京、上海、平顶山、郑州、洛阳、焦作、濮阳等地听课学习达三十多人次。每次外出学习回校后,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向老师们汇报交流,谈外出学习的体会或做一节汇报课,及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分享给大家,实现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开展阳光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 ” 亲子共读读书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分别为兴趣课和读书指导课。每项活动都有专任教师负责。各班还建立了图书角、图书交换站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

围,同时营造了一种积极热情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英语兴趣小组的老师为学生建立英语角,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英语氛围;美术组在指导学生绘画中,培养审美能力:书法组在专职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练习书法,孩子们的书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音乐组成立了“小天鹅”少年合唱队,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添了一笔重彩。在庆“六一”读书征文、书画作品比赛中有六十篇读书心得和八十幅绘画作品获奖;在今年我市举办的省书法年会展上,我校有数百名学生参加了市数千名学生大型书法现场展示,我校的双胞胎兄弟俩的书法作品受到了省书法专家的好评,并争相合影留念。为了夯实学生的汉字、口算基本功我们还组织1-6年级学生开展百词听写大赛、口算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学好语文写好汉字,练就一口清快而准的数学口算能力。

二、以教育科研促教学发展

(一)增强教师终生学习观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做为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增强教师终生学习观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师参加教体局组织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应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让老师们利用暑假期间集中充电,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学校各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活动”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活动”等促进了教师间

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目前,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有6个平行班2年级是7个班,一年级8个班,共有40个教学班已经全部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五六年级已经安装了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了“集体备课”“每人一节精品课”“同课异构擂台赛”“教师微型课比赛”“教师才艺展示比赛”“作文、应用题校本教学研讨课”等活动。老师们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老师们执教同一课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教学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中优劣互补,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我们学校的老师许多一直沿袭传统的备课模式: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书,抄抄写写就成了自己的备课笔记。也许十几年书教下来,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观,甚至在我们的老师干脆拿出旧的备课笔记本抄一下,那样就算备课了。我们的小学教育应该是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阶段,课堂教育向我们伸手了,向我们索求有效的备课了,于是我们幸福地拥有了多媒体、电子备课室、互连网等等备课资源,备课的方式也逐渐在更新。我们认为集体备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学校04年就开始提出集体备课了,

那时集体备的是学期计划,发展到现在学校提出的要求是每个年级组每个月要就某堂课展开一次集体备课。但一学期下来,这一要求并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也是流于形式了,老师们依旧在抄着备课笔记,其实备课笔记只是物化了的教学思路,真正上课运用到的还是我们大脑中的智慧。从09年开始我们针对班级学生多,老师作业批改任务重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大胆的尝试让老师们省下抄备课本的时间来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后反馈,在备课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上。日积月累形成学校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从此,老师们丢掉抄备课笔记的负担,不再一年又一年抄写同样的备课笔记了。随着多媒体的普及我们由同年级的集体备课结果打印几分供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使用到在学校FTP共享,省下教师抄备课笔记的时间来多钻研教材。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课前的有力武器。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集体备课能使自己的教学避免单一化,达到一个新层次、新境界。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集体备课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与创新。在各个教研组中开展集体备课。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课堂做课——听课评课---课后反思。学校要求各年

级段学科备课组每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前确定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即主备课教师),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新课标,收集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活动时要详细介绍所备课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及教学方法的设想等,进行集体研讨后,由主备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一步加工、整理、修订完善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案,发至校园网,其他教师根据听课评课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个性化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以求在课堂上取得最佳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后,老师们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跟没有集体备课之前相差很远。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都能认真地研究教材,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到星期五下午拿去读,其他教师听了,纷纷提出建议、指正,第二天上课。上课后进行议课,执教老师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教师们的编写教学设计,写说课稿、教学反思的能力有所提高。由于教师纷纷提出宝贵建议,相互间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也爱学习了,成绩也有所提高。学生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老师们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愉快。

2.开展“同课异构”擂台赛,打造缤纷七彩课堂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是在课程改革形势下,着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他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的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听课、讲课、评课,是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教学中突显问题,产生有益“互补共振效应”。

在2010至2014的三个学期,我们连续成功的开展了四届“同课异构”研究活动,在一次次的研究活动中,老师们交流、展示了教学风格,积极参与听课,认真做好记录,同时积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在主抓教学的华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教导处对每节课都要进行精彩到位的点评,分享每节课的亮点,指出课堂的不足,并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教师们获益良多,使同课异构活动落到了实处。学校领导在秦校长的带领下,深入课堂,认真听课,校领导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30节,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润物细无声,一次活动一个脚印,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营造了积极的同伴互助教研氛围,构建了一支“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团队。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爱上了“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

我们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受到市教育局领导、中心校的关注和支持,从局长到中心校校长再到教研室教研员亲临现场,指导我们的活动,不仅对我们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还对我们的活动给予高度的评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次活动还带动周边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到我校观课、听课、议课、评课,他们把好的建议留下来,把我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带回去,达到了求同存异,互惠共赢之目的。今年我们和王寨胡庄小学联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达到校际间的交流与互动。他们走进来,我们送出去。我校先后把这些优质课送往堂村、纸西等多个学校。这项同课异构活动不仅对我校教师是

一次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达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传导辐射的作用。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深切感受,也真是看到了 “同课异构”校本研究活动给我们学校学校带来的惊喜: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此项活动以走进常态化。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名,教师多次承担省、市级的课题研究、假期教师培训任务;每年送课下乡的人次最多并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赏。学校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办学质量逐年提高,深得家长赞誉和信任......我们能看到辛勤的汗水,能看到创造的闪光,能看到执着的攀登,能看到校本教研活动的蓬勃发展,能看到 “生本”“有效”“鲜活”“个性”“智慧”等缤纷的七彩课堂。

3.尽展教师才艺,竞技微型课堂

经过前期的准备,再进行“微型课”展示评比。展示前,由参赛者抽签决定说课顺序和说课内容,设计教案,接着按照各自的抽签序号进行说课。才艺大赛分朗读展示、毛笔书写、即兴作文、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及精彩点评六部分,参赛选手总成绩为各部分成绩累计得分。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广大青年教师积极踊跃参与。

这次活动,是我们学校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全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将有效的教学活动浓缩为精华。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检查督促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教研工作,同时更好地规范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学校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周周教学工作清、组组教学进度清、班班教学活动清清、人人教学任务清,使学校的整个教学教研工作秩序井然有序,稳步前行。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1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工作汇报

年终学校教育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

临邑博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doc》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