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与酒水

2020-03-01 18:2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茶的概述

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第一节 茶文化概述及研究内容 一.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定义: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的原产地:云贵高原

《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容、范畴

(一)茶文化体系:1.茶史学2茶文化社会学3.饮茶民俗学4.茶的美学5.茶文化交流学6.茶文化功能学

(二)中国茶文化包括的内容 1.茶艺:广义的理解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理解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2.茶道3.其它与茶相关的文化 三.茶文化研究对象、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任务

(一)茶文化研究的对象(1)茶树的起源、演变、发展和传播。(2)茶叶饮用方式的产生、演变、发展和传播。(3)各地、各民族饮茶习俗的产生和发展。(4)茶叶品饮技艺的形成和发展。(5)品茶之道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哲学、宗教之间的关系。(6)饮茶器具的产生和发展。(7)茶与文化艺术。

(二)茶文化内部结构:1.物态文化2.制度文化3.行为文化4.心态文化

(三)茶文化的研究方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小资料:陆羽 “二十四具”:

1、风炉

2、笤

3、炭挝

4、火夹

5、釜 6.交床 7.纸囊 8.碾、拂末9.罗合10.则 11.水方 12.漉水囊 13.瓢 14.竹莢15.鹾簋、揭 16.熟盂17.碗 18.畚 19.扎20.涤方 21.渣方22.巾23.具列24.都篮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

一.茶文化的酝酿——汉魏南北朝时期 陆羽《茶经•六之饮》在列举历代饮茶名人 时也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 另外还有川籍的文人王褒。(《僮约》) 两晋:孙楚:“茶,巴蜀出”。 二.茶文化的形成——唐朝时期

唐朝的茶文化为什么能快速的发展起来呢?主要的原因包括:1.与佛教的大发展有关2.与唐朝科举制度有关 《凤翔退耕传》:“元和时,馆客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3.与唐朝诗风兴盛有关 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4.与唐朝贡茶有关5.与中唐后的禁酒措施有关

陆羽(70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的专著——《茶经》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共十章。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所庇者屋,屋精致;所著衣者,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宋辽金时期

(一)五代继唐开宋1.开辟“汤社”。2.“汤社”对茶进行评比。3.五代多著茶书,补充了唐朝的茶艺和茶学理论。

(二)宋朝贡茶与宫廷茶文化的形成以及斗茶 1.宋朝贡茶及宫廷茶文化的形成“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2.宋朝斗茶 标准:汤色和汤花;汤色纯白为上;汤花“冷粥面”“咬盏”3.宋朝的市民茶文化

(三)辽金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四.茶文化曲折发展时期——元明清

(一)元朝茶艺简约1.茗茶2.末子茶3.毛茶:“清泉白石茶”4.腊茶

(二)明朝以茶雅致文征明的茶画《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唐伯虎《烹茶画卷》

(三)明末清初茶文化由盛到衰

(四)清末茶文化走向民众1.城镇茶馆大兴2.茶具百花齐放 五.当代茶文化的复兴

(一)茶文化队伍的建立

(二)机构与报刊的涌现。“陆羽研究会” “茶人之家”《中国茶叶》《茶报》

(三)茶馆茶艺的繁荣。可以考取初级中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第二章 茶叶知识

一级茶区:全国性划分;二级茶区:由各产茶省划分;三级茶区:由各县划分 第一节 茶树及茶叶基础知识 一.茶树的起源和演变

(一)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西南地区

1.“茶”字的出现和发音2.《茶经》的地位3.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

(二)茶树的演化 二.茶叶的传播

(一)中国茶向日本、朝鲜的传播1.向日本的传播——最澄、荣西2.向朝鲜的传播

(二)向南亚国家的传播 郑和下西洋、东印度公司

(三)茶向西方国家的传播1.第一阶段——“被迫受茶”时期(中国元朝)《马可波罗游记》 2.第二阶段——茶叶小量贸易和逐渐传播时期(16世纪,明朝)拉马斯沃《航海日记》3.第三阶段——大批输入中国茶叶和逐渐扩大贸易时期 三.茶树的品种

