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2020-03-03 19:59: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现代警务工作对广大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素质一般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大方面,心理素质在这四种素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警务工作的质量。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素质不可能提高。今年上半年,刑侦局在一些省份就刑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刑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也有个别民警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问题也很正常,因为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既然是普通人,普通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刑警同样也会遇到,甚至普通人遇不到的问题,刑警也会遇到。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忽视问题的存在,任其发展,后果则不可预料。在实际工作中因心理压力过大,不懂调适方法而精神分裂,行为失常的民警有;知法犯法的有;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有;随意开枪伤人的有;更为严重的是伤人后自杀或因无法摆脱心理困扰而自杀等等,上述这些情况尽管是少数,但影响极坏。这一切都与自身心理不健康和心理调节能力差有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心理健康和调适问题,讲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传统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健康。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整体健康观。上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首先健康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不能说今天身体没毛病,心情舒畅,就是健康的。明天心情不好、感冒了就是不健康的,这里的健康指的是在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健康是稳定的,而且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方面是和谐的。一个人如果生理上没有毛病,很强壮,而心理上总是小肚鸡肠,焦虑抑郁,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兴趣,也不能说是健康,因为在这个人身上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不是和谐的。现在我们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警队。在所有的和谐建设中心理和谐是基础,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其他和谐无从谈起。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心理的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综合起来和谐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才能算健康。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正常的智力。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无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听不懂别人的话,别人也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人心理也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健康。一个人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但并不是说智力正常的人心理都健康。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获得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

2.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人会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自己还不了解自己吗?其实真正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过高容易使人自傲,过低容易使人自卑。要想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社会比较评价自己。这里的比较不是盲目的攀比,而是与自己可比的人比。⑵结合所属群体评价自己。⑶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较评价自己。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喀纳索斯,一天他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和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开,最后憔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就用喀纳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优点重视、夸大,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自己应该享有别人没有的特权,缺乏同情心,喜欢指使他人,对别人的批评过分敏感。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这类人由于缺乏同情心,往往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容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和挫折。这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导致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在工作中,有人竞争上岗没有成功,总是心理不服气,怨这个,怨那个,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总认为自己干得很好。其实有人适合做将才,有人适合做帅才。工作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做领导工作。即使当上领导,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因为领导的担子和责任比一般民警更大,需要付出的也更多。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对自己,才能心情舒畅心理健康。

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任何人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以情绪活动为背景的。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满足了就高兴,不满足就生气。人得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都说明情绪影响身体健康。中医上也讲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都与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刑警的工作常常会发生上述这些情绪,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标志:情绪活动必须事出有因,情绪反应要与情绪产生的原因相一致、情绪反应要适度、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够自我控制。

在实际警务活动中,许多客观情况都是刑警们无法预料的。有时案情重大,情况紧急,甚至来不及和家里人打招呼,就得马上出发,奔向千里之外。到了异地他乡,等待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心理体验无以言表;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更是多见,有时途中车子突然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万火急,体验着强烈的焦虑感;有时出现车祸,一边要抢救受伤的同志,一边还要抓捕人犯,进退两难;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用枪不慎,防卫过当的情况更会给刑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长时间自责,长时间情绪低落,心境不良;当执行公务受阻,鸣枪不响时,当事刑警既恐惧焦虑,又无可奈何。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在事实面前,闭口不语或者狡辩抵赖,往往会使刑警情绪激动,怒不可遏,处于激情状态,当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时,往往就会声高语重,甚至想动手动脚。对于一些复杂案件,为了不发生盯梢盯丢了,抓人抓错了,将犯罪嫌疑人问死了,犯罪嫌疑人自残或自杀了等情况,刑警时刻都得绷紧警惕细胞,谨慎小心,提心吊胆地工作。即便是这样,仍会出现个别犯罪嫌疑人突然死亡、或逃之夭夭、或自残等情况,办案刑警精神紧张焦虑,羞愧内疚,甚至恐惧失落。上述这些情况,往往会使刑警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几天都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案件久侦不破,刑警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苦思冥想,彻夜难眠,责任感和压抑感相互交织,极为惆怅,有多少难言之苦,无人知晓,只能借大口大口的吸烟,来理清头绪,缓解无形的压力。如果案件被破获,参战刑警各个喜出望外,回忆起艰辛的侦破过程和当初做出的正确分析判断,各个心花怒放,异常兴奋,甚至慷慨解囊,一改平日简单凑合的饮食,开怀畅饮,高兴至极。这种喜怒失常的情绪状态,对刑警的身心影响是十分不利的。刑警的情绪充满了忧愁与快乐、愤怒与欢喜、深思与悲痛、激动与平静,压抑与欢畅,这些两极性的情绪相互交叉,导致了刑警长期处于起落不平的情绪之中,倘若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刑警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4.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的能力。要想实现目标,困难是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尽己所能克服各种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刑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都需要竭尽全力去克服,这就要求每一名刑警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5.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刑警的人际交往与普通人的人际交往有所不同,要做到人际关系和谐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刑警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对象十分复杂。有普通百姓、犯罪嫌疑人、证人、受害人等,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品德、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各部相同的人。不管办案警察喜欢还是不喜欢交往的对象,都必须交往,而且要有成效。要想达到满意的交往结果, 刑警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交往方法。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交往对象之间彼此有比较深的了解,交往双方形成的关系比较牢固。而刑警的人际交往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这些特点。有时,可能只是一面之交就到此结束,有时可能是多次交往,仍一无所获。刑警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名刑警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际交往问题,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不断探索有效交往的方式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和谐交往。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喜欢别人的人,才能被别人喜欢。喜欢他人的前提是发现他人的长处。

