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心态看待“孝道红黑榜”

2020-03-01 18:20: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用积极心态看待“孝道红黑榜”

2014年3月3《北京晨报》报道,今年,武汉将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评选孝子惩戒不孝者。孝道红黑榜并非武汉首创,仅在今年,陕西宝鸡、广东顺德等城市都推出过类似提议,而广东惠州、安徽合肥甚至出台了“列入榜上黑名单者不能当公务员”等规定。

这些年,人情冷漠、情感淡化以及心理丐化,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疾病”。除了功利性因素作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道德文化、精神文化等出现了断层。换言之,我们太注重对舶来文化、欧风西语的学习、膜拜,而对于传统道德精华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缺乏深入细致、系统完善的学习、借鉴和现代化发展。没有了“中学”这个“体”做基础,“西学为用”中的“用”就容易出现情感偏差、情绪漂浮、偏执和失衡,根基不牢,就容易出现动荡。

中国人一向重视孝道,政府动用权威性社会评价,以及奖惩措施,让更多人认识到孝道的深沉意义和厚重所在,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这种最起码的孝道文化都不能传承,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背离、疏忽和遗忘,就要受到舆论挞伐以及社会公众的谴责,因为这种行为已经对老人造成一定的创伤。有了这种“不肖子孙,人人不齿”的社会批评,那些振振有词的不良的孝文化,就会受到震慑、打压,而不得不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而让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体恤他人、以德为本的孝顺文化得到更多传承和发展。让现代和传统达成有效对接。

时下,随着政府对养老责任的逐步承担,不少人患上了“子女养老麻痹症”,总是将养老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认为“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落伍,认为自己需要工作、需要赚钱、需要发展等,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对老人缺乏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仰和爱戴,养老责任心和精神重视度降低,违背了传统的“孝文化”,这对养老事业也是一种损害。

设立“孝道红黑榜”,对上述不和谐现象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虽然社会流动在增加,就业和生存压力在增大,但作为子女,应该承担的养老责任却一点也不能减少,这种“反哺”也应该像老人当初养育幼小的我们一样,充满了温馨和温暖。将自我发展和父母养老、父母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才是一种更为和谐的发展;将自己的精神和爱惜父母、心疼父母,紧密融合的人,才是一个最有发展潜力的人。正因为这样,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鼓励子女和父母同住、与父母为邻,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所以,“孝道红黑榜”,可以认为是对养老事业的积极落实和推动。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也能像新加坡一样,积极推行“三代同屋售屋计划”,规定凡是多代同堂组屋的申请者,都享受优先分配和优惠售价权,像香港推出“孝心楼”,鼓励“长幼共融”,我们的养老文化、传统孝道,肯定能得到更为积极的传承和发展。

【编辑:修远】

积极心态

用积极心态突破思维瓶颈

用积极心态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积极看待事物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

用积极的心态迎接中学生活

积极心态早会

积极心态心得体会

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态训练

《用积极心态看待“孝道红黑榜”.doc》
用积极心态看待“孝道红黑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