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2020-03-01 19:43: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2-2004年学生参与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是大学校园亮丽的青春风景。而科技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调动并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随着师大的转型和“社团创新和研究性学习”工程的开展,我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努力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学生科研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学生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正朝着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向加速发展,学生参与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日渐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学术品位。

两年来,团委积极适应学校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各个学院中建立和健全基层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机制,在全校全面深入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社团创新工程”, 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竞争力。

以科协为依托,以讲座、论坛为先导,开展科普教育,营造学术氛围。工商学院开展的创业设计论坛,使学生有效了解了创业计划大赛相关事项,增强了创业意识;信息学院开展的电子设计大赛是对我校广大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验和锻炼;教育学院的“教育之光”教育论文大赛、外国语学院科研论文报告会,切实起到了浓厚科研氛围的积极效果,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系列论坛,如“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名著”论坛、“修身、治学、成才”名师论坛以及“思想的声音”、“创新与二十一世纪经济”、“科学技术”等论坛,活跃学校学术气氛。

2002年以来,先后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首届数学建模大赛、首届电子设计大赛、首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并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大赛、“教育之光”教育论文大赛,一批好的课题和科研人才在这些活动中得以更加充分地涌现。通过全校性跨院系的学生学术科研创新大赛,更好地发现、吸纳、培养学术创新人才。

同时师大的这些学生科研活动,也是冲击省赛乃至全国竞赛的预演和预热。2002在第5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获得浙江赛区三个三等奖,六个纪念奖;2003年第6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成功参赛奖四个。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2004年获全国二等奖两个、浙江赛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四个、成功参赛奖一个。获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成功参赛奖五个。 1

“迪光杯”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三个。

(二)加强学生课题管理建设,打造学生科研精品,拓展科研创新的平台。

以课题为基点,以资金为支持,建立学生科技活动保障体系。1999年从校长基金中拨出专款设立学生科研基金至今,已立项、支持六期学生科研课题,尤其是从2002年以来的三年,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课题申报数和立项数成倍增加,2003年,师大学生共申报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477项,为2002年的二倍多,2004年,师大学生共申报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1087项,立项390项,形成“培养一批人、带动一批人”的良好效果。学生科研立项丰富了学生科学探究体验,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同时,在扩大学生科研覆盖面的基础上,打造师大学生科研创新的“精品”,积极倡导学生科研的精品化建设。2004年,开展了首期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重点课题申报、公开答辩和立项工作,资助了22项重点课题,进一步拓展科研创新的平台。为了突出学生科研创新“强势效应”,形成学生科研的激励机制,组织了“本科生学术之星”、“研究生学术十佳”和学生优秀课题成果的评比,充分调动并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生命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等学院学生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均有发表,法政学院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学生在省大学生“三个代表” 论文大赛中屡获大奖,各学院也逐步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科研刊物,如生命学院的《溯源》、教育学院的《未来教育家》、外国语学院的《科研之窗》等刊物。获得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也拓深了学生科研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

2003年11月,学校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同学的科研意识,为学生的科研提供了更好的平台。12个学院成立了科协分会,全校100多位科协导师作了100多场的科研辅导报告,指导学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05位校级科协会员获得《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各学院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系列论坛,如初阳论坛、人文论坛、创业设计论坛、“新课程、新理念”论坛等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术特色的活动,架构了共青团创新教育的立交桥,不断活跃校园学术气氛。

(三)、以“杯赛”建设为依托,建构并初步形成了以“挑战杯”为枢纽的学生科研创新体系。

在校学生会创新创业中心科研部和校学生科协的带动下,全校学生科研工作者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基础,开展了“挑战杯”模拟答辩会、全国“挑战杯”参赛作品展等多样的形式,对“挑战杯”及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进一步浓厚了校园科研氛围,并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其他高校学生科研状况,增强科研讯息,更好的去了解“挑战杯”、走进“挑战杯”、参与“挑

战杯”。

2004年校首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10月至2005年1月举行。全校246件作品参加角逐,通过专家的评审(科技发明类作品还进行了答辩)评出

一、

二、三等奖、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工作奖。涌现出不少在选题和研究上都较为有深度的科研作品。

2004年,我校成功地承办了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我校在本次挑战杯赛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来自全国32所高等院校的100支创业团队,经过激烈的初赛、复赛,评审、公开答辩等的角逐,我校选送的20件参赛作品中10件作品入围决赛。便携式手机健康检测系统创业计划获省三等奖,蒲公英——野生植物研究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等三个团队获省二等奖,BEO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等四个团队获一等奖。昕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和欧莱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获省特等奖。更值得一提的是欧莱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BEO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获全国铜奖,昕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全国银奖。我校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2项,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奖,在全国进入决赛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276所高校中我校成绩位居第32位,在全国师范院校中位居第

2005年我校项作品共有36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此外,积极以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为载体,通过学分制在社团的引入,社团教学班的开课,使社团由共同爱好的集合体逐渐延伸为学术科研专长培养的重要舞台。学术科研,成为浙江师大校园里最闪亮的风景线,成为师大学子“提升素质、打造品牌”的金质名片。

交通工程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交通工程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交通工程系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科技文化活动成果汇报讲稿

广场文化活动总结

特色文化活动总结

广场文化活动总结

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企业文化活动总结

《科技文化活动总结.doc》
科技文化活动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