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2020-03-03 16:11: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民情日记

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晴

今天一大早,我们部机关一行9人来到**村,这既是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以来的一次集中走村入户访民情活动,又是对部机关干部的一次农村社会实践教育。同事们兴趣盎然,一路都谈论着农村这些年的新变化,探讨着怎么与村民交心谈话、开展调查等。我也算是个“老驻村”了,就在车上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下**村的基本情况:全村6个村民小组、230户、村民1009人,面积2070亩,党员30人,村干部3人。 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简短交流后,同事们就按照**部长安排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带上调查问卷和“惠农”宣传资料,分别由一名村干部(或村务协管员)领着或摩托车代步、或徒步开始了入户调查。今天的三坪之行,我共走访了4组的29户村民,或在家中细聊,或在田埂驻足,时间长短不一,对农村又有了新了解,也有几点新感受。

4月10日星期二晴

今天去沙坪村六组走访,给我映像最深的是张成贵家的情况。

张成贵家在半坡上,住的地方高且道路崎岖难行,从沟口进去,步行约50分钟。张成贵今年52岁,全家4口人,妻子47岁、儿子28岁,女儿已出嫁,居住在4间土木结构的平房里。家里现在有旱地5亩、3亩魔芋地以及一些山茱萸等经济林地,以务农为主。我们走访时,只有他妻子一人在家,他妻子见人有些胆怯,往往问三句话,才回答一句,从房里拿了一包烟,好半天用手撕不开香烟外边的透明包装塑料纸。经过耐心询问,她说自己患有脑梗塞和颈椎病,不但需常年服药,病情严重时还要到镇卫生所输液、到佛坪县医院住院治疗,仅去年看病就花费了3万多元。我看了看,家里收拾的比较整洁,地上打扫的很干净,桌子上、柜子上没有一点灰尘,电视机和卫星接收器摆放有序,粮柜里边还有粮食。听同行的村干部说,他家是按最困难的低保户救助的,之所以困难,一方面

是妻子有病,花费大,更主要是儿子赌博,常年在外打工,不但不给家里钱,还蛮横地向父母要钱,甚至编造谎言从家里骗钱。

张成贵家住的偏僻、道路不畅,生活生产不便,农林产品外销也困难,加之妻子患病,儿子不争气,使一个山区普通农户家庭陷入困境之中。和我前天去的同村葛振文家相比差距很大,葛振文家也是4口人,葛振文利用自己的木工手艺外出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水电十一局工作,外派到非洲去了,女儿学的是会计,在西安一公司工作。用葛振文妻子的话说“前几年经济很紧张,但硬是叫儿女们好好上学,省吃俭用把儿女们的学供出来了”,现在家庭经济比较富裕。

同样都是山区一个村的农户,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我认为,张成贵家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葛振文家最大的成功是教育子女的成功。可见,决定一个家庭未来的因素是子女、是下一代,子女出息则家庭兴旺昌盛,子女颓废则家庭穷困潦倒。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同样如此。

民情日记

4月7日星期六晴

第一次锄地

俗话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节过后,群众都忙于栽秧、点玉米、种洋芋、栽魔芋,也算是一个小农忙季节了。

在“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中,为进一步密切和群众关系,今天,我同房东及其家属到地里劳动,帮助种玉米。地是先前犁过的,土壤不是太硬实,用锄头使点劲挖下去

7、8公分能把玉米种子埋下去就行了。房东身体不太好,只负责撒种,我和他媳妇的任务是用锄头挖坑。他家约有5分地,呈扇形,种地是有讲究滴,要一陇陇、一行行,排列整齐。只见他媳妇很利索在地两头绷了道线绳,就有了参照标准,劳动人民智慧真的很高。刚开始我觉得还新鲜,脱掉外套,埋下头不停地用锄头挖,挖了约一行近20米,有点气喘,歇了口气,继续

干,又挖了一行,觉得身上热了,感觉衣服有些紧,脱掉毛背心,拄着锄头歇口气继续挖,但是感觉到锄头不像刚开始那样轻快,也没有刚开始那股冲劲,只是手臂挥动着锄头机械运动,而歇气的间隔越来越短。挖了

6、7行后,手掌皮肤有些火辣辣的痛,低头一看,左手掌有个小血泡,握锄把的两手手指很僵硬,感觉到不是自己的手,像鸡爪子,骨节也隐隐作痛,脖子强直,身上出了一层毛毛汗,有些累,体会到农民真是不好当的,只有鼓足勇气继续往前挖。好像刚才到了身体疲惫的临界点,过了临界点后,感觉好一些,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终于干完了,坐在田坎上休息。通过这次锄地,我体会到种田劳动很艰辛,体会到一粮一粟来之不易,应珍惜粮食、珍惜眼前踏实的生活。同时。农村生活也自有乐趣,爬坡上坎,呼吸新鲜的空气,听着小溪淙淙的水声,看见满眼青的草、绿的树、金黄的油菜花,置身于山间田野,阳光斜照、天高云淡,真好! 3月12日星期

二晴

今天,是全体村干部值班日,经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负责人商定,下午两点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小组长、村民代表32人,专门就平滩村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商量。

