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2020-03-02 00:26: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 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 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 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 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 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关于我区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建设,逐步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问题,我区城乡居民安全饮水用水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乡镇及两大厂供排水机构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居民饮用水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对城乡居民安全饮水用水工作的重视,我市居民安全饮用水工作得到加强和改善。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的山东省招远市,东靠烟台,南与青岛接壤,西与潍坊为邻,北连龙口,西北濒临渤海,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对外开放县级市之一。全市面积14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公里,辖16个乡镇(区),3个办事处、724个村,57.5万人口。全市经济势力雄厚,率先跻身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2010年向城区供水107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24万元,完成工程施工量102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60万元,替财政代收排污费770万元,供水漏失率由之前13%左右下降为8%左右,保证了效益,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不间断,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工程有 勾山水库、城子水库,供水人口8万人

一是水源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水库3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27座。特别是双花水库扩容工程的上马建设,明显提高了水源的供给能力,扩容前为934万方,经过扩容已达到1068万方,增加了1.5万人的供水能力。

二是供水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投入资金337.5万元,对云溪城区供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配套,完成了水源地至云溪城区5800米DN400mm供水主管的建设任务。此外,2007年已实施的第一批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82万元,解决了农村150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第二批饮水安全项目正在实施中。“十一五”期间,我区将会有16059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可得到解决。

三是两厂对地方饮用水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近几年来,长炼、岳化两厂每年对我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达700万吨左右,使沿管线5个乡镇近3万名居民的饮用和3千亩左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2005年,长炼投入90万元接通了枧冲水库至路口南岳村的供水管网,彻底解决了该村1500余人长期受工业污水影响有水不能饮的问题。2008年元月,长岭炼化公司为使路口镇城镇居民过好安乐祥和的春节,不顾寒冬腊月,顶风冒雨从临长供水管网安装一条管径159mm、长达1.2公里至路口城区的管网,致使路口城区中断近一年时间无水可供的状态得到了恢复。

四是群众饮用水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在这次调查中,受访的人员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只要说到饮用水问题,都态度积极,发言踊跃,对饮水用水安全的关注度很高。从调查问卷上看,都填写认真,部分人员还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我区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水质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几乎到了“有水不能用”的地步,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1、饮用水质有待提高。水质问题是调查中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大面积水系的水质都受到各类污染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用水部分指标超标(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污水污染,全区主要河流的水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Ⅰ、Ⅱ、Ⅲ类为符合饮用水质标准水体),基本上已无饮用功能。七个乡镇38个村218个组44800人几乎无水可饮,1.5万亩农田无水可灌。永济乡居民饮用水主要来自岳化供应的生产用水及自挖的井水,井水也因为受松杨湖污水的影响而基本无法饮用,由于长期饮用硬度高、碱性重的水,群众患结石病的特别多。农田灌溉用水也污染较为严重。一是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松杨湖水质污染,在长江水位顶托湖水无法外排的情况下,就只能向永济乡垸内泻洪,致使乡内主要水系二次污染。二是华能一期煤灰湖水污染。特别是华能二期上马后,塞死了从芭蕉湖取水灌溉的来源。只能用煤灰湖过滤水灌溉,由于水中含煤灰和重金属,对农作物危害较大,导致大面积欠收。陆城镇居民用水合格率也相当低,长江和撇洪渠沿线的村组基本都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目前全镇9个村(居委会、渔场),只有泾港村因地势比较偏僻,水质基本达标。道仁矶镇沿长江的滨江、泗垅、丁山、柳田四个村29个组饮用水含碱过重,烧开水都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悬浮物,泗垅、基隆、大田等村沿松杨湖周边13个组的水源由于湖水渗入污染,饮用不得。基隆村的月形、江熊、闾家组的饮用水也受到当地小化工企业污染。此外,路口南岳村整个村的水系都受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文桥镇撇洪渠沿线的臣山、文桥、望城、东风、姜畈等五个村23个组,受长岭地域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饮用水均不达标。同时,养殖污染对个别水系的破坏也相当严重。如路口南太、新华、江湖、省塘四个村的26个组近2000人,不但地表水无法用,连地下水也受到生猪粪便的污染,现在基本是饮用的桶装水。文桥镇15座小Ⅱ型水库,351口水塘,有11座水库和超过60%的山塘由于肥水养殖导致水质恶化。除水质性污染外,饮用取自长江的工业用水(Ⅳ类用水水质标准,主要运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也是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2、饮用水源供给不足。据调查,全区7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存在饮用水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路口镇、永济乡最为突出。路口镇目前的水源主要来自自身两个水库——枧冲和曹峰水库。这两个水库由于集水面积小,一直未达到实际库容。目前路口城区仅居民用水每年就缺80万方左右。去年,因遭遇特大干旱,城区居民大半年无水可用。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几乎家家都挖了水井。由于水源不足,路口水管站从2004年就已停止了向企业供应生产用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些企业想来的不敢来,进来了的留不住,甚至出现部分居民举家外迁的现象。另外,云溪乡清溪水库以下的上下清溪、建设、团结、友好、青石、荷花、新铺等8个村35个组的五千多亩农田基本上处于少水或缺水状态。永济乡目前的自来水主管是2003年从岳化长江取水车间接过来的,管径为200mm,当时只考虑到三角坪一带的居民与企业用水,人口约为300人左右。而现在自来水管线已延伸到擂鼓台村,加上学校、企业供应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而管径仍为200mm,且供水质量极差,如果考虑到企业生产用水,仅钛铂粉厂一家企业年缺水就达400万吨。