(一)茶树品种资源

(二)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1.以品种产地命名2.以品种象形命名 3.以叶片大小命名 4以发芽迟早命名5.以芽叶或叶片色泽和茸毛多少命名6.根据产地并结合芽叶性状来命名 7.按品种特点来命名8.冠以地名或单位并编号的新品种

(三)茶树的国家品种:现在国家品种一共有77个。 四.茶树的形态特征

(一)茶树的外形1.乔木型茶树 2.小乔木型茶树 3.灌木型茶树

(二)茶树的组成1.茶树的茎2.茶树的芽:叶芽(分顶芽和不定芽)和花芽3.茶树的叶4.茶树的花5.茶树的种子6.茶树的根 五.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

(一)茶树的生长条件

1.气候 15°到北纬38°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5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且分布均匀,早晚有雾,相对湿度应在85%。2.日照 日照时间长,光度强。3.土壤 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性好的微酸土壤中生长。酸碱度在4.5——5.5为最佳。

(二)茶树的种植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都可以种植。 六.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一)茶叶的采摘 早生种一般在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始采摘;中生、晚生则各依次延迟十多天。

(二)茶叶的制作 1.不发酵茶叶制作

茶青—炒青——揉捻——炒揉——干燥——龙井

茶青—炒青——揉捻——滚桶初干——滚桶整形——再干——眉茶、珠茶 茶青——蒸青——初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煎茶 2.半发酵茶类

茶青——室内萎凋——烘青——轻揉——焙干——白茶类

茶青——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并搅拌(部分发酵)——发酵度为8%—25%——炒青——初干——热团揉——再干——乌龙茶

茶青——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并搅拌(部分发酵)——发酵度为50%—60%——铁观音茶 茶青——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并搅拌(部分发酵)——发酵度为50%—60%——炒青——回干——揉捻——干燥——白毫乌龙 3.全发酵茶类

茶青——室内萎凋——揉捻——解块——补足发酵——干燥——工夫红茶 茶青——室内萎凋——揉捻——揉碎——补足发酵——干燥——碎红茶

茶青——室内萎凋——揉捻——筛分——再揉——补足发酵——干燥——分级红茶

(三)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1.茶色与香气2.生茶与熟茶 第二节 中国的主要茶区及名茶

一.名茶的定义: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优异的色香味品质。 分类:1.传统名茶2.恢复历史名茶 3.新创名茶 二.我国茶区

(一)西南茶区1绿茶类2.红茶类(滇红工夫茶) 3.黄茶类(蒙顶黄芽)4.黑茶类5.紧压茶类(云南省圆茶)

(二)华南茶区1.绿茶类( 广东省古劳茶、仁化银毫等;广西省南山白毛茶、桂林毛尖、覃塘毛尖、象棋云雾、凌云白毫等;福建省有石亭绿、天山烘绿、七境堂茶、龙岩斜背茶、莲心茶等;台湾省三峡龙井)2.乌龙茶类(广东省有凤凰水仙、凤凰单丛、白叶单丛、蕉岭单丛等;福建省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肉桂、闽北水仙、白毛猴、龙须茶、佛手、铁观音、黄金桂、色种茶等;台湾省乌龙、铁观音、包种茶等)3.红茶类(广东省有英德红茶 福建省有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正山小种等)4.白茶类(福建省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5.黄茶类(广东省有大叶青茶) 6.黑茶类(广西省有六堡散茶、龙脊茶)7.紧压茶类(广西省有六堡圆柱茶)8.花茶类(广东省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广西省有桂花茶;福建省有茉莉花茶;台湾省省有茉莉花茶、桂花乌龙茶等)

(三)江南茶区1.绿茶类(浙江省有龙井等;江苏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等;安徽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银钩等;江西省有卢山云雾等;湖北省有象牙茶、恩施玉露、碧叶青等)2.红茶类(浙江省有越红工夫茶、温红等;湖南省有湖红工夫茶;江西省有宁红工夫茶;湖北省有宜红工夫茶;安徽省有祁门工夫茶)3.黄茶类(浙江省有温州黄汤、莫干黄芽等;湖南省有君山银针、沩山白毛尖、北港毛尖等)4.黑茶类(湖南省有黑毛茶、湖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等;湖北省有老青茶、青砖茶、二仙岩青茶等)

