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杂感

2020-03-03 10:2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从朱元璋被迫起义到崇祯自缢,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历史的长河里,永远不乏耀眼的人物,即使车轮滚滚,不曾停歇,这些明星一样的人物,依旧可以穿透沉积的尘埃,光彩夺目。

或许自己一直都是肤浅的,看待历史,大多数时候,只是知道,而不是理解,在上下5000年漫漫历史里,我更偏好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甚至三国时期,因为有太多的英雄豪杰而令人神往。对于明朝,除了昏暗恐怖的特务统治,惊世的发家史,朱棣夺位,郑和下西洋,知道的太少,也不甚感兴趣。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才明白自己的浅薄和历史的厚重:由无数人书写的历史,每一段都是血与泪的坚持和斗争的结合体,每一处都值得尊重。历史之所以这样走,自有它的道理,冥冥之中,前因后果,循环反复。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或奸诈,或刚正,或跳梁,或迂腐,他们都有自己的位置,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支撑中国5000年历史不曾间断,不断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人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情况: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乱政;日本侵华;仍然能够站立并战胜的原因: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节和悲悯!

历史不是残垣断壁、不是事件的堆积、不是索然无味的说教,其实历史本身很有趣、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这样说。从小就讨厌历史,史书读的不多,那些记不清的年代、记不住的人物常常让我头疼,然而《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另类的一本史书,作者以幽默、风趣、调侃的语气把明史娓娓道来,不急急忙忙也不拖拖拉拉。读了这本书再读其他的史书味如嚼蜡,这本书是我读完的的第一本史书,也是多年来给我感触最大的一本书,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写作风格:从心理的角度描写历史人物,从微小的细节探查历史的真相。

明朝,在史学界被认为是一个没落的朝代,从经济、国际地位的角度它也许比不上汉朝、唐朝和清朝;但是,作为历时近三百年的一个朝代,它定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觉不仅仅是在与历史对话,更是与自己对话,作者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从一个不经世事的学生转变成了一个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感悟一:朱元璋的哲学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就是朱元璋的哲学,在他那个年代这是成就霸业所必须的。与朱元璋同时代的枭雄还有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个人如果生在别的年代或许可以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但为什么最终推翻元朝的是朱元璋而不是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的处世哲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一个有野心的领袖将会带出一支有野心的军队。同时,给明朝埋下祸根的也是他的这种哲学:为了给朱允炆留下一个易于统治的帝国,他杀掉了能征善战的将军,从此明朝就一直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中国有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句话再适合不过了,在他的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明朝只有保家卫国之力量而无开疆扩土之气概。我们不能评价什么,因为每一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我们了解朱元璋的童年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种处世方法 了。

然而,我不得不说,这种哲学在如今这个社会已没有了立足之地,如果还有谁抱有这种心态,那么他就只能被社会抛弃;当今时代是一个提倡团队合作的时代、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时代,如今的哲学是我的不仅是我的,我的还是你的,只有互通消息,互通有无才能在这个信息充斥的社会掌握最新的、最真实的、最具实效的消息,因而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

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朱元璋的这种哲学并非完全失效了,在商业界这种思想依然有用武之地,他的这种思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狼性精神,一个人要想在商业界出类拔萃必须具有这种狼性精神,苏宁电器可以说是这种精神的领头人。

感悟二:故天将降见大人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明朝那些事儿》的开篇提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朱元璋,贫农;1328年至1344年放牛;1344年至1347年做和尚;1352年至1368年造反,其实在他造反之前他的父亲母亲哥哥被活活饿死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举起了反元的大旗,并义无反顾的坚持到了最后。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徐阶在成为首辅之前一度被压制,隐忍了十余年后终于一举成名。杨士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以致皇帝认为他属于中立派,其城府可见一斑,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其实历朝历代都不缺乏隐而后发之人。

