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

2020-03-02 07:12: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角色游戏

娃娃家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角色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对于刚进入集体社会的上小班幼来说,脱离了原本独个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营业员、医生、理发师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娃娃家” 游戏堪称是学前教育中角色游戏中的“经典”。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老师要建立正确的游戏规则,指导幼儿参与角色活动

活动名称:我爱我家

环境布置:娃娃家的卧室(娃娃家的娃娃、日用品、电话机、床、桌子、洗衣机、电视机、全家福照片等)娃娃家的小厨房(蔬菜、鱼肉、水果、锅碗瓢盆、炉灶、水壶、勺子、筷子、箩筐等)

1、规定进入娃娃家的人数,如果有许多小朋友喜欢去娃娃家,可以建立两个娃娃家。一般娃娃家的人数在3到5人左右。一般是爸爸,妈妈,宝宝3中角色,如果娃娃家场地大,可以添加爷爷奶奶客人等角色。可以使用挂牌的形式。在娃娃家门口放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挂牌,每人领取一个挂牌挂在脖子里扮演该角色

2、明确幼儿的角色意识。先让幼儿了解娃娃家里有那些角色,与幼儿交流探讨这些角色各自的工作。商定后我就在娃娃家里投放了对应的人物挂牌。孩子进入娃娃家后一起协商各自担任什么角色,选择相应挂牌挂到脖子上,这样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角色。

3、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不要角色混乱。小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时,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情景预设: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 “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解决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要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会慢慢少。

4、玩娃娃家游戏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可是每一次玩好后,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有的孩子将材料搬到东搬到西,一些材料因此散乱不堪。等到游戏结束,有时顾不上整理好就匆匆下楼,弄得娃娃家每次都要再次回头整理并且花上好长时间。因此要培养幼儿养成及时整理玩具的好习惯,要求幼儿把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方法一老师可以采用参与的方法加入到游戏中,抓住小班孩子好模仿的年龄特点,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整理的要求,方法在共同的游戏中教给孩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孩子就尝试去整理。(情景预设:游戏时,晨晨和静静当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他们将灶头、碗等从厨房搬到了房间的床上,弄得家里很脏。我就扮成奶奶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我说:“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乱?”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以奶奶的口吻说:“奶奶和你们一起整理,好吗?”孩子们很想在我面前表现,静静说:“我会整理的,你看啊!”说完,就开始将碗、灶头等东西搬回到厨房间,忙碌了一阵子,一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摆放了,于是我帮着他们一起整理。最后我们看着整洁的娃娃家说:“我们夸夸自己真棒,现在干净了。”)方法二,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急于干预,先让孩子玩个够,游戏结束是再让孩子回头看他们家里。通常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会注意到自己正在制造混乱,如果此时进行干预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游戏结束再让他们来看,他们会非常惊讶,有些孩子会发现自己家里很脏,很乱。青菜、蘑菇都到地上了„„有个别孩子会主动去整理,这是老师的指导目的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5、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习惯独享玩具,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都非常宠爱他,放任他,迁就他,因此,他们没有与他人协商的意识和经验,互相之间很容易为了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发生矛盾。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会互相谦让,不争抢玩具。(从娃娃家里传来了争吵声,我连忙走过去瞧个究竟。只见怡怡和彦彦两人都紧紧的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以后,怡怡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家的妈妈。”彦彦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这时,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娃娃,抱在怀里,“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快跟他说声对不起。”他们点点头“娃娃,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看着他们沮丧的眼神,我说:“刚才娃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你们两个她都喜欢,所以想让你们两个一起做她的妈妈,你们愿意吗?”“愿意。”她们两个高兴得跳了起来。)

6、幼儿年龄小,很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能吃是假的)。因此在游戏中,老师要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情景预设:“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琪琪对哥哥楠楠商量道。“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哥哥楠楠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开始愣在那里,后来哥哥反应快让我请坐。“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7、进行娃娃家角色游戏的模拟展示,让孩子们能够在观看、讨论、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当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但有时幼儿的游戏行为似乎只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的只是停留在摆弄材料上时,教师可以在观察和指导中给予提示,有重点,并且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的角色。(情景预设:天天吃完点心就急着去了小阁楼,他带上了爸爸的牌子将烧饭的材料全都拿出来,自言自语的说:“我今天要给烧许多好吃的菜。”说完就开始动手烧起来了。果果觉得无所事事,她今天是姐姐,看到有“爸爸”在烧饭了,没有事情做了,就站在阁楼角上和下面的孩子打招呼。我进入娃娃家,看到小床上的若干娃娃和衣服比较凌乱,就建议她去洗一洗,晒一晒,顺势模仿了洗衣机洗衣服的动作。果果果真也将一件件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做好后,她跑到爸爸那儿一起端饭菜。我以“阿姨”的角色表演给他们看如何做一个小客人,游戏结束时和他们一起参与整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我们老师都是孩子模仿的镜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如上例子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积极参与。

小一班 宋蓓琳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公共汽车

角色游戏计划

《角色游戏.doc》
角色游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