(四)江北茶区

安徽省有六安瓜片、舒城兰花茶、天柱剑毫、金寨翠眉、皖西早花茶、岳西翠兰、昭关松针

等;江苏省有花果山云雾茶;湖北省有双桥毛尖、车云山毛尖、仙人掌茶、龟山岩绿、隆中茶、碧山松针、棋仙茶、玉茗露等;山东省有沂蒙碧芽;河南省有信阳毛尖、灵山剑峰、太白银毫、香山翠峰、仰天雪绿、清淮绿梭等;陕西省有午子仙毫、紫阳毛尖、泰巴雾毫、汉水银梭等

三.中国十大名茶

1. 西湖龙井(炒青绿茶)

狮、龙、云、虎、梅

龙井茶现在分为11级,即特级、1至10级,春茶在4月初至5月中旬采摘,全年中以春茶品质最好,特级和1级龙井茶多为春茶期采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50%。 2. 洞庭碧螺春(炒青绿茶)

原称“吓煞人香”,清康熙皇帝以其称不雅,按照茶色碧绿,卷曲似螺,故命名为碧螺春。 “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3. 太平猴魁(烘青绿茶)

香高持久,味厚鲜醇,回甘留香,汤色绿翠明澈,冲泡杯中芽叶成朵,升浮沉降,与叶翠汤清相映成趣,并有兰花香为特质。

“尖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弓弯” 4. 黄山毛峰(烘青绿茶)

黄山毛峰以香清高,味鲜醇,芽叶细嫩多毫,色泽黄绿光润,汤色明澈为特质。冲泡细嫩的毛峰茶,芽叶竖直悬浮汤中,继之徐徐下沉,芽挺叶嫩、黄绿鲜艳,颇有观赏之趣。 5. 六安瓜片(烘青绿茶)

凡是以顶芽制成品称“攀针”或“银针”。以第一叶制造的产品称“瓜片”或“提片”;第二叶、第三叶的制成品称为“梅片”;以嫩茎的制成品为副茶,称“针把子”。 6. 信阳毛尖(炒青绿茶)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芽叶嫩匀,色绿允润。 采摘是制造好毛尖的第一关,每年4月中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二三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初展为特级毛尖;一芽二叶为一级毛尖;一芽

二、三叶为2~3级毛尖。 7.君山银针

黄茶的制法需要经过8道工序:杀青、摊凉、初烘、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制成。制法上的特点是:杀青、烘焙都以较低温度,杀青动作轻而快,须避免芽断毫脱;烘包发酵是形成黄茶品质特性的关键,两次以双层皮纸包裹发酵,历时长达60小时,达成味醇甘爽,汤黄澄亮,茸毫呈黄的特色。

8.安溪铁观音(乌龙茶、青茶类)

铁观音茶香高馥郁持久,味醇韵厚爽口,齿颊留香回甘,具有独特的香味,评茶上称为“铁音韵”。茶叶质厚坚实,有“沉重似铁”之喻。干茶外形枝叶连理,圆结成球状,色泽“沙绿翠润”,有“青蒂、绿腹、红镶边、三节色”之称。 9.凤凰水仙(乌龙茶、青茶类) 10.祁门红茶

香气特高,汤红而味厚,一种带玫瑰花的甜香,滋味鲜爽。外形细紧纤长,完整匀齐,有锋毫,色泽乌润匀一,净度良好。 第三节 茶叶的分类及保管 一.茶叶的分类

(一)根据制作方法和品质的差异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二)根据生产季节分:春、夏、秋、冬茶

(三)按照加工过程分:粗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可以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