会上,通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平滩村目前急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全村人畜饮水。目前已经在用的从烂沟水库安设的管道由于使用年限已10多年了,加上管理不善、水源点水量小而沿线各村的用水量大导致平滩村经常没有水用。二是从三组接小水路的1公里多的机耕道目前毛路已打通,可以实施修建,但项目没有立项,缺少资金建设。三是如何加强猕猴桃园管理,提升水果品质,保证水果畅销。

经大家商议,关于自来水的问题,准备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由驻村工作组与县水利局或市一级水利部门联系,调阅查看村的范围内水系走向,可否采取钻井打水,二是从大塘村的老虎洞内查看水源情况,采取两次提升抽水的方式解决。关于三组机耕道的建设,计划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拟写报告和项目书,争取列入乡一事一议项目解决。三是加强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村民果园管理水平。

3月14日星期

四晴

今天,我们驻村工作组一行3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到农户家中走访,进一步了觖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走访了苏远凤、先平英、任学德、王根祥、郭友江、杨德权等农户。每到一户,耐心细致地与农户攀谈,询问家庭有几口人,劳动力有几个,种了多少猕猴桃,一年下来,收入有多少,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在得知现在由于种植猕猴桃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普遍提高后,工作组一行都为群众们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增收渠道而欣慰。在得知村民郭友江反映他的贫困户建房款还未领到的这一况后,工作组立即和乡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及村建所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得知,原来是郭友江这一批建房户还有两家还没有建完工,需要等其完工后再统一发放补助款,而不是建一家发一家。我们将情况向郭友江进行了说明,并给他讲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政策,取得了他的理解,并勉励他安心发展生产,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努力通过勤劳致富,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3月18日星期

一晴

通过近几天对全村矛盾纠纷排查,得知平滩二组张声祥与其兄弟张昌伦因土地发生纠纷,村组多次协调未得到解决。工作组对这一矛盾进行多方调查,掌握具体情况为:兄长张声祥在2000年的时候将自己的3亩土地(土地上种有猕猴桃,未产生经济效益)叫兄弟张昌伦代为管理,不收取任务费用。而在2012年,兄长张声祥要收回自己的土地,可是弟弟张昌伦称自己在这些年中补种猕猴桃在土地里面,要等2013年收获了以后才归还土地给哥哥。两兄弟为此事争持不下,哥哥将弟弟告上法庭,法庭也做了判决,可是两兄弟仍然不服,一直为此事争持。

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驻村工作组成员会同村支两委、县法院、公安和谷堡乡群工中心人员分别与两兄弟做工作,在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哥哥张声祥允许弟弟张昌伦将2013年猕猴桃收获后再收回土地,弟弟答应补偿3万元钱给哥哥,双方在我们的证实下签订了协议书。为此,一桩兄弟间的纠纷得以化解。

3月19日星期

二晴

人畜饮水问题是平滩村当前一大难题。村委主任刘忠华介绍说:“在以前,由于煤矿开采导致村里1300余群众吃水成问题,后来,通过各级的努力,从烂沟水库引水到村里供村民饮用。可是多年来由于其他村和企业在引水管道上开口引水饮用,导致我们村不能正常饮用水,人畜引水成了村里的一个大难题,急需解决。”他还告诉我们,作为在平滩村进行煤矿开采的煤矿方也答应帮助村里出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目前就需要找一些水利工程人员帮助进行策划和测算。

今天,工作组联系到县水利工程队人员,与村委部主任徒步实地前往村里各组及山上的水池等地方查看人畜饮水问题。我们一行6人徒步行走于村组,实地查看管道线路,做好记录。同时,县水利工程队承诺将尽快拿出规划和预算,一起帮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在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的农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户四口残疾人家。户主叫叶孔友,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妻子和2个孩子都是不同程度的弱智。

当我们在村干部的引导,来到了叶孔友的家。 这是一座面积不大破烂不堪的土坏房。一个清瘦的穿着破旧的衣服蹲在门边的中年妇女,斜眼看着我们。村干部走上前去,与她比划了比划,大概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家里来客人了。她笑咪咪地走过来,用眼神扫射着我们来的每一个人。因为无法正常交流,只能听村干部对家里的情况介绍。这是一个在官集村极其困难的家庭,家里种有二亩地,由于缺少棒劳力,勉强能保住口粮,家里也无任何其它现金收入。

我走进那破旧的土坏房,阴暗的房子里透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房顶上几根梁柱看起来随时都要倒塌,墙壁四处都能看到蜘蛛网。我朝西边的房

间看了一眼,里面仍着一床床肮脏的棉被,没有见面可以算床的床板,没有一样能够入眼的物品。

走出阴暗的小屋,我的内心十分沉重,与屋外明媚的阳光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离我们生活城市不远的小山村,还有生活如此贫困的农民。能够吃好饭,穿暖衣、住间房大概就是他们的最高标准了。

我们把慰问金交到了中年妇女的手中。她笑嘻嘻的打开信封,把漂亮的人民币拿出来看着,不停的笑,不停的笑,笑着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那笑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同她一起笑起来。当我们离开她的家时,她仍然笑着与我们招手,那眼神久久都不离开我们的身影。当我们走出十米开外的地方,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她依然笑着与我道别,我感觉那是对我们再次造访的期盼,那是一份农民对党的关怀的期盼!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doc》
民情日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