3、饮用水设施老化。云溪城区近两年对供水管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使云溪城区管道供水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其它乡镇都普遍存在供水管道设施老化的问题,不但影响了水质,而且损耗也相当严重。像路口镇的水管用了近50年,锈蚀严重,到处漏水。陆城镇的管网也是严重老化,今年年初冰冻天气过后管道千疮百孔。云溪乡近50公里的供水管道,有三分之二建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管径偏小,施工不规范,不少管线已近报废期,群众正常用水相当困难。此外,集中供水企业水处理设施简陋,设计建设标准低,四池(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容量少或四池不全,直供水和直接供应原水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甚至直接采用水源──水池──管网──入户的形式供水。另外,农田供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用基本设施老化也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沿途损耗几乎占到用水量的一半。路口曹峰水库低涵中的出水管道多处破损。西干渠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整修过的,目前保存下来的仅仅只有90米。东干渠、中干渠也已基本无法运行。路口村、南山村撇洪渠以北上山墈、下山墈、岳川坳三个组,每次放水灌溉田地均需2—3天时间才能到达田间地头,沿途损耗量约占排出水量的80℅左右。

三、对我区安全饮用水建设的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提高对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我区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它作为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二是要切实加强对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议区乡(镇)两级政府成立饮用水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将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要抓紧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议区政府责成水利、农业、卫生、环保、畜牧等职能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统一管理农村和城镇饮用水建设工作,全面整合水利资源,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行供水的归口管理。四是要广泛开展饮用水安全科普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理念。建议每年定期在全区开展一至两次大规模的饮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要使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田间地头。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

(二)科学规划,整合水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饮用水安全建设规划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条件、需求和可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安全问题。要从“共建大云溪”的高度,突破现有行政框架,整合水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近期要抓紧编制完善“十一五”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建设规划。饮用水安全建设规划要高屋建瓴,全盘考虑,要与城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业企业布局规划相衔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饮水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在用好用足政策的基础上,切实搞好区乡两级财政的资金配套,要尽快解决云溪镇城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议一是在双花、青坡加净化装置,撤消崔家山的调蓄加压厂,利用自然压力供水,既可解决城区饮水水质问题,又可解决人工消耗问题,节约生产成本。二是着力改造,加强供水设施特别是供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各乡镇要尽快制定规划,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分年逐步加以实施,三至五年内完成,既可解决供水损耗问题,又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用水水质问题。三是引进外部水源,作为备用水源。要进一步加强与临湘龙源水库、团湾水库,市铁山水库等外部水源的联系协作。松杨湖港区建成后,如从华能接入铁山水作为饮用水,建议在接入时预留口子,以解决永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问题。四是对居住分散、地处偏僻,地下水质较好的村组,通过采取建设公用水井和私家打井的方式,补充饮水水源。

