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酒泉有关的诗句

2020-03-02 09:56: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晚霞浓抹嘉峪关,给中华大地添风采,这般壮丽山河,招徕远人游子,众口同

夸酒泉好。

(6) 西汉酒泉胜迹对联 酒泉的来历:

甘或如醴,澹或如水;有责学佛,无则汉朝时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乡土知识、标语、热点

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酒泉历史名人:

1、张芝:汉书法家,字伯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有草圣之称。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

2、赵才:隋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

3、赵 黑:魏选部尚书、酒泉人

与酒泉有关的诗句:

(1)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王翰

(2)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月下独酌》李白

与酒泉有关的对联

(1)酒泉钟鼓楼四门匾:北通沙漠,西达伊吾,北通沙漠,南望祁连

(2)酒泉钟鼓楼东西匾额:东:声震华夷 西:气壮雄关

(3)南门对联:嘉峪西临,气势偕雄关并峙;雪山南耸,叠嶂与檐牙争排 (4)北门对联:虽非近水楼台,应先得月;直对出关门户,可以观人

(5)东门长联:

两千年前往事忆上心头。想当年,金戈铁马,翩翩勇将,少年英俊,风华正茂,捷奏河西,气宇轩猷。谈笑间,美酒倾杯碧玉流,与十万健儿同畅饮。如此高风统帅,赢得军民嘉尚,无人不赞霍将军。

八百里外阳关似在眼前。看那边,玉器银雕,皑皑祁连,起伏奔腾,叠嶂重峦,红装素裹,无比娇艳。更有那,

学仙。 宣传酒泉(肃州)城市、文化、旅游的标语: 夜光杯斟酒泉酒,西汉胜迹更生辉 勤俭节约方面:

1、勤俭节约,点滴做起!

2、你我勤节约,能源才不缺! 交通安全方面:

1、遵守交通法,安全你我他

2、一秒钟车祸 一辈子痛苦

3、行文明路,做文明人。

4、开车多一分小心,亲人多十分放心

5、大家小家是一家,交通安全靠大家

6、不讲卫生要生病,不讲安全要送命

7、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规讲文明 爱护花草树木:

1、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2、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3、花草有生命,人人要珍惜 节约用水、用电的:

1、节约能源一起来,共创美好的未来。

2、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环保标语:

1、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

2、我选择,我喜欢,我环保,我健康。

3、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图书馆、读书节、书香校园标语:

1、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2、人生因读书而美丽。

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5、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6、书籍是人灯进步的阶梯。 1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读好书一时快乐,好读书一生幸福。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5、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

4、美丽酒泉我的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6、己所不食,勿施于人。 母爱亲情: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4、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珍惜时间的诗句、名言警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9、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校园安全标语:

1、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给力,平安天天在。

2、不管是骑神马,还是坐浮云,安全第一。

3、你好我好,安全才好。你行我行,安全才行。

文明礼貌标语:

1、“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人人文明,处处和谐

4、寻找老邻居、结识新邻居、感谢好邻居

5、文明乘车,文明行车,文明走路 食品安全标语:

1、安全食品为大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1、三无产品不卫生,切莫花钱买病生。

3、一心一意关注食品安全,十全十美创建和谐社会。

孝敬老人、关爱老人标语

1、老人安天下安。

2、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3、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4、家有老,胜万宝。

5、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师重教标语:

1、尊敬老师,同学有责;关怀学生,老师尽责

2、您是春蚕,牺牲自己,扮靓人间;您是蜡烛,溶化自己,照亮别人。

3、遇一良师胜于阅万册书

4、一日师,万年恩

告别手机告别网络标语:

1、告别手机控 拒做低头族

2、告别手机告别网络,走出家门广交朋友。(亲近自然) 普通话标语:

1、我酷,我流行,因为我说普通话。

2、说好普通话,走南闯北都不怕。

3、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讲地地道道的普通话。

4、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5、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中国梦标语:

1、汇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2、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

3、人人追梦 人人行动

2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宣传标语:

1、精品丝路,绚丽甘肃,多彩酒泉,梦幻敦煌

2、当好东道主,办好文博会

3、文约敦煌,梦筑天下

4、敦煌飞天梦,丝路文化情

5、丝路牵手世界,甘肃有约天下

6、丝路风 文化韵 敦煌情

7、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 文博会主题:

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与金塔有关、宣传金塔的标语: 迎文博盛会 赏金塔胡杨 走进航天故乡、观赏神奇胡杨 相约航天故乡 共赏金色胡杨 初中语文六册对联:

1、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今朝习近平冷暖心系百姓。

2、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3、杜诗范记高千古,湖光山色共一楼。

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5、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亮四十九盏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水火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坐潭上,凄神寒骨;观游鱼,乐心怡情。

8、小石潭凄寒幽静,桃花源和平宁静。

9、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0、人间神仙境 世外桃花源

提出几条改善个人阅读现状的建议

1、少上网,多读书

2、上网时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娱乐

3、家庭要创造阅读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4、个人制定阅读计划并严格落实 提出几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

2、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到书本面前。

3、学校和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和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

