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写作专题讲座(十二)

2020-03-01 17:45: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领导讲话稿写作专题讲座(十二) [作者:樊鸿武 来源:jihua918 点击数:2166 更新时间:2008-05-29 09:46:32 文章录入:jihua918]

(《应用写作》2001年第4期)

问:研究语言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修辞格的运用,您能谈一谈领导讲话修辞格问题吗?

答:好的。先谈一谈修辞格的来历。

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总要想出一些方法来尽量地利用汉语所具备的功能,使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久而久之,这些方法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称为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汉语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就有三十多种。不同的辞格有不同的表达功能、不同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说,不同的语体在辞格的选用上也有所不同。选用得恰当不恰当,直接关系到语体风格是不是协调,表达是不是贴切。

问:那领导讲话中常用的辞格有哪些呢?

答:我觉得主要有七种:

一是比喻 有些领导讲话,为了增强语言的具体性、实感性、鲜明性,以便更好地表达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态度,或者把深奥的事理、抽象的问题说得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使人们容易接受,就常常使用比喻的手法。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把正确的东西比作“香花”,把错误的东西比作“毒草”,把同错误思想作斗争比作“种牛痘”,把反对铺张浪费比作“洗脸”,即鲜明地显示出毛泽东同志的爱与憎,又把抽象的问题表述得形象具体、浅显易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是对偶 有些领导讲话,为了鲜明突出地表达某方面的内容和情感,提高语言的概括力,增强语言的整齐美,就常常使用对偶句。还以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例,其中就多处使用对偶句。例如:“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等等。

三是对比 有些领导讲话,为了把事情说得清楚,更有道理,往往从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来说明,或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拿来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而把所表达的意思突出出来,给人留下强烈、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你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我们所实行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整党、整军和土地改革工作,我们的敌人国民党是一样也不能实行的。在我们方面,是如此认真地纠正自己的缺点,把我们的全党全军团结得差不多象一个人一样,使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执行着我党中央所规定的一切政策和策略,胜利地进行着人民的解放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则一切相反。他们是那样腐化,那样充满日益增多的无法解决的内部争吵,那样被人民唾弃而陷于完全的孤立,打了那样多的败仗,因此他们就必不可免地走向灭亡。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互相对比的全部形势。”这段话对当时的敌我双方形势作了概括并对比,准确地推断出国民党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命运,揭示出革命必胜的原因。

四是排比 领导讲话要达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指导工作的目的,就必须鼓动起群众的热情,于是,排比就常常被派上用场。因为排比句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最具吸引人的力量;排比句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最具说服人的力量;排比句感情强烈、豪情奔放,最具感染人的力量。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在《组织起来》这篇讲话中提出:“我希望你们回到关中去,回到陇东去,回到三边去,回到绥德去,回到延属各县去,回到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去……”这是两排比句。如果把第一句话改成“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农民、士兵和他们的干部”,把第二句话改成“我希望你们回到关中、陇东、三边、绥德、延属各县和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去,”简单倒是简单了,却显然没有了原来那种强劲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在表达效果上也就必然逊色许多。

五是设问和反问 领导讲话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紧紧抓住听众或读者的思绪,为此,就常常通过设问的方法来引起听众的注意与兴趣,有时还具有承上启下、造成波澜、显现思路、严谨结构的作用。同时,为了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鼓动性和感染力,也常常使用反问。如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使用问句60多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用问句50个。这其中既有设问,也有反问。

六是引用 有些领导讲话,特别是一些阐释性较强的讲话,为了增强可信性、说服力和感召力,常常引用革命领袖的语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典故、史实、数据等等材料,作为自己的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七是数概 有些领导讲话,为了语言简练或便于记忆,常把几种相关的事物或问题归纳概括起来,省略概括的对象,保留共同的语词,而后在前边冠之以数词,形成“数词+共词”的格式,我们称之为数概。如邓小平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使用了“五讲四美”和“四有、三讲、两不怕”等数概语言。

问:那领导讲话在辞格的运用上有没有局限性呢?

