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

2020-03-01 21:26: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不懂就要问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2 做风车的故事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

四、

五、

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5 神笔马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能根据问题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17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童思。

4.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懂得学了本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课后第3题,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

3.初步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童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马良,他有一支神笔。用神笔画出来的东西都是活的。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你们想知道马良这支神笔是怎么得到的,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请看课文。出示课题:23 神笔马良。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查字典。

(二)、教学生字,理解新词。

1、先让学生找出生字所在的句于,读一读,再说说带生字词语的意思,教师纠正。

犁(lí),犁地,犁字也可以作动词。

硬(yìng),不读g,反义词为\"松\"、\"软\"。

恨(hèn),心里恨,所以是竖心旁,右边是\"艮\"不是\"良\"。

监(jiān),\"蓝\"字去掉草字头。

扇(shàn),翘舌音。\"一扇门\",\"扇子\"。

旱(hàn),太阳高挂天空,地上干巴巴。

浇( jiāo),浇水要用水,左旁三点水。

杭(háng),\"杭州\",\"杭育杭育\"是吃力的叫喊声,一种劳动号子。

链(liàn),第四声,铁链是铁做的,左边金宇旁。

套(tào),\"套住\"。注意大字头下面有三小横,最后一笔为点,不是捺。

绑(bǎng),绑人用绳子,左边绞丝旁。

粗(cū),反义词\"细\"。

涌(yǒng),大诲涌起波涛。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人们争先恐后涌出大门。

斜(xié),倾斜,不正的意思。这里指船向一边歪斜。

咆哮(páoxiāo),形容海水奔腾轰鸣。

压(yā),压下去要用大石头.一点不能忘记写。

衙门,旧时官员办公事的地方。

吆喝.大声地叫喊。

2、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补充修正。

(三)、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l、

2、3题。

答案当堂反馈。

第3题答案:依然一仍然盼望一希望着急一焦急、紧张。

(四)、课外作业。

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知道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用\"因为……,所以……\"说说白胡子老爷爷送给马良神笔的原因。

3、读懂这部分出现的几个感叹句。

二、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l--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白胡子爷爷要送神笔给马良.

2、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白胡子爷爷要送神笔给马良,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因为马良有志气要学画画,而且又能刻苦学画,所以白胡子爷爷才肯把神笔给他。)

3、分别找出描写马良\"有志气要学画画\"和\"刻苦学画\"的词句。

有志学画:\"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地走了进去\",\"气呼呼地说:……\"。

刻苦学画:\"用树枝画\",\"用草根画\",\"见到什么就画什么\"。

4、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各自说,指名说,自愿站起来说。

5、找出第1---4自然段中带\"!\"的句子,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①我偏不信,穷娃子连画画也不能学!(气愤、坚决的语气)

②我才不呢!我专给咱穷人画!(坚定、轻视的语气)

③我多么盼望能有一支神笔啊!(急切、渴望的浯气)

④马良真高兴啊!(高兴的语气)

①奇怪,公鸡活了!(惊奇的语气)

完成课后第3题第(1)小题,答案做在(作业本)第4题第(1)小题上。

(二)、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作业本》第1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内容。

2.带着课后第1题的3个小问题学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讨论马良学画画的目的。

上节课我们知道,白胡子爷爷之所以把神笔给马良,是因为马良下定决心要学画画,并且刻苦地学画。老师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谁知道这个原因是什么?(马良专给穷人画。)

(二)、讲读第5--14自然段。

1、默读第5--14自然段。想一想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马良画(什么),帮助(谁)(做什么)\"句式简单地把一件事说清楚。

3、教师总结交流结果。参考答案如下:

①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头耕牛,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

②马良在监牢里画了一扇门,帮助乡亲们选出监牢。

③马良画水车,帮助农民浇地。

④马良画海、画风,掀翻了大官们的船,为民除了害。

4、上述四件事,哪几件是写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的?哪几件是写马良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

5、谁能把马良用神笔惩罚大官的经过说一说?(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说一段话)

三)、课堂作业。

课后第3题第{2}、(3)小题,答案做在(作业本)第4题第(2)、第(3)小题上。

作业反馈:

第(2)题:\"想夺回神笔\"几个字表现了马良的机智,\"给你画一回\"是假,夺回神笔是真。

第(3)题:\"金光闪闪,满山是金子\",表示金子非常多,非常诱惑人,实际上是为了表理大官的贪心,为下文巧妙惩罚大官作了准备。

指名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

(四)、听写句子。

(1)找出描写大海的句子。

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

风更猛了,海咆哮起来,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

(2)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一练。

(3)听写句子。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故事完整地说出来。

2.摘录描写马良和大官神态的句子。

3.体会文章的中心:学了本领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教学过程:

(一)、分段说故事。

(1)自由读课文,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下列几件事中,你能清楚地说给别人听吗?

①马良向大官和画师要笔学画,却被赶了出来。

②马良用树枝和草根当画笔用心学画。

③马良得到了一支神笔。

④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头牛,帮助农民耕地。

⑤马良不肯用神笔为大官画金元宝,而用神笔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⑥马良用神笔帮助农民浇水,又被官兵抓去了。

⑦马良用神笔惩治了大官。

(二)、故事能手大赛。

(三)、小组讨论。

主题:马良画画为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中的问题。

板书建议:

23、神笔马良

盼笔

——

得笔

——

用笔

(对于长课文板书的设计主要与学生共同理清思路,剩下大量的空白让学生去自由发挥)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查看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北极的特点,搜集白鲸及《蓝色多瑙河》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导入课文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zhāo wán hán jiānyìng yōu yǎ qì

召唤

顽皮

寒冷 坚 硬

优 雅

奇迹 冰区

jīng jǐ liè

záo

zhèngfǔ

yuán

白鲸

脊背

猎人 凿开

政 府

援助

2、共同讨论该如何记住生字

3、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好看?

(练习书写)

4、重点理解词语:召唤顽皮坚硬优雅脊背

5、选词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招()玩()坚()雅()区()

召()顽()竖()准()医()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听声音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整个课堂设计我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目标,将学生收集的大量资料和自己整理的大量资料作为“知识大餐”供学生“享用”,确实达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破教材局限,使学生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老师们听了课后,整体感觉还不错,觉得课堂设计比较“新”、“活”,但课文学习还不够“实”,朗读训练还不够到位。怎样解决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在时间上反映出的矛盾?这是我今后要探究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阅读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

六年级上册语文选读课文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默写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总汇

《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