2、从中期目标来看,就是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两厂对长江取水车间进行改造升级,使其供应的饮用水水质达标,缓解道仁矶镇、永济乡、陆城镇部分群众饮用水困难问题。

长炼、岳化两厂的长江取水车间年设计取水能力为9170万吨(其中岳化6570万吨/年,长炼2600万吨/年),岳化取水车间4台取水泵,装机容量1035KW,日取水能力18万吨;长炼取水车间2台取水泵,日取水能力7.1万吨。目前年供给两厂澄清水2800万吨,地方约700万吨,剩余供水能力为5670万吨,完全具备向水管沿线乡镇群众供水的能力(云溪10万人口,年用水按100吨/人计算,需求量为1000万吨左右)。建议区政府与两厂协商,在确保原有农田灌溉用水方式不变的前提下,争取两厂支持分别在长江取水管道沿线选择适当的地方新建一套二次净化装置,并在沿线乡镇重新铺设自来水主水管和支水管,向沿线乡镇有偿提供Ⅱ或Ⅲ类饮用水源,这样既缓解了我区供水不足的难题,又可使沿线群众饮上安全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对于经过二次净化处理的饮用达标水,建议由相关乡镇实行归口管理,委托各乡镇水管站按市场运作的手段营运收费。农村水价要在考虑污染补偿的基础上,兼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实行价格定位听证制度。

3、立足长远,加大水库等蓄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建议一是将云溪乡崔家坳堰坝在现有的高程上提高2米,扩大蓄水能力,再通过提水机埠,把堰坝内的水提到双花水库,使其复蓄水可达到1500万方左右,初步预算资金550万元左右。二是将枧口水库水源引入枧冲水库,增加路口地区水源供给量,预计需投入资金40万元。三是在文桥镇荆竹村七里冲可建造一座集水面积达7.5平方公里容积为400万立方水的水库,可基本满足文桥、路口,甚至包括陆城地区的饮水需求,预计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

(三)治理污染,保护水源。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是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的治本之策。建议区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强力防治工业污染。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对局部重点污染区域,要尽快进行控制和治理,各个击破,快见成效。如松杨湖污染问题,建议在北尾建电排,在长江水位顶托的情况下,将松杨湖水直接排至长江,可避免受污染的湖水泄入永济垸内致使垸内水系二次污染。对于华能工业污水污染芭蕉湖问题,建议督促华能借三期上马机会,新上水循环利用装置,煤灰水循环利用后,可避免对该乡水系造成污染。第二,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水源涵养。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设施和一切有碍水源、水质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可能威胁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的上游集雨区内的住户实施生态移民。第三,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步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第四,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有序处理。结合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尽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推进农村改厕和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化处理。第五切实搞好水质监测。要尽快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监测体系。环保部门要以饮用水保护为重点,定期对重点流域、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地方的水质及时进行监测,强化对重点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加大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卫生部门要加强居民饮水水质监测,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进行定期、不定期检验、监测,并建立通报制度。各供水部门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必须建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依据有关标准,对饮用水源水质定期检测和评价,建立严格的消毒、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设立水源水质资料库,确保供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我区城乡安全饮用水建设面临的不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建设问题,水系恢复问题,而且还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要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是抓住政策机遇,向上争项争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央将继续安排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并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我们要利用机遇,包装项目,积极争取资金用于饮用水源建设。其次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区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逐年进行预算安排,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第三是要积极组织引导,多方筹措资金。除区级财政外,乡级也要增加投入。部门要密切配合给予政策扶持,此外,受益群众也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义务。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招远市自来水公司在市委、市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观,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供水事业的发展。负责城市供水、自来水管网的管理、维护、抢修及自来水水质化验、监测,水源地保护等。制定出“平安供水、效益第一”的工作方针,提出“安全、经营、服务、低调”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工程效益、水流到现金流效益、成本效益、政策效益、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工作标准,创造出招远供水文化品牌,促进了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向城区供水107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24万元,完成工程施工量102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60万元,替财政代收排污费770万元,供水漏失率由之前13%左右下降为8%左右,保证了效益,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不间断,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司领导班子廉政务实,职工团结向上,工作秩序正规,供水保障有力,无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公司被烟台水协评为城市供水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在市委、市府“万人评窗口”活动中评为第四名。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招远市续建配套工程 (2)建设单位:招远市水务局