答:有的。任何语体,在辞格的选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领导讲话也是如此。有些辞格一般说来不太适用于领导讲话,在讲话中运用也就比较少,比如摹拟。由于领导讲话的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发展,所以,它只要求把问题表述得清楚、明白,不过多地讲究形象性。表现在语言上,较多使用的是陈述性、祈使性的语言,较少使用描写性的语言。即使引述事实材料,也不过多地注重绘色、仿声、状形。所以,领导讲话较少使用摹拟的修辞手法。比如:黄澄澄、绿油油、唰啦啦、咕咚咚、一团团、一簇簇,这类词在领导讲话中都比较少见。再比如夸张。领导讲话出于指导工作的需要,它的语言必须格外准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象、数量、程度、作用等方面的特征,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所以较少使用“言过其实”的夸张手法。“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一类的夸张语言,在领导讲话中出现得不多。至于移就、呼告、双关、婉曲、反语、拆词、飞白、跳脱等修辞格,在领导讲话中就更为少见。

问:领导讲话对修辞格的运用既然有较强的选择性,那您能不能概括地谈一谈讲话修辞的基本原则?

答:好的。我以为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是适应语体 不同语体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修辞只有和语体相适应,才有助于准确贴切地表达,才能保持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所以,领导讲话的修辞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同它的语体特点相吻合。一方面,领导讲话对修辞格的运用,特别是对同一修辞格的运用不能过于密集和频繁。例如,一首诗歌可以句句运用比喻,领导讲话就不能。另一方面,具体的某一辞格的选用也要适应领导讲话的特点,虽然常用辞格和不常用辞格不是绝对的,但大体规律还是有的。可以设想,如果一篇讲话过多地使用双关、婉曲、拆词、飞白、跳脱这类修辞手法,听众理解起来还能容易吗?

第二条是适应内容 不同的辞格具有不同的功用。每一辞格的适应性,既表现在与一定的语体相协调,又表现在与一定的内容相吻合。也就是说,不仅不同的语体对辞格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同一语体的不同内容也对辞格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论述问题时常用比喻和引用,目的是把道理阐释得浅显明白,增强说服力;批驳错误观点时常用反问,目的是加强批判的力量;布置具体工作时就较少使用辞格。这就要求写作领导讲话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相应的辞格,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果在布置具体工作时用了许多反问,那不就弄巧成拙了吗?

第三条是适应对象 领导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讲话者总是希望听众明白自己的意思,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思想感情上与自己产生共鸣。但是听众的文化修养、思维水平和所处环境不同,对修辞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求领导讲话的修辞必须和讲话对象相适应。一般来说,给文人讲话可以适当多一点辞格,给工人农民讲话最好少一点辞格;给文人讲可以用些文辞格,给工人农民讲话最好用些“土”辞格。就是同一辞格,有时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同是比喻,给工人农民讲时所选用的喻体应该比给文人讲话时所选用的喻体更“土气”,更常见。

第四条是适应讲话人的语言风格 每一个领导者,由于文化修养、思维特点、性格特点、美学追求的不同,讲起话来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气势磅礴,富于感召力和鼓动性;有的条分缕析,富于理性的色彩和逻辑的力量;有的朴实无华,使人觉得亲近;有的生动文雅,让人感到动情;有的风趣幽默,令人在轻松中受到感染;有的庄严稳重,叫人从严肃中提起重视。比如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作为全国人民的领袖,一生中都发表了很多讲话,但两位伟人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活泼生动,富于文气,辞格较多;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言简意赅,干脆有力,较少修饰。这就要求我们,为领导起草讲稿时,选用辞格必须注意讲话人的语言风格,因人而宜,投其所好,做到文如其人,话如其人,使领导真正感到讲的是“自己”的话,不是在念别人的讲稿。

(《应用写作》2001年第4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政府

责任编辑:王竹洁

为使读者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本刊,本站每期特从《应用写作》摘录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如您喜欢,可直接到所在地邮局订阅《应用写作》。(邮发代号:12-59 垂询电话:0431-85384664)

领导讲话稿写作心得

领导讲话稿写作及

领导讲话稿写作及

领导讲话稿写作及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领导讲话稿写作及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领导讲话稿写作—领导讲话稿写作概论

领导讲话稿写作浅谈

领导讲话稿写作及

《领导讲话稿写作专题讲座(十二).doc》
领导讲话稿写作专题讲座(十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