6.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刑警,适应环境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工作中,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现实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化装侦察、卧底,还是一般的调查取证,都需要办案刑警“入乡随俗”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一般办案民警,都要正视现实,适应自己的岗位。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一些民警被下沉到基层,想不开,甚至闹情绪。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7.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慢慢形成起来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既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倾向性,也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完整的人格是说人格的各成分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是表里如一的。当然,在某些具体警务活动中,办案民警的表现可能会有表里不一的情况,但这是有意识的,是工作的要求,这不能说是心理不健康。如果不是有意识的,是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嫉妒他人,敏感多疑、偏执等特点,就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上面所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谁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不高兴,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这种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减弱或消失了,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他总是长时间处于此状态,或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状态越演越烈,这就是不健康的,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

心理异常时的主观感受是判断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而不是绝对)出现以下一些特征:

1.痛苦感

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会出现明显的难受感觉,情绪低落,心里烦躁。心理异常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等等。这里只对常见的情绪障碍进行简要说明。

常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障碍,也叫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它是一组非器质性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某种特征性的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强症迫、疑病症、恐惧症、抑郁症和癔病等。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神经症、神经病和精神病的概念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有不同的含义: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大都有神经组织形态的病理性改变,常见的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等。神经症和精神病都是心理疾病,是以神经功能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病。神经症是一组大脑机能轻度失调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病是一组大脑功能严重紊乱的精神疾病,比如幻视、幻听、妄想、思维分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等。

神经症共同的特点就是 ⑴尽管当事人有各种躯体不适的痛苦感觉,但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⑵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患者觉察到自己处于一种心理矛盾的状态,但不能自拔。典型的表现是体验到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控制的心理活动而自己控制不了的矛盾心理,比如焦虑、持续性心理紧张、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等。⑶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正常。⑷自知力良好,患者对自己的病态有充分的自知力并为此而痛苦,主动求医,求治心切。⑸神经症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疾病,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2.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

在心理异常的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被打乱,表现在该休息时,不能进行很好的休息,该工作时,又不能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突出的表现有失眠,胃肠功能紊乱胸闷、心悸等。

3.关注中心转移

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个体心理活动的中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它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思考不同的问题。心理异常时个体关注的中心往往不再是周围世界,而是自身,过度地关注自身的各种问题,并为此而苦恼。

4.异常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为某种想法所困扰,不知任何处理,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 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心理固着,个体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思考消极的问题,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为自己不能解除烦恼而不能自拔。一般异常心理固着往往导致个体的意识范围狭窄,个体只关心、担忧自己的“心理问题”,而疏离周围事物。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伴有失眠、肠胃不适等症状,就应该去医院看看精神科医生(有些地区称心理医生)。

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应用角度看,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比如某人心情不好、焦虑、抑郁、人格障碍、心理变态等消极心理,都属于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范畴很广,它包括不同的层次,既包括一般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也包括心理疾病。不同的问题矫治的方法也不同。

对待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心理问题并不是高危职业人群的专利,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它就像头疼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现象,并不可怕,也不神秘,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待它,就可以减少或避免。

