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2020-03-02 14:12: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风筝

教案来源:邱友发(上海仙霞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适用年级:初二 所需时间:4课时 学习目标:

 掌握本文中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自省精神。  培养学生网络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鲁迅主题学习网站;

 鲁迅在今天的意义:http://www.daodoc.com/

2. 常规资源:关于鲁迅的读物、扫描仪、打印机、实物投影仪等; 3. 教学支撑环境:一个具备50台电脑能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学生论坛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3.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4.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5.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1课时 研读风筝

一、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 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 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学生可能这样说:

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1)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1)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

2)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第2课时 研读风筝

一、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1.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2.教师提问: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教师提问: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1.教师提问: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学生的对话会可以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1.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2.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第3课时 探究拓展

一、教师提出研究任务

除了《风筝》,鲁迅还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等,请以小组为单位,在鲁迅散文集中挑选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研读,并通过网络资源对所研读的散文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感受鲁迅其人,对鲁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做深入探讨。

二、分组,确定研读的散文

各小组选择所要研读的散文,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分工。

三、收集资料

小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利用网络或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所收集的信息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以及相关的图片、照片等,所收集的资料注意注明资料来源。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四、筛选与整理信息:

小组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价,并整理出有效的信息资料。

五、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演示文稿

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就研究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小组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要求

 演示文稿的数量不少于5张。

 演示文稿中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  演示文稿中须包含小组自己的观点

 演示文稿中包括的图片、照片及其它资料要注明资料来源。  除演示文稿外,须有文档资料。

六、准备口头介绍

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以及演示文稿的内容,准备口头介绍研究成果的材料。推选出一名进行介绍的代表。

第4课时 汇报交流

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教师介绍上节课学生分组进行研究的相关情况,导入成果展示环节。

二、学生分组介绍,全班交流与研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每组介绍完后,班级共同交流。其他同学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知识提问,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或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等,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补充。

三、活动小结:

教师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doc》
风筝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