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2020-03-03 05:33: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大批境外企业的涌入,使作为支持工业的模具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我们应该正确对待2005年底将面临的经济不景气,人员失业,企业破产的事实。但这并不影响模具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空间。模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这就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具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对省内外多家企业(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进行了有关企业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根据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与模具专业建设的要求,现形成以下关于模具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开展专业市场调研的指导思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模具加工行业正向着快速、经济、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对我们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针对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对用人的建议、要求,调整专业方向,培养出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

二、模具行业中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我们走访对象主要是沿海地区的企业,如青岛海信、山东唐骏欧龄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万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歌尔电声有限责任公司、寿光泰丰集团等十多家企业,分别与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模具加工车间主任、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本校毕业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员接触;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调查发现:模具技术人才在机械、电子、信息、塑料等产业有大量的市场需要。进入21世纪,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从大多数从事模具设计到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模具设计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必须走向模具制造等操作型岗位。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制造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因此,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模具制造管理岗位、调度岗位上。

三、围绕行业岗位需求,开展调研工作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加工行业的对人才新要求与课程的影响等。本专业必备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和维修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模具加工、装配、

维修试模工作,也能参与一般的模具制造行业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训,按专门化的培养方向分别可以担任以下岗位群的工作:(1)模具制造的数控加工人员;(2)模具制造的普通机床机加工工人;(3)新产品开发中模具、工装夹具的开发设计人员;(4)车间技术员,车间工艺员;(5)模具钳工;(7)模具维修工;(8)塑料模具生产制品行业的挤出工、注射工;

2.调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

这次调查发现,对中职模具专业人才的能力,以下的基本能力仍然的必须的,即通常所指: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的心理特征。以上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是指完成模具加工、设计活动所具备的综合本领,它可以分解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1)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理解与应变能力;计划实施、安排及自我检验与评估能力等。(2)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新技术捕捉与检查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3)专业能力,是一种专门的独特的能力。从工作过程角度分析,专业能力是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针对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在发生一些

变化或调整,主要是对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侧重点有所变化。专业基础能力是该行业岗位群中各个专门化岗位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机械制图绘图和识图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及金属材料选择能力、使用机械设备及加工能力、强度校核能力、塑料材料识别及合理选择能力等,都属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各类基层技术人员、数控加工人员、机加工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加强。如模具设计能力、模具拆装、装配能力及电加工能力、数控编程及模具加工能力、兼制品成型能力、使用塑料设备加工能力等。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及模具基本知识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中的要求,其次是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编程、电加工基础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之是对CAD、3D软件使用能力的要求。

3.开发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课程

由于近年来,模具及模具加工设备发展迅速,加工中普遍使用数控电火花机加工机床、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机床等先进高速加工设备,因此,在课程开发上应注意跟上行业发展的要求。如增加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模具制造技术及实训、模具拆装实训、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

四、结论及调研后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1.调整该专业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职业道德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从事生产第一线模具技术性与制造;数控技术性与数控机床操作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知识;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加工编程、模具制造工艺、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等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数控技术等相关其它知识;

2)专业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识图能力,具有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及模具制造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编程,维护及操作的能力;

3)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中级工具钳工、中级普通机械加工(车、刨、铣、磨等)、数控车床等操作职业资格证书。

2.依据综合职业能力,开发设置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水平的要求与影响,使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职业能力与客观需求相适应,同时兼顾到毕业生未来竞争与发展需求,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为主线,通过课程内容的组合与配置,既要为学生铺就宽厚的职业基础,又要满足毕业生所从事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术的需求,课程的组合形式体现综合化与模块化,减少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缺乏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根据各课程的不同特点,增加实训教学的份量,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强化知识

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教学的应用性、实效性。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能力。建议《模具制造工艺》课时应有所增加,而《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时计划减少,《冲压塑料成型设备》课时应有所下降,《数控加工编程》、《模具CAD/CAM》课时侧重点应当有所调整等。

整个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形式,这样学校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模块,使毕业生提高就业应变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符合新时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金融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doc》
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