(3)建设地点:招远市辛庄镇、张星镇、金岭镇及梦芝办 (4)项目总投资:5.87亿元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招远市续建配套工程主要的环境影响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地基、平整土地及物料的运输,将会产生扬尘。施工扬尘尤其在风力较大条件下对附近区域影响较为严重。要求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尽量减少道路扬尘产生量;运输材料尽量用帆布等做到较好地被覆,避免敞开式运输;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施工期间存在少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问题,雨季施工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加强防护措施基础上,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施工期间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招远市续建配套工程涉及水库及河流的水质有一定扰动,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种影响将消除。夜间施工存在一定的噪声影响,但声源强度小于80dB(A),这种对环境的短期影响加强管理,合理调配作业时间,可减少对施工附近村民的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招远市续建配套工程建成后,分配给用水区的水源沿管道流动,不会影响区域地表河流和地下水。工程建设泵站均远离村庄,泵站产生的噪音对附近村庄影响较小。实现跨区域调水后对调蓄水库水温、水质、水生生物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来水水质较好,不会对调蓄水库产生大的影响。管理区设置旱厕,定期清理作为周边农田农肥;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清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管理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新建引输水管线、水库增容扩建、新建泵站等工程占用土地,管理区建设和库容增加淹没土地也使陆地减少,水库淹没使库区土地资源受到损失,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需要农村移民安置、工业企业迁建和专项设施复建等活动将对安置区植被、水土流失、移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次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招远市供水区实现效益为:农业灌溉保证率50%,城市供水保证率95%,采用长系列变动用水时历法逐年进行调算。侯家水库兴利水位为39.26m,兴利库容为1200万m3,考虑引黄调水情况(年调水1200万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62,灌溉面积0.94万亩,保证率50%时多年平均农业供水量264.2万m3;保证率95%时城镇与生活日供水3.13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1101.5万m3。年总效益水量为1365.7万m3。只考虑城镇供水,保证率95%时城镇与生活日供水3.9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1369.2万m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4. (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

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

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十八)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二十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 突出民生水利

努力开创现代农村水利建设新局面 中共招远市委 招远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实现了现代农村水利发展的新跨越。先后荣获“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先进县市”、“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立足水情谋跨越,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招远属低山丘陵干旱缺水区,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我市将水情教育列为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学习内容,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惠民富农工程和为民服务实事常抓不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起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每年召开两次农村水利观摩评比会议,对各镇(街道、区)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特别是今年,中央、省、烟台市委一号文件下发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深入一线,对全市水利工作进行多次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招远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对全市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进行百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按比例折算入年终责任制考核分数中,对排名前6位的镇(街道、区)授予“先进单位”。

二、多措并举抓提升,全面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步伐

一是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着力推进农田水网建设体系。2009年,我市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共投资7334万元,建设了三批共10万亩的10个节水灌溉项目区。二是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全力打造城乡防洪体系。2007年以来,共投资7943万元,完成了50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通过验收。其中,有两个工程被评为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十大优质工程和十大经典工程之一。同时,累计投资1.5亿元,重点对界河等4条河道进行了治理,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三是以建设连片集中供水为载体,快速推动农村饮水安全体系。2009年以来,投资6960万元,延伸城市自来水管网50公里,新建蚕庄镇、金岭镇两个集中联村供水工程和滨海科技产业园调水工程,解决了41个村和滨海科技产业园12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三、完善制度促落实,着力建立水利改革发展长效机制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题,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拿出100万元资金对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制定下发了《招远市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四制”管理,成立了水利工程建设督导小组,每周检查工程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工程建成后,严格组织验收,确保了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目前,全市在建水利工程的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

调查报告种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

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

水果的摆放分为以下种类

溜冰鞋有哪些种类

街舞有哪些种类

传统文化种类有哪些

真丝的种类有

保温材料有哪些种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doc》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