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拉大锯

2020-03-03 23:0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班语言活动:拉大锯

活动目标

1.喜欢童谣,乐意参与活动。 2.学习两人合作游戏,体验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请配班老师合作一下)师:“小朋友,你们看,胡老师和赵老师一起玩个游戏,你们想看吗?”(幼:想) 2.两位老师一起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我们做了什么游戏吗?”(请小朋友说一说) 3.再次表演一遍,速度慢一点。

师:“我们俩玩了什么游戏呀?你们想玩吗?”

二、幼儿学习童谣《拉大锯》

1.两手放前,一前一后做拉大锯样,进行表演边学习儿歌。 2.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3.鼓励小朋友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找个好朋友,进行边朗诵边表演。

三、复习以前学过的童谣。

1.师:“哇!外婆家那儿的戏真好看,看,他们的小手开始变魔术了呀!”(复习儿歌:手指变变变)

2.师:“小手累了,该休息了!”(复习儿歌:小不点)

四、结束: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让你们的小手搬着小椅子回到线宝宝那儿去吧。

附:

儿歌《拉大锯》

拉大锯,拉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 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姥姥”,让小朋友与姥姥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随音乐旋律,轻松的成为主人,在开火车去姥姥家的途中,自然丰富了歌词“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让幼儿达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唯一疏漏了一个知识准备--幼儿实际经验的准备,由于幼儿没有经验的铺垫,当我一出示“姥姥”指偶,问幼儿:“谁来我们班做客?”,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奶奶!”,由于我们地处厦门一般都称爸爸的妈妈为“奶奶”,孩子们没有生活经验,对奶奶和姥姥这两个概念区分的不是很清楚,这里教师欠缺了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区分“姥姥”和“奶奶”,而是运用了稍带指令性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姥姥”,虽然幼儿都能接受,但似乎显得有点强求!

第二环节,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这一环节中,教具的精美与充分的运用使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的感观参与活动!他们听着、看着、想着„„然后教师适时的让他们动起来,自己上来操作教具进行表演,成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学会了儿歌歌词“拉大锯,扯大锯”,由于“大锯”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可能没有接触过,幼儿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我们教师言语上的帮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儿才能很好的掌握!这里教师忽略了讲“大锯”的特征,如果再详细点帮助幼儿理解了词义,幼儿便能掌握的更快!

在幼儿“玩”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坐在小椅子上适时的休息会儿,听教师欣赏儿歌一遍,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下个环节。 为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引导孩子们用小手变出“大锯子”自己动手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使本来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样一来,孩子们又变的积极活跃起来,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最后在“拉大锯”的游戏中,这次活动也达到了高潮,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来玩游戏,孩子们立刻变得兴奋,各自找到了好朋友,可能过于兴奋,老师的指令还没有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拉大锯”游戏,现场的气氛比我想象的要活跃的多!就在这师幼互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了活动!

小班语言教案:儿歌“拉大锯”

小班游戏活动:拉大锯

小班语言《拉大锯》教学反思(推荐)

幼儿园中班语言:童谣《拉大锯》

幼儿园小班音乐表演活动教案:拉大锯

幼儿园语言教案 儿歌 拉大锯 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拉大锯

童谣诵读《拉大锯》教案

拓展心得体会:拉大锯心得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拉大锯》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拉大锯.doc》
小班语言活动:拉大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