当我目睹了太多太多的社会黑暗面之后,我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有才者不如有钱者,有钱者不如有权者,有钱有权者都可以归结为有关系者,就连中国最后一片净土——高考的圣地都被污染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得意之人;然而,正如物理老师说的,现在你可以找关系托人来获得一份工作,但是人最终是要靠真本事吃饭的。孟子说:故天将降见大人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读完了这本明史,我真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明朝自始至终哪一个内阁首辅不是几经沉浮,杨一清如此、徐阶如此、张居正如。所以,不要再抱怨现实的残酷,我们的先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感悟三: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是一样多的,当然给你的选择也是一样多的。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拿破仑说: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将领之所以是将领并不在于他的武艺多么超群,而在于他的智慧,在于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用通俗的言语简单的例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将军是怎么炼成的,可以说将军干的不是人的事,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几十万士兵的性命,决策正确,士兵将感谢上苍,因为他们又可以看见明天的朝阳;决策错误,士兵没有埋怨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生命在执行这一决策的时候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以前一直以为当领导是一件体面地事情,然而,《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当头一棒,责任与职位是对等的。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上学期成立了一个小组,举办活动之前他经常头痛不知道听谁的好,我想政府机构或企业的领导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吧,每当你有所动作的时候,你的下属、你的亲戚、你的领导、你的朋友等等一大堆人都会给你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意见,而没有人会考虑你的艰难处境,这些建议之中只有一个是对的,选择哪个抛弃哪个的难题就落在了领导的身上。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都个个能征善战,他们也打过无数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每场战斗战机只有一次,领导的任务就是抓住它,取得胜利。不论他们是如何取胜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相信自己是对的。朱元璋相信,所以他打倒了狡猾的陈友谅;朱棣相信,所以他绕过济南直取南京;徐达相信,所以他深入沙漠令蒙古兵闻风丧胆;常遇春相信,所以他一行十人追着几千大军打。

我相信我是对的,我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想。这是自信的体现、是智慧的象征,只有相信自己的直觉才能在几十个建议之中找到最好的,现在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晚一秒意味着丧失一次机会,犹犹豫豫无法取得太大成就,如何才能变快?永远相信自己是对的,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我相信我是对的,行动吧,机会稍纵即逝;我相信我是对的,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的就是对的!

感悟四:心灵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人最脆弱的地方是心灵。因为失业人们可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因为失恋人们可能失去生活的动力;因为父母双双离去人们可能悲痛不已,有谁能将心灵武装起来谁将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畏的战士,有谁能把心灵锻炼的坚硬谁将是这个世界最成功的英雄。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不是军队数量,而是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自古至今,有多少以少胜多的战斗 ,有多少以弱胜强的战役,心灵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不变的法则。

明朝武将有徐达、李文忠之流,文臣有三杨、徐阶、张居正之流,书中谈到,作者最佩服的人的排行榜,排在第一二位的不是开国大帝朱元璋,也不是万国来朝的永乐大帝,不是改革首辅张居正,不是徐阶,更不是袁崇焕,而是王守仁(王阳明)、于谦二人,为什么作者对此二人推崇至极,地位居然高于张居正,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于谦本是一名小吏,在明朝政府中聪明才智、心机城府决定称不上高深,然而没有他明朝的历史将改写。土木堡之战失败,明朝精锐尽失,皇帝被俘,蒙古军队兵临城下,国家岌岌可危,于谦指挥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在没有丝毫优势的情况下紧闭城门,背城而战。胜则身国俱在,拜则身国俱忘。王守仁,不学正统儒学,苦苦冥思创立心学,一介文人让叛军、强盗闻风丧胆,一介文人思想的影响比整个明朝历史还长。王、于二人,一个平定天下却不沽名取利;一个临危受命,以文臣之躯,抵挡数万蒙军;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气节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如果以武器定胜负,王、于二人定败,可事实是他们完胜,他们胜利的根基是民族的气节,是中国人不可战胜的力量来源!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无论遇到多么的的困难,有多少人攻击你,只要有两样东西,就一定能够胜利,那就是信仰和良知。”正是凭着这个,夏言击败刘瑾,徐阶斗下严嵩,忍辱负重,终成就一番伟业,永远不要责怪上天的不公,如果经受不住它的考验,又如何能名垂青史。

今天,我们依然要说,纵然你身价过亿,纵然你权利巨大,但只有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历史是一位好客的主人,但她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反客为主,历史有她自己的规律与法则,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都必须遵从,企图改变这种法则的人终会被它所惩罚,200年的明史,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时一段篇章而已,然而历史,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断重演,下一段历史的书写者,正是握着笔的我们,在这浩瀚星河里啊,感悟历史、感恩历史、感受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杂感.doc》
明朝那些事儿杂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