4、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5、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场所和更好的阅读条件。 围绕“„„”为主题的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开展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展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评。 开展以“„„”为主题的班会或团会。 开展以“„„”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开展以“„„”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万能标语:

( ),爱生活。 ( ),从我做起。 ( ),让生活更美好。 弘扬传统文化宣传语

1、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2、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3、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4、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5、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6、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除歌曲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体现传统文化的现象:

古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著、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汉字、汉语、对联、歇后语、熟语、成语、歇后语、琴棋书画、剪纸、十二生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

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

旦、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石狮、中医、佛、道、儒、烧香、拜佛、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祥云图案、中华武术、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玉、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盔甲、大刀、宝剑、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茶道;吃文化、中国菜、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传说神话

“抢红包”是2015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

一、你对此有何看法?

同意。

1、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

2、“抢红包\"本身只是一个游戏,让欢乐与时尚并举。

3、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

4、红包本身就是充满祝福、幸运色彩的,“抢红包\"就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年味\"。

5、红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网上支付方式,方便快捷。

不同意。

1、若不分场合地抢红包,本为闲暇消遣,会引发家庭矛盾。

2、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泊亲情是买椟还珠。

3、当真诚交流和红包传递相辅相成,亲情才不会被红包稀释。

二、写出与红包有关的对联、宣传语:

1、噼里啪啦放鞭炮,贴着对联收红包。

2、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3、新年到红包到包包有惊喜,喜归喜笑归笑情份要记牢。

三、在\"红包盛宴\"中你有过怎样的经历与体验,请以“红包”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与红包的故事

每逢过年,小朋友都会收到大大小小的红包,我也不例外。我收到的红包有一千元的,一百元的,五十元的,二十元的,甚至有一元的,还有一元也没有的。一千元的大家都会喜欢,而一元也许你会嫌少,而我却不觉得,因为它对我来说有很深的含意。至于一元也没有的就更有趣了,你想知道吗?让我慢慢讲给你听吧。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回老家,看老太太。她已经90多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就是眼睛看不见了。中午,我们进屋时,老太太已经在椅子上坐好,等着大家吃饭了。饭后,老太太让奶奶帮她发红包。奶奶走过来说:“不要嫌少,只有一元!”这一元钱用一张红纸包着,边缘折得整整齐齐,就像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如果你知道老太太眼睛不好的话,怎么也不会相信是老太太亲手包的。我接到红包那一刻,看到老太太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眼睛也似乎明亮了许多。回到家我把红包放进了“招财猪”里,也放在了我心里„„

4 年后,我们一家人和赵老师一起吃晚饭。在喝酒的时候,赵老师对我说:“石子彦,你得说点什么呀!”我心想,喝酒就喝酒呗,干吗要说点什么?于是,我就说:“恭喜发财,利士到来。”赵老师诧异地看着我:“石子彦,你快赶上赵本山啦——净说关键的呢!红包是吧,好,我还真有个红包。”我听完高兴坏了,心里想是一百元,还是五十元?正想着,只见赵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对我说:“这就是我给你的红包。”呀!是一本书画家的散文集。我看了一看标价:二十八元,还没到我的标准呢!赵老师说:“已经超出了,是你不知道而已。你看,学会书法和绘画,一幅作品能卖很多钱;学会写作,成了作家,又能值多少钱?我的红包是不是最大的红包呢?”“哼!哪里是最大的红包,分明是最大的赖皮!”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我还是蛮喜欢这本书的。爸爸也帮着赵老师说话:“小傻瓜,你读完这本书,你就有了知识,知识是最大的财富。”

红包的故事虽然仅停留在表面上,但时光的烙印留在了我的心灵里。我把收回的红包全都喂了“招财猪”,妈妈说这些红包可以作为我的学习基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一天天长大,等到有一天,我也要给别人发红包时,给多少呢?是给一千、一百、„„一元,还是像赵老师那样,发一个“最大的红包”呢?我不知道,现在我只是沐浴着这一缕缕爱的阳光,并化成我学习的动力„„

特别的红包

今年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年,因为一份意味深长的红包让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在大年夜的那天,我们一大家子去三勤生态酒店一饱口福,享受团圆的快乐和新年的美好,一路上爆竹声和烟花声此起彼伏地响起,看着美丽的烟花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目的地。一进大门,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急忙入座,很绅士的坐在餐桌前(如果是平时我这个属羊但却似猴子的人,是不会这么老实的),嘻嘻,主要是因为心里惦记着会拿到多少压岁钱,可是我已经很礼仪的用餐多时,居然还没一点收入,正当绝望的准备露出原形时,姥姥手拿一个鲜红的红包走了过来,我心里不禁开始美滋滋的了,看来我做的这一切没白做,可当我接到红包心里却有点凉,红包扁扁的,估计只有一百元,但还是有收入了,我蹑手蹑脚的走到墙角边,双手颤抖着打开了红包,“咦?”里面怎么一分钱都没有?我眉头紧皱,手托下巴,开始思索起来,我的钱呢?怎么不见了?被我弄掉地上了?还是姥姥忘记放钱进去了?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萌生发芽。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三步并作两步如离玄的箭一样跑去问姥姥,姥姥看到我着急的样子却大笑起来,随即问我:“是不是红包里没钱?傻孩子,我根本就没把钱放在里面。”我气愤地大声问:“为什么?姥姥依然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温和的说:”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道理:小孩子不可以贪财,爸爸妈妈不能养你一辈子,我是想让你在空空如也的红包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想办法开采你的第一笔财富。“说着还是把一沓红票票塞在我的手里,这是我大方且坚定的还给了姥姥并爽快的说:”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这些钱了,我会靠自己赚取更多的钱。“姥姥欣慰地笑了。

