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学名词解释总结

2020-03-02 14:1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名词解释: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包括三个层次,利益关系、权力关系、权利关系。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

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拥有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政治管理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利益关系和解决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的行为。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

行政机关是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的部门,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由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政治发展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造成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形成社会政治发展。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形态,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国际体系主要由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和以统治剥削为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实力是指在国际政治中,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是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重要基础。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又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国家实力,也称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

国际组织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

自然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其中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的条件。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意识形态主要指关于某一社会制度或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根本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考研总结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安全工程考研名词解释(自己总结)

政治学考研真题

政治学总结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考研政治学名词解释总结.doc》
考研政治学名词解释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