生活中人们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热线、互联网络等方式找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咨询。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尽快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使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如果有必要,还应该主动到各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的心理门诊去就诊,通过专家进行必要的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

为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报章、杂志或通过其它传媒,学习一些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儿啄米 于 2008-8-27 22:00 编辑 ]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阿郎 (2008-8-27 21:36:35)

三、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几点是:

1.工作压力。

绩效考核引发的压力。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激发了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无疑也增加了刑警个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责任倒查引发的压力。刑警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每一名刑警在工作中都必须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偶尔一次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轻则导致嫌疑人逃跑,重则要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 即使个人幸存,等待的可能不仅是处分、失去职业,也许还会面临着法律的制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老百姓的知法、懂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对警察的执法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稍不留神,就可能被举报、投诉。为此,各地公安机关都建立执法档案,层层签订执法责任状,开展执法考核,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刑警执法行为的管理和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这些举措无疑对规范刑警的执法行为是很有好处的,但同时也给刑警带来了心理压力。

晋升引发的压力。“逢进必考”,“逢晋必考”,录用、晋职和晋衔都要通过考试。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在各种考试面前,一些老刑警感觉到无望。由于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有限,一些年轻刑警看不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出路,觉得没有出头之日,长期饱受精神困扰,产生厌倦情绪。由于压力大,有些人出现了埋头拉车不看路的情况,也有些人想改行。这些压力影响了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成就动机,加重了刑警的心理负荷。由于一线工作任务多、强度大、待遇低,许多刑警身体受损,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就需要刑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然而,很少有人懂得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带来的压力。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警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加班加点是刑警的家常便饭,再加上“严打整治”行动和各种专项斗争,十天半月不回家也是常事。除工作时间长以外,刑警的劳动强度也非常大。 长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导致了刑警身心疲惫,神经张弛失去平衡,生物钟遭到破坏,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带病坚持工作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舍小家,为大家”是常挂在刑警嘴边的话,这句话既体现了刑警的奉献精神,也道出了刑警的无奈和愧疚。有些刑警长期吃住在公安机关,外人看来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际上,这样做并不是刑警的真正意愿,只是迫于无奈。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只能如此。

工资待遇低引发的压力。刑警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但待遇偏低。 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成正比。从表面上看,刑警的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如果将加班加点的时间也算进去的话,就大打折扣了。有些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正常的办案经费都无法保障,刑警的津贴和医疗费更难落实。 这样的收入状况与超强的劳动付出形成了鲜明对照,使一些刑警产生了失落感。同时,由于手中握有执法权,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在清贫与富有、奉献与享受这些两难选择面前,刑警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

恶意投诉引发的压力。投诉本来是警察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途径,而现今的恶意投诉已成为警察不可忽视的压力源。有些刑警由于恶意投诉误受到纪律处分,有些甚至被法院误判、错判。这些恶意投诉引发刑警的紧张焦虑。有些刑警烦躁不安,心情抑郁,承受不了这些压力而导致性格发生变化,内向、多疑,甚至失去了自信,处处谨小慎微,工作中畏手畏脚,有少部分刑警还出现了病理症状,甚至有个别刑警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由于害怕投诉,怕失误、怕出事,在一些刑警身上,出现了少干事或不干事的现象,这是心理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2.来自社会的压力

执法环境使许多刑警心理上产生了挫折感。有些时候,刑警非常需要群众的帮助,而周围群众却袖手旁观,甚至掩护犯罪嫌疑人脱逃,导致执法受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关注,其自尊心、自信心和满足感会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强;如果当众受到排斥阻挠,其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是很难自行排解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犯罪人越来越狡猾,采取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案件侦破的难度增大。而基层刑警破案手段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一些大、要案,由于社会影响面大,媒体舆论十分关注,上级主管部门限期破案,党政部门催促破案,老百姓眼巴巴盼着侦破结果。如果案件一时难破,风言风语便难免出现,责备者多,理解者少。这些社会压力及案件本身的压力都集中压在办案刑警的身上,困扰着基层刑警。

社会认知偏见和媒体宣传引发的压力。社会对刑警的认知偏见也是刑警压力的一个来源。为了增加读者人数和收视率,一些媒体在报道执法内容时,揭露阴暗面的炒作远远高于对正面典型的宣传,甚至对一些刑警执法中的偏差、失误进行过度渲染,造成了少数群众对刑警执法行为的不理解甚至是曲解。有些侦查手段、侦查方式本属于职业秘密,报道出去可能对办案刑警造成不良的后果,可有些媒体把关不严,为了突出真实性,将其和盘托出。这无形中也加重了刑警本已十分沉重的心理负荷。