这一份红包让我明白深刻的道理,让我知道了我需要的是什么,该怎么做。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5 《隆中对》《三国志》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 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二、人物:

1、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2、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三、各段精析:

第一段: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 1.为什么交待这个?

①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②为下文作铺垫。 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1.徐庶为什么说诸葛亮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⑶通过徐庶的话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 1.“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 隆中的对策才是要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

6 (1.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从很多细节上进行文学加工,如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以衬托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3.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第四段:写隆中对策。

一论曹操:军事优势——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地位巩固——已历三世; 地理优势——国险

政治优势——民附,贤能为之用;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益 (荆州):地理优势——用武之国 交通便利(易攻难守)

政治形势——其主不能守(既不会用兵,又不会用人) 结论——可争,但作为根据地不保险。

(益州) 地势险要——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政治形势—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结论——可图,作为根据地。

第五段:侧写羽、飞,体现对其器重与信任。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刘备是持肯定、赞同的观点。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4、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通假字:

1、伸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③亮躬耕陇亩。“陇”通“垄”田地。

2、词类活用:

①名作动:箪食壶浆:箪,用箪盛,名词作动词。壶,用壶盛。

信义著于四海:信,讲信用。

②名作状。: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西和诸戎:西,向西。

3、一词多义:

①信:谓为信然: 确实。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同“伸”,伸张

7 ②因:因屏人曰: 于是。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因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 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 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竟然

④诚:此诚不可与争锋。: 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诚如是: 如果 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 ⑦然: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4、句式:

⑴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 ⑵省略句:君与俱来。 ⑶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⑷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5、古今异义

顾: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今义,照顾。

凡:古义,总共。凡三往。今义,平常的。 孤: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立。 殆: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今义,危险。(百战不殆) 日: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太阳或日子

6、出自本文的成语: 度德量力 箪食壶浆 挟天子而令诸侯

7、用法迁移。

①躬:亲自。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情都一定要亲自去做。 ②身:身临其境、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身经百战 ③度:审时度势、以己度人 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3)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隆中对》是人物传说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宙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1、正音

陇(lǒng)亩 颍(yǐng)川 倾颓(tuí) 屏(bǐng)人

猖蹶(chāng jué) 沔(miǎn)

存恤(xù)

挟(xié)天子

戎(róng) 吴会(kuài) 殆(dài)

2、词类活用

(1)贤能为之用。 贤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2)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向西面。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用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8 (4)利尽南海。 尽:形容词作动词,全部取得。

(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外、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

3、古今异义

(1)遂用猖蹶。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2)遂用猖蹶。 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3)抑亦人谋也。 古义:而且;今义:压抑。 (4)将军宜柱驾顾之。 古义:拜访;今义:照顾。 (5)君谓计将安出。 古义:怎样;今义:安全 (6)此诚不可与争锋。 古义:的确;今义:诚实。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所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8)凡三往。 古义:总共;今义:凡是。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大概,今义:危险。

4、一词多义

(1)谓 A、谓为信然(说)。

B、谓先主曰(对……说) (2)为 A.好为《梁父吟》(唱)。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结为)

C.谓为信然(是)。 D.以弱为强(变为) E.贤能为之用。(表被动,“被”)

(3)已 A、然志犹未已(停止)。 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C、自董卓已来(通“以”,表特定时间的界线)

(4)遂 A、由是先主遂诣亮(就)。 B、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5)利 A、利尽南海(物资)。 B、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6)信 A、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7)将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 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率领) (8)因 A、因屏人曰(于是)。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5、本文选材精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略去了前两次不说;而对策的密诀性质则仅用“屏人”一语就指明了。

6、本文语言精练,直得玩味。

A “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写他隐居于田野。 B “好为《梁父吟》”表达了诸葛亮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好”字说明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

C “卧龙”一语对诸葛亮作了崇高而又形象的评价。一个“卧”字说明他虽有卓越的才能,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D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自比于”说明他和管仲、乐毅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

E “时人莫之许”不是说明他才能低下,平生无大志,恰恰说明他深沉的性格特点,说明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锋芒毕露的人,而是一个声闻不彰、谨慎从事的人。 F “凡三往,乃见”,可见刘备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土的揭示。

G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出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酒泉人民医院

酒泉子

酒泉子

我与酒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酒泉饮食文化之我见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酒泉方言集锦

酒泉子(推荐)

改写酒泉子

酒泉子翻译

《与酒泉有关的诗句.doc》
与酒泉有关的诗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