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教案

2020-03-02 06:4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题一: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 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 保护蓝天—— 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 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 2001年6月5 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 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课题三: 爱护碧水——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 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 3 整治运河,4 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 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 7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目前,9 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1998年12月1日起,10 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 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课题四: 给我宁静——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课题五: 走向洁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调查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调查:垃圾箱中固体废物有哪些?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1粒纽扣电池的重金属含量可以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1节5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壤。中国每年消耗纽扣电池40万粒,1999年我国生产150万节电池。若随手仍掉这些电池,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 1.大量堆放固体废物,2.浪费土地资源 3.固体废物的堆放,4.严重污染土壤 5.固体废物向江河湖海倾倒,6.水污染严重 7.固体废物向大气瓢散,8.造成大气污染 9.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分类收集,2.密封运输 3.破碎、压缩、焚化 3.卫生填埋4.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课题六:绿色文明—— 保护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植2.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植4.物的危害 5.土壤污染对植6.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课题七:战胜天灾—— 自然灾害与减灾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危害,减灾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龙卷风》。

一、十大自然灾害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 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森林火灾。 突变性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一瞬间到几个小时或几天之中,如地震,有的从发生到发展可以延续几个月,如虫灾、干旱灾害。 缓变性自然灾害,又叫环境灾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 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 气候、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 环境灾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做环境灾害,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

三、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 1. 旱灾:杭州市的干旱,2. 以7—8月的伏旱和9—10月的秋旱最为突出,3. 有的年份因伏旱和秋旱相连而4. 成灾。在历史上,5. 曾多次发生西湖干涸,6. 湖底龟裂的大旱。 2.洪涝灾害:导致杭州市洪涝灾害的降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过境带来的。1996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梅雨期偏长,全市平均梅雨量达746毫米,江河泛滥,出现了杭州市百年不遇的“6·30”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40亿元以上。 3.台风: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市常受台风威胁。

课题八:人口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4.现代型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 。 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

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4.就业问题严重 。 5.人民生活贫困化 。 6.人口素质下降。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要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同中国的自然环境承受力相一致,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题: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九:可持续发展—— 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1992年6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迎来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又称这次会议是“地球高峰会议”。会议一开始,全体代表肃立,为地球静默2分钟。短短的2分钟,代表着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共同呼唤着“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7. 控制人口增长,8. 提高人口素质 9. 不10. 断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制建设和加强政府行为 11. 主动协调人类和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消费活动,12. 并促进其协调发展 13. 不14. 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15. 加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16.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7. 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

课题十:为了健康—— 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1.环境致病的因素: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2.环境致病的阶段: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 3.环境致病的特点:复杂性、隐蔽性 4.环境致病的类型: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校址与环境 2.教室的空气污染 3.教室的光线问题 4.校园的环境卫生

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厨房环境污染 2.卧室环境污染 3.厕所环境污染 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 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环保进家庭活动

--节约能源,从我家开始

一、指导思想:

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人人有责。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却日趋严重。因此我班开展了\"节约能源,从我家开始\"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学生调动家长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从而使环保活动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方式:召开主题班会,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

三、活动准备:

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用电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电,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电表各月走了多少)。

四、班会过程:

1.班长宣布:\"节约能源,从我家开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班干部介绍活动内容及要求:

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地球资源越来越少了,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法生存,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地球的最后景观》吧!(看录像)

3.小于部发言:看完了地球的最后景观,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资源刻不容缓,让我们也为环保做一份贡献吧! 学生讨论:

(1)在我们家中有哪些需要用水、用电的地方?

电:洗衣机、电扇、空调、冰箱、电视、微波炉、热水器„„

水:做饭、饮用、洗衣服、墩地、冲厕所、洗澡„„

(2)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用水、用电时有哪些浪费的观象? 学生举例:

如:①洗衣服时洗衣机用水量比用手洗费水多得多。

②刷碗时放着水笼头一个碗一个碗地冲很费水。

③冲厕所很费水,而且冲完后水箱不严一滴一滴地往便池中流,日久天长就会浪费很多水了。

④有时上班忘了关灯,一天没人,会浪费很多电。

⑤我们家的冰箱很费电。

⑥洗澡时,我到妈妈单位去洗,不冲的时候,水也哗哗地流着白白的浪费了。

⑦我们家的电视--开就是一天,没人看也开着,白费电。

4.小于部发言:同学们总结出这么多浪费水电的地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浪费一些不算什么,可是请大家算一算,我国有12亿人口,每人每天浪费1斤水,每天浪费多少?每月多少?每年又是多少?

(学生算好后汇报12亿人每天浪费12亿斤水,每月浪费360亿斤,每年浪费4320亿斤)再请大家算一算,每人每天浪费半度电,12亿人一年浪费多少?

(0.5×12亿× 365天=2190亿度)

班长总结: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地球资源再也不能任意浪费了,否则,不久的将来,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每个月节约1吨水,1度电,我们全班35个家庭每年就能节约420吨水,420度电,日久天长,我们不同样为保护地球资源做出贡献了吗?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呢?制订措施:

①做到随手关灯。

②洗衣服时少量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衣服剩下的水留着涮墩布或冲厕所,做到充分利用。

③买冰箱时买节能型冰箱,即省钱又省电。

④刷碗时用一个大盆接着,不要让干净水白白流走。

⑤开空调时把门窗关严。

⑥洗手洗脸时不要长流水,不洗时关上笼头。

⑦从冰箱里拿东西时尽量一次拿完,做到少开快关也可以省电。

⑧我洗澡时,站在一个大盆里,冲澡的水流在盆里可以冲厕所。

6、小于部读《倡议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请同学们和家长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为节约能源做出贡献)

7、请家长代表发言:(听了同学们算的账,我很有感触,在平时的生活中,确实没有注意节约水电,总觉得浪费点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多花点儿钱,可是今天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才真正意识到每个人都注意节约对保护地球资源多么重要,我愿意和孩子一起节约每一滴水,每--度电,为节约能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班主任总结:

首先向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学们统计了以前家中每个月的用水、用电的数量,从今天开始。我们记录一下,这个月在我们采取了节约措施以后比以前节约了多少,又发现了哪些新的节约方法,一个月后我们再来汇报。

9、班长宣布:《节约能源,从我家开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反馈:一个月后,学生汇报有许多家庭这个月节约用水2-3吨,节电10度左右,而且在班里有三名学生的家庭被评选为节约标兵,家长认为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并愿意长期做下去。

02 居民生活社区的环境调查

一、实践活动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1)通过对社区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的情感。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以人为本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实践能力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测量用具,观测仪器的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社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5)培养学生合作调查、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礼节、方法和技巧。

3.知识目标

(1)学会知识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与活动相关的环保及规划知识。

二、实践活动重点

1.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区,懂得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2.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难点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2.实践活动中的未知性、突发性。

四、实践活动方法 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

五、实践活动过程

1.准备过程:(1)制定详细的计划: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时间等 (2)采点制定活动方案。 (3)培训骨干,布置活动方案。 (4)资料、工具的准备。

2.活动过程:(1)分组、实地考察。 (2)记录实地考察的结果。

(3)总结成果:整理、核实、分析、讨论调查的数据和内容、撰写调查报告 3.考核测评:(1)自评。 (2)组评。

(3)教师和考核小组综合评价。 4.汇报调查结果。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doc》
环保教育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