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穷人》教学设计

2020-03-03 02:23: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穷人》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小语第十一册语文

[教材简析]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学。课文叙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在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用品,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的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情助人的美德。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穷人》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人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以读代讲法

2、学习方法:分组讨论法、体会感悟法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乐。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媒体说明]电脑、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板书:穷人)

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你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

3,以疑激读: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

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同桌的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

2.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重点生字,着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3)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

(板书:“桑娜”两字下加着重号)

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儿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

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

①补破帆,等丈夫。②看西蒙,抱遗孤。③吐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

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

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

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人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先说出词语,后理解意思,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6.齐读全段。 [板书设计] 等待丈夫 抱养孤儿 吐露真情 [课后评议] 本节课老师激情飞扬,以谈话导入课题,进而理解课题,学习梳理课文,教学思路非常清楚明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感悟“穷人”的穷,最后利用师生合作朗读,分组朗读,读的时间充分,比较成功。美中不足的是课件字体与背景没处理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穷人》的第一课时,我有安排时,怕落入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的俗套,所以一开始我抓住了初读课文,利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较长,第二节课要学习全文三部分,也不一定学得完。所以我这样的教学环节为第二节课打下了基础,而第一节课处理也较好,时间安排也合理。只是课件准备得并不是很好,生字处理太快。今后还得继续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穷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课内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 《穷人》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 《穷人》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