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创新

2020-03-02 02:09: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上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发布日期:2005-03-23浏览次数:

高校学生党建乃至思想政治工作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以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为重心,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从而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是上海市教育党委和高校党组织积极思考和不懈努力的课题。多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了一些初见成效的举措:

1、坚持“三早”: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

“早播种”,就是大学新生一入学,就组织学党章、上党课,开展党建咨询和入党启蒙,把党的“种子”尽早播入大学生的心田。

“早选苗”,一是及时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入学前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情况:二是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同时附发一份《政治情况调查表》,及早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三是通过开展入学教育、个别谈话和军训等活动,同时结合入校后的实际表现,注意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挑选好的苗子。

“早培养”,就是将一批基本素质好、已递交入党申请书、有培养发展前途的青年学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列入重点培养视野,及时组织到院系业余党校和学校党校接受入党培训,并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抓紧培养教育和考察,使之在政治上尽快成熟。

2、经过“三级培训”:党章学习小组、业余党校、学院党校。

“三级培训”因循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体现对党的认识的逐渐深化和内化过程。

第一级培训:是由基层党团组织建立的党章学习小组,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党组织给预备党员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接受锻炼和考验;

第二级培训:是由党总支举办的业余党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注重端正入党动机,帮助争取在思想上入党;

第三级培训:是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后,选送学院党校,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党性教育。

3、实行“三公开”:“入党公示”、“公开评议”、“公开答辩”。

近年来,上海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过程中,都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积极探索和实行 “公开”,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展对象,公开发展程序,公开群众评议,使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环节都置于党内外广大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保证了新党员及发展工作的质量,也增强了群众对党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使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增强了党性锻炼的自觉性。

“入党公示”是高校普遍实行的制度;由华东理工大学党组织首创的入党前“公开答辩”的做法,得到上海市教育党委的肯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其它高校开始推行,并延伸出对已经入党的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实施“述职答辩”的办法;“公开评议”还成为考察和监督预备党员的有力措施。

4、把好“两个关”:学生党员的发展关和转正关。

强调把好“两个关”,总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思想入党”的问题。青年大学生入党时,

一般来说,还只是基本上符合党员标准和入党条件。入党后,如果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那么,其有可能会从基本符合条件发展到不符合入党条件。所以,教育党委在全系统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像抓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那样抓好预备党员教育;要像把好发展关那样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

严把发展关主要通过“三级预审”。也就是基层党支部、院系党总支(二级党委)和学校党委组织部,在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的逐级把关和严格审查。高校各级党组织根据统一要求,逐级落实,有序、严密、规范、有效地完成年度计划,以严格程序体现高标准,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严把转正关具体通过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开展合格共产党员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并逐步使教育内容系列化、考察形式多样化、管理措施制度化、转正程序规范化。此外,还通过开展“三人行”结对互动教育、党员佩戴党徽、校园文明督导、党员承诺制、志愿者服务、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加强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党性锻炼。有的高校还通过开展预备党员评议、测评或考核,对那些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虽然没犯错误,但表现平平,体现不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预备党员延长预备期,以此警示教育。

5、强调“两个衔接”:“高中与大学”、“大学与社会”的衔接。

“两个衔接”的思想是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连续性和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有效性出发萌发的,同时,鉴于高校学生不断处于流动状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一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要求各中等学校将高中学生的入党申请书和参加业余党校培训等各项材料统一归入高考考务档案,适时转往各高校党组织;同时,要求各高校党组织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中学取得联系,通过寄发《政治情况调查表》或《函调提纲》,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为在大学低年级中做好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和新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生新生工作参照实行。

二是“大学与社会”的衔接:要求各高校党组织认真做好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衔接,并统一印制并下发《上海高校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及《上海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材料(目录)袋》,要求将各项培养考察材料及时归入人事档案,适时转往用人单位党组织。96年以来,各高校党组织累计向有关用人单位传递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衔接材料近8万份,据最新统计,今年

6、7月份,各高校共计向用人单位传递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衔接材料9050份。在这同时,积极做好毕业生预备党员与社会的衔接,统一要求各高校党组织做好“毕业生预备党员组织鉴定”,并就接转组织关系等内容,组织开展以“加强党的组织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纪教育,以此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并充分体现高校对社会的贡献。

总的来说,在校阶段发展入党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对少数组工干部,各级党组织还教育他们克服 “辛辛苦苦培养了四年,不发展入党既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的思想倾向,多年来,上海市教育党委一直强调树立“发展学生党员是对党的事业贡献,培养并向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一批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是对党的事业贡献”的观念,积极有效地防止少数基层党组织毕业前突击发展的倾向。

三是校区之间的衔接。

6、探索学生党建“四进”

推进党的工作进学生生活社区,进学生社团,进课堂,进校园网络的“四进工程”,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各种有效途径。

1、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

针对学分制、选课制、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学生生活园区功能增强的新情况,要逐步推进党建工作进学生生活社区的力度,探索社区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各楼栋成立党建工作小组,楼层设立党员责任区,推行宿舍党员挂牌制度,生活园区试点建立学生党员活动站或学生党员服务站或学生党员示范岗或党员之家,上海师范大学等积极倡导并逐步推行在社区“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批同学”的大学生党建“五个一工程”,学生党员要树榜样、办实事、解难题、建文明、创新风,主动开展“党员就在我身边”、“有困难找党员”等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凝聚学生的特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一条学生自我培养、自主教育、自行管理的学生党建工作新路子。适时建立学生生活社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鉴定制度,确保对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综合把握。

2、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团

要适应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构筑党员服务学生的平台。每个社团都要落实“四有”,即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有挂靠的业务指导部门、有完备的考评体系、有起到核心作用的党团工作,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团的有效渗透,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政治思想的引领和引导作用,创导积极向上、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师大校园文化,造就更多、更好、更具影响力的“师大之星”。

可以探索\"1+n……\"的链式结构,即每名党员联系所在社团里数名积极分子,每名积极分子带动和影响数名学生,使学生以党员为核心团结起来。

要提倡发挥社团党员辅导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明确学校团委党员教师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的作用。建立有效机制,形成学校团委与学院信息相互贯通、培养全面覆盖特长学生、共同激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格局。学校团委,学生社团可以采用定期讨论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为每位联系人准备一本联系册,记载被联系人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绩,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原始材料,定期向各学院反馈。也可定期向各学院党组织推荐社团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党校学习,形成争优、育优、推优的机制。

3、学生党建工作进课堂

适应学分制、选课制的发展,推进学生党建进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试点采取“教师记分册党员明示”、“教室文明值勤岗”等方法,每学期开学初在教师记分册上注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名单,督促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课堂纪律、考勤、研讨式教学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党支部要主动听取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实现以良好的党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形成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

4、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

大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的渗透作用,增强党建工

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应加快组织部网页的建设,以此为载体,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唱响党的主旋律,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尝试开辟“网上党校”,借助网络视频、网上测试等办法延伸、扩大党校的教育面,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各学院党组织也可以探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校园网,逐步推行“领航网”、“导航网”等红色网站的建设。同时,学校党校要充分利用学校视频会议系统等网络设施,使教育培训资源在各校区之间得以互动与共享。

创新党建工作

党建创新工作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创新党建工作心得体会

党建工作创新实施细则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创新机关党建工作

国企党建工作创新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机关党建工作创新

《党建工作创新.doc》
党建工作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