(四)根据销路: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

(五)按生产地区分类 二.基本茶类

(一)绿茶:不经过发酵的茶 。特性:1.颜色:碧绿、翠绿或者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2.原料:嫩芽、嫩叶3.香味:清新的绿豆香,味道清淡微苦4.性质:富含叶绿素、VC。茶性凉寒,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二)红茶 (1.工夫红茶2.小种红茶3.碎红茶)特性:1.颜色:暗红色2.原料:大叶、中叶和小叶3.香味:麦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4.性质:温和。不含叶绿色,VC。咖啡碱和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三)青茶。特性:1.颜色:青绿色、暗绿色2.原料:两叶一芽,对口叶,芽叶成熟3.香味:花香果味,清新的花香、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并回甘 4.性质:温凉。具有少量叶绿素、VC,茶碱、咖啡碱约含3%。

(四)黄茶。特性:1.颜色:黄叶黄汤2.原料:带有茸毛的芽头,用芽或芽叶制成。工艺类似绿茶。3.香味:香气清醇,滋味甘爽 4.性质:凉性。由于产量少,属于珍贵的茶叶。

(五)白茶。特性:1.颜色: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披满白色茸毛2.原料: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者嫩芽制作,大多是针形或者长片形3.香味:汤色浅淡,味道清鲜爽口,甘醇,香气较弱 4.性质:寒凉,有退热祛暑的作用

(六)黑茶。特性:1.颜色: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2.原料:品种丰富,大叶种等茶树的粗老梗叶或者鲜叶经过后发酵制成。3.香味:陈香,滋味醇厚回甘4.性质:温和,属于后发酵,可存放较久,耐泡耐煮。 三.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一)茶叶不良变化的原因1.温度:温度越高,茶叶品质变化越快。2.水分3.氧气4.光线

(二)保存茶叶的方法:避免异味、密封、小包装 第四节 茶叶的功效和科学饮用

一.茶含有的有益成分: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儿茶素、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镁等多种矿物质。

二.茶的功效:1有助于延缓衰老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6有助于美容护肤7有助于醒脑提神8有助于利尿解乏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10有助于护齿明目 三.茶的科学饮用

(一)科学饮茶的基本要求:1正确的选择茶叶2用正确的冲泡方法泡茶:“茶性必发于水”。

(二)根据体质选茶

(三)根据季节饮茶

(四)饮茶注意事项1.不过量空腹饮茶2.不能用茶水服用含铁剂、酶制剂药物3.女性应注意几个阶段不能饮浓茶4.以下疾病患者应控制饮茶:冠心病患者、神经衰弱患者、脾胃虚寒者、贫血患者。5.忌饭前大量饮茶和饭后立即饮茶6.忌冲泡次数过多7.新茶并非越新越好 四.茶叶再利用

(一)制作茶叶枕

(二)驱蚊

(三)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

(四)杀菌治脚气

(五)消除口臭

(六)护发

(七)清理物件

(八)去腥味

(九)除污

(十)除异味 五.茶叶的食用 (茶叶菜肴)

(一)茶叶粥

(二)鸡茶饭

(三)茶叶蛋

(四)龙井虾仁

(五)清蒸茶鲫鱼

(六)龙井肉片汤

(七)绿茶番茄汤

第五节

茶叶的品质鉴别与评定 一.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

(一)干看 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方面判断。

(二)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 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是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叶底厚实柔软,正常芽叶比较多的,则是春茶。 二.高山茶与平地茶的识别

(一)高山出好茶的原因 1明朝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2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这茶叶中酶的活性。

(二)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我们平常判定是否是高山茶,就是以其是否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三.新茶与陈茶的鉴别

(一)从茶叶的色泽分辨

(二)从香气分辨

(三)从茶叶滋味分辨 四.茶的审评

(一)红绿茶的评审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外形2.嫩度3.净度4.匀度5.色泽

(二)香气

(三)滋味

(四)水色:也称“汤色”。

(五)叶底

旅管酒水茶艺实训资料(学生)

茶道与茶艺

茶道与茶艺

茶艺与茶道

酒水与酒文化论文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插花实验报告

茶艺

茶艺

《茶艺与酒水.doc》
茶艺与酒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