3.来自家庭的压力

刑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刑警在赡养老人、照顾家属、教育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等方面,无法与其他行业的人相比。一连多日不能回家是常事。即使是节假日,也不能与家人团聚。有些刑警工作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还经常回到家里撒气。刑警的妻子普遍抱怨丈夫的工作打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刑警常常遭到父母妻儿的埋怨,导致家庭关系不和。未婚刑警也常常因为不能按时约会而经常与恋爱对象闹矛盾。由于缺乏与亲人的有效沟通,客观上刑警就使自己在家庭中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长期繁忙紧张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妻儿老小面前总是有深深的歉疚感,似乎永远无法偿还。长期吃住在单位,沉重的家务劳动不得不都落到配偶和家人身上,这也加重了他们的抱怨情绪。由于长期生活没有规律,夫妻的性生活不和谐,双方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夫妻沟通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导致吵闹纷争不断。失去了共同语言,轻则导致婚姻危机,为婚外恋的发生创造条件;重则导致离婚,各奔前程。一句话,刑警在承受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的同时,还要倍受情感折磨。

4.刑警自身因素

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对刑警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的大多数刑警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心理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心理调控的方法,容易产生挫折感。我们在前面讲到情绪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刑警不懂管理情绪的方法,情绪长期起落难平。

刑警工作的危险性、挑战性、艰苦性、应激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些因素对刑警的影响却不是一致的,主要源于刑警的个体差异。 这些客观因素,并不直接导致刑警身心受损,它们只有通过刑警对这些因素进行头脑加工,才被区分出轻重缓急,从而使刑警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刑警的身心健康。

上面我们讲了刑警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对刑警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在各行各业中压力都是存在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刑警的压力并不是很大的,比刑警压力大的行业还有很多。

四、刑警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保持刑警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这里我们重点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问题应对。作为一名刑警,首先要搞清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哪些问题使自己产生了压力。而后进行问题应对,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问题解决了,压力自然也就减轻或消除了。如果问题确实是很难解决的,则需要调整认知和情绪。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同样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效果是不同的。如果自己已经努力了,可面临的问题总是不能解决,甚至反复出现,这时候就应该理智地认识所面临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有人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既然别人有错误,就应该别人来承担责任,而不应该自我折磨。生活中的挫折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选择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 人对挫折所做出反应的性质不是挫折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认知者的认知态度所决定的。认知者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主体对它的加工性质,进而决定情绪体验的性质。如果一个人总是悲观失望,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敏感,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平,甚至固执己见,怀疑他人言行的可信性,做事总是谨小慎微,这样的认知态度就会使主体处处多虑,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实际上是自寻烦恼,只会使消极体验增多。相反,如果一个人盲目自信,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筹,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处处碰壁,需要受限,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所以,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现事情的积极方面,保持情绪乐观。

3.情绪应对。如果是客观上很难或无法避免的,认识上有无法想通,就应该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即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宣泄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管理方法。怎样做到有效宣泄,方式多种多样,凡是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无害的方式都可以采用。(有个别人将嫌疑人作为自己的发泄对象,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泄方式。通常的宣泄方法有:

谈一谈。有了压力,不要长时间闷在心里,可以找自己的知心人去说一说,讲一讲。家庭成员、信得过的单位领导、好友、老同学和周围邻居等都是基层刑警进行交流宣泄的极好对象。一个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沟通的刑警,在遇到某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压力时,自然就得不到他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心理压力因此会不断增加,甚至会导致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身体上的病变。善于交往的刑警,在与他人的交谈中,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甚至在他人的劝说和点拨下,能变压力为动力,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喊一喊。喊叫也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去喊一喊,可以到山里、海边、空地等地方,将自己闷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喊出来。

写一写。记日记、写信等书写方式也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可以将自己的不满,愤怒、冤枉和委屈,甚至是对他人的憎恨都一股脑地写出来,写得越详细越好。写得越深刻、“越解恨”,对缓解心情越有帮助,不过如果是信件,写好之后,千万不要寄出去。否则,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彼此间的矛盾加剧。写好之后,最好是带着感情多读几遍,而后将其毁掉,不留痕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调至平衡。

