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经

2020-03-02 04:49: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管理心经】

攻心借鉴传销的有效“激励,模式

传销模式据说在美国风光无限,在国内却是被禁止的营销模式。这源于国内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管,其异化变种后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自己做管理,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常无法有效的激励下属全力以赴的做事,我想这也是所有管理者头痛的问题。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中,对激励的探讨很多都停留在假设层面。操作性不强。但传销行业却能让传销者意乱情迷、神魂颠倒。其有效的“激励”模式,应当是其他行业借鉴的样板。

一、仪式化的管理

传销企业仪式化的活动很多。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潜移默化地被洗脑。比如反复呼喊口号、日常固定动作、例会、集会、拓展、忏悔、催眠音乐„„。从管理上讲,只有仪式化的东西最容易使人形成习惯。这正如宗教。基督教对教徒的管理也是由一系列程式构成的,比如:礼拜日、赞美诗、忏悔、读圣经、定期聚会、学习体会等。这些仪式化的东西,都让我们感同身受,相信冥冥中有一个万能的主宰——上帝存在。一个不信教者长期浸淫在一群信徒中,不与外界接触,自然而然容易神魂颠倒。实际上,一般的人意志大多不坚定,在一个固定化仪式中,一个人是很难把持自己的。

心理学定律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外化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习惯,只有习惯才是不需要管理和监督的,人会依自己的习惯非常乐意的去做某件事,而不需要强迫。仪式化的东西,就是通过重复的动作,强化人形成一种习惯。但对于传销组织而言,这种仪式化使参与者形成一种“迷信’’产品的习惯。

二、描述一个梦想

每个人在童年少年时,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但世道的艰难、竞争的激烈,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变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梦想虽被雪藏,但并未消失。而传销,却通过仪式化的活动告诉人们,只要做XX,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传销企业说,实现梦想的过程,又挣钱、又开心!在仪式化的活动中,反复诉说梦想,描述梦想,交流梦想,是传销者固定的工作。将梦想具体化,比如什么时间,多少资产,开什么样的车,住什么样的豪宅,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去

哪里度假„„一切都那么具体,好象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中间穿插着“爱”、“感恩”等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为追求财富包上了一些华丽高贵的外衣。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那些自我感觉平庸自卑的人。无一不在催眠术中寻找到梦想带来的快感。

三、多层次激励方式:

传销的基础当然是物质激励,而且是承诺短期走捷径的致富。说实话,一般人如果不是机会特好,要想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创业、打工,要想致富,成功率毕竞不高,因为社会财富的分配遵循金字塔原则:4:3:2:1,即只有10%的人发大财,40%的人居于社会底层。但是传销企业设计的这种步步扩展、层层突破的激励方式,让人觉得发财可以走捷径,快乐与财富可望又可及。如产品销售提成、返利、台阶返利、发展下线提成、钻石奖、出国旅游、翡翠奖、终身成就奖„„让人步步套牢,就象吸毒一样欲罢不能。

四、典型案例、典型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群体里永远看不到“成功人物\"。群体也就看不到希望。传销企业总是告诉我们,有哪些方式可以获得成功,哪些人获得了成功,这些人获得了成功后又挣钱又开心。那些“成功人士”总是亲临现场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成功之道。他们的演讲极富煽动力,让人如痴如醉。

五、突破自我设限

客观的讲,成功学是争议较大的学问。不过,在鱼龙混杂的成功学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它对改变人的自我设限起的作用很大。传销组织,对学员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学员突破自我设限,以饱满的激情与必胜的信心去做事。

一般而言,人总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生活的沉重打击,或遭遇变故等,人才会主动寻求改变自己。而传销组织能人为制造“痛苦\"、激发“幸福感\",让人行动。传销对人的自我突破,还有将人的“羞耻感\"与作人的一些底线化解,达到“不要脸\"的地步。俗话讲“人至贱则无敌”.将泯灭羞耻感而做的事说成是“爱”、“感恩”等,是传销组织最擅长做的事。

(盛斌子)

司考心经

《心经》读后心得

面试心经

麻将心经

心经读后感

面试心经

《心经》读后感

佛语心经

《心经》心得体会

南怀瑾心经注解

《管理心经.doc》
管理心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