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制度

2020-03-03 06:44: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教学研究制度(修订稿)

一、建立学校“新课程研讨活动”制度

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二次“新课程研讨活动”。以校为单位,教学副校长主持,全员参加,安排课改研讨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结合新课程理论、课标、教育思想学习,进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等)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月学校学科教研组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同伴互助”教研活动,中心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长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必须带头贯彻落实县局下发的课改文件精神;必须参加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必须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必须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听完课必须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行“六个一”教学管理制度

1、教师每单元都要写好一篇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所任学科累计不少于8篇,课时教案不必体现。)

2、教师每学期向学校(或教研组)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领导要对教师提供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分类、登记,一般性问题或个性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或书面交流解决,也可以通过个体研究解决或教研组内解决。共性问题要上升为课题,形成研究方案,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3、教师每两个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学校要对典型个案进行整理,由教学副校长安排教导主任至少对教师的一篇个案写出点评,并装订成册,适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乡镇小学集中到中心校进行。

4、教师要建立每一个班级学生成长的记录袋(对本教学班每位学生,通过本学科教学及教师个人的培养,取得的进步进行记录)。

5、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组内以上研讨课。各学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对教师的研讨课进行统一组织安排(学期初安排出研讨课日程表),每节课研讨的主题要明确,针对性要强,解决的问题要具体,不拘一格开展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发现问题,开展研讨交流解决问题,研讨课实际上是研讨成果的展示课。

6、每学期末,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关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论文或心得体会。

四、构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习提高、教学研究和帮带制度

1、每学期上一节新课程“引领课”。

2、每学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一部教育教学专著。

3、每学年带好一名非骨干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教师获得县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

4、必须进行新课改课题研究,每学年撰写一篇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论文。

5、每学期进行一次业务讲座,一次案例点评。

五、建立业务部门教研制度

1、成立各学科指导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2、每学期开展一次课改专题讲座。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文交流或评比活动,开展一次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开展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或观摩研讨活动,开展一次学科课改实验交流活动。(选择开展1——2项活动)

3、学科教研员每周写一篇学习笔记,每月记录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写一份教研挂钩单位或学校新课程实验情况汇报材料。

4、每学年每一个教研员至少要长期深入一所课改实验校,抓好一项实验课题研究,总结经验适时在全县推广。每学期撰写一篇反映实验基地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论文或调研报告上报教育科。

5、建立教研网络平台。每一位教研员都要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并将信箱地址公布于各校。各校教师要及时通过教研网络平台与教研员进行交流沟通,行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6、建立“导学导研”制度,进一步发挥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作用。教研部门要深入基层学校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强化教研服务职能。

六、建立挂钩联系制度 发挥柳河镇内中小学教研优势。镇内每一所中小学要和乡镇一至二所中小学建立“手拉手”教学研究联系单位,指导和帮助乡镇中小学抓好教学研究工作。

七、完善课改评价制度

强化中小学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各校要修订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以专业反思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发展。

八、实行教学研究工作汇报总结制度

业务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总结会议,并将会议材料上报教育科。

九、设立教学研究奖励制度

1、县局设立教学研究成果奖项,在每学年的校长工作会议予以表彰。

2、获得教学研究成果奖的教师、教研员和干部,要记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一项重要依据。

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三河小学校教学研究制度

育才幼儿园教学研究制度

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听课评课教学研究制度

信庄小学教学研究制度

大赵小学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制度.doc》
教学研究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