骂一骂。生活中,一旦有了压力,无法排解,人们常常爱发牢骚。这是因为发牢骚对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有一定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发牢骚、骂人容易引起矛盾激化,所以使用这种方法要谨慎,最好是找没有人的地方,别人听不到的地方去发泄一下。

哭一哭。人们通常认为哭是女人的专利,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男人有时比女人更脆弱,流泪的理由比女人更充分。当人们痛苦的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多余能量使我们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打乱身体平衡。这种多余能量通过运动可以排出体外,也可以随泪腺排除,从而使身体和情绪达到新的平衡。

动一动。问题袭来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进行缓解,比如跑步、打球、逛商场、吃零食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适量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情绪。

笑一笑。(印度有专门的笑疗协会)笑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尤其是大笑。

4.学会抵消法。当某一挫折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取一些行动,寻找另外一些刺激,使之抵消原有的挫折。人的身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感到高兴时就会微笑;反过来,当一个人心里不大高兴时,如果微笑就会改变自己内在的情绪。当人们激愤、感情冲动、很想发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采取行动的潜在需要,如拍桌子、摔东西、从座位上站起来,甚至捶胸顿足等。这时我们可以采取联系着积极情绪的行动,不是拍桌子,而是将桌子上的东西整理一下;不是捶胸顿足,而是把自己的上衣整理一下;不是摔东西,而是摸摸头发,向对方微笑;不是拍桌而起,而是站起来给对方端一把椅子请他坐下……这样做,就会抵消或削弱不良情绪的反应。

5.学会幽默。幽默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情,减少尴尬。例如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与一位客人交谈,他的妻子非常不耐烦,当着客人的面将苏格拉底大骂一顿,苏格拉底装作没有听见,一直没有理睬妻子,继续与客人交谈,他的妻子愤怒至极,找来一个脸盆,接了一盆冷水朝苏格拉底泼了过去,苏格拉底被浇了个透心凉。客人也觉得很尴尬。这时苏格拉底幽默地说 :“我就知道打雷过后,一定是下雨”。客人与苏格拉底不禁大笑起来,缓解了尴尬的场面。

6.学会心理代偿。 人各有长短,一定要扬长避短,不钻牛角尖。一旦遇到了困扰,产生了失落感,就要分析失落的原因,如果困扰是自己的弱项造成的,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用自己的优势替代自己的劣势。通过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也会使自己的心情好一些。一些人化压力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7.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适宜的成就动机。每名刑警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系统,保持心理平衡。自我意识是在认识自己身心特征的基础上自己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判断、某种评价,具体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这三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若自己对自己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心理体验往往就会适度,适度的情绪体验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心理压力。此外,自己要有适宜的成就动机水平。每个人在确立自己的成就动机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自身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到客观现实,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适宜的成就动机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

8.修正不良的个性

不良的个性通常表现为固执己见、性情暴躁、孤僻、凡事爱后悔、盲目攀比、怀疑、好嫉妒等等。修正自己的不良个性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到做事情以事实为根据,不一意孤行,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多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言行,不盲目攀比,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一名基层刑警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及周围发生的一切,他就可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法来抵制、转移和疏导各种压力,从而不让它在情绪体验中引起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小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利用它来产生一个有益的、积极的反应。

9.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家庭因素对刑警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和睦的家庭生活是刑警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较少出现打骂和不愉快等现象;家庭真正成为每个刑警的避风港,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温暖、舒缓压力、放松自己;家庭成员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使刑警赌气上班,给刑警提供良好的心境。刑警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与家里人沟通,求得家人的理解。不管走到哪里,心里装着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装有家庭。

美国一所大学曾经对5232个家庭进行了婚姻生活满意度调查,要求夫妻为自己的婚姻打分,满分为10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男士给自己的婚姻打7分,而大部分女士给婚姻打2分或3分。这说明很多男士对自己的婚姻很自信,做事情往往不考虑女方的感受,当女士真的想离开家庭的时候,男士才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只有2分或3分。有些人在此时极力挽救自己的婚姻,经过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家庭重归于好;有些则晚矣。有人说夫妻之间存在着一个账户,双方愉快的时候,就是向账户里存钱;双方不愉快的时候,就是从账户上取钱,当账户里的钱取完的时候,婚姻自然也就解体了。希望广大刑警们与自己的配偶多增加快乐时光,使夫妻感情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美满。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讲稿

团知识讲座讲稿

《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doc》
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