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实验报告

2020-03-03 02:2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

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目的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而非法的逃税行为往往严重的损害了税收管理,并导致税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偏离税收立法所确定的目标。在我国,逃税问题非常严重,给国家经济秩序和税法体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大量的逃税还将优势资源转向地下经济,影响合法经济的顺利增长。探讨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对于保证财政收入的时限、满足公共支出需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企业逃税的相关资料。

2、阅读、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

3、根据实验数据及资料,对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进行研究。

4、得出实验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收集实验数据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2001年3月10日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票面金额为15000元,到期日为该年9月9日。现甲公司因资金需要,于该年6月10日到银行申请贴现,月贴现率为6‰。若甲公司收到的乙公司商业汇票是附息的,票面利率为年息10%。

实验报告

通过会计报表的审查透视企业逃税行为

一、逃税审查综合案例——商业汇票贴现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2001年3月10日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票面金额为15000元,到期日为该年9月9日。现甲公司因资金需要,于该年6月10日到银行申请贴现,月贴现率为6‰。 正确的计算为:

贴现天数:6月10日-6月30日 21天 7月1日-7月31日 31天 8月1日-8月31日 31天 9月1日-9月9日 8天

合计 91天

贴现利息:15000×6‰×91÷30=273(元) 贴现金额:15000-273=14727(元) 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1)不带追索权时: 借:银行存款 14727 财务费用 273 贷:应收票据 15000 (2)带追索权时: 借:银行存款 14727 财务费用 273 贷:应收票据贴现 15000 若带追索权的票据到期,对方履行承诺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票据贴现 15000 贷:应收票据 15000 假设上述甲公司收到的乙公司商业汇票是附息的,票面利率为年息10%。

则:票据到期值:15000×(1+10%×180÷360)=15750(元) 贴现利息:15750×6%0×91÷30=286.65(元) 贴现金额:15750-286.65=15463.35(元) 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不带追索权时: 借:银行存款 15463.35 贷:应收票据 15000.00 财务费用463.35 (2)带追索权时:

借:银行存款 15463.35 贷:应收票据贴现 15000.00 财务费用463.35

二、案例分析

税务人员对甲公司的流动资产项目进行审查,根据正确的计算方法审查企业是否正确进行核算,重点审查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科目。

应收款类项目是根据期末余额填列的,它们处于待结算过程,关系到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和税收、利润的隐匿。按照银行结算制度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结算往来业务,都应及时办理债权和债务的结算,不得长期拖欠。待结算款项一般不可能直接发生纳税义务。因此往往被企业用来隐匿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逃避税收负担或长期拖欠国家税收。

稽查时,应注意分析以下问题:第一,应收款类项目在结算期有无迅升急降变化,若有,则要注意有无不符合制度的核销与转销;第二,与上年同期数及生产规模对比,审查其周转率与坏账率,看其有无隐瞒回笼货款的情况;第三,对坏账损失实行备抵法、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设立“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坏账损失的企业,应将“坏账准备”项目的金额同企业应收账款的年初数、期末数相比,看其是否超过了规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

三、实验结果总结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的必要性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性报告文件,它是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款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的必要资料。纳税人应按税法规定,按期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

审查和分析会计报表是税务稽查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税务稽查都是从审查和分析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开始的。通过会计报表的审查分析,一方面可以概括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期间的财务状况、资金状况和获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报表各式各样指标与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疑点,明确稽查重点,缩小稽查范围,有利于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和质量,使稽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企业会计报表的审查分析

在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具体审查分析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历史资料和征管机关平时掌握的情况,首先审阅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各报表之间以及报表各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的数据是否相互吻合;然后运用平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将表中主要项目的绝对数或相对数与前期、历史先进水平及同类型企业的相关数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发现矛盾,为进一步稽查提供重点。

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查分析,主要是对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审查分析。必要时,还应稽查分析其他会计报表,如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主要业务收支明细表或有关业务报表、统计报表等。

(1)现金流量表的审查分析

税务稽查运用的目标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充分了解企业的总体状况,及时发现疑点,确定检查重点,排除或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运用范围可以贯穿税务稽查的选案、检查、审理过程中。

审查的方法主要有: ①审阅法。审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其他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审核报表反映的有关经济业务是否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

②计算法。审查现金流量表上各有关项目的数字是否正确、各报表间的数字是否一致,与前期会计报表上的有关数字是否相符。

③分析复核法。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税务稽查的主要方法,是对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这其中又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实施税务稽查,必须对企业的总体经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加以测试。首先可以根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反映的数据情况判断该企业总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对一个现金流量为较大负数的企业而言,承担着超出一般企业更多的经营风险,也增加了其偷逃税的可能性。这时稽查的重点应该放在完整性的检查上,即检查其是否存在瞒报或推迟实现收入、虚构加大成本费用等方面。其次对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比例进行总体分析,确定检查的重点领域。并根据各类现金流量的不同质量制定相应的检查实施方案。如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多,则在企业所得税检查中应更多地关注该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发生额及余额的变化情况。

①对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检查分析

A、与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有关直接对应关系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检查时可结合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及有关备抵科目进行。通过存在于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数值上=营业收入(含销售材料等其他业务收入)-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到的款项扣除退回的本期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余额+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在本期收到的现金+本期预收的账款,在运用会计科目余额进行计算分析时还应考虑有关备抵科目的影响,以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真实合法性。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检查时,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审查可以结合“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存货及应付往来账款进行,对没有支付现金但已列入成本的存货应向前延伸检查其购货合同协议、购货发票、装运及入库凭证来证实其真实性。

B、对“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的检查主要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提供直接的数据资料。该项目反映的是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不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和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费用。只要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金额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资料中的职工工资及相关费用明细表的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就能确定其工资及相关费用的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标准。

C、对税金的检查可直接与“收到的税费返还”和“支付的各项税费”相结合,与已交税金会计科目相核对。

②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检查分析

本项目涉及到增值税的是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处置,对购买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是否列入了进项税额(税法规定的特殊情况除外),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否计提增值税,免税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对企业所得税要关注其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准确,税法与会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致,投资所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列支是否与投资所支付本金相匹配,根据现金流量表该大类提供的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可与上期的报表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找出原因。

③对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检查分析 筹资包括吸收投资和借款,要检查筹资费用的支付是否合理,利息的列支是否符合税法相规定的条款。特别对“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检查要结合有关明细账进行分析检查并要审阅相关的股东大会的文件、借款协议,更加可靠地确定费用列支的合理性。

④对现金流量表中的补充资料项目数据的检查分析

补充资料项目中一些项目可直接与企业所得税中的成本相对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而对“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等要注意税法与会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而且这些项目的估计金额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纳税人往往利用该类科目进行人为的调节,而通过填报反映具有真实现金流入、流出使该类问题很容易暴露无遗。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等此类项目结合前面的分析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出纳税人的真实经营状况,同时也能从现金流量表直接入手进行实质性检查,有效地发现其中存在的税收问题。

(2)资产负债表的审查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财务趋向和未来潜在盈利能力的重要报告资料。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可以掌握企业资产运用的状况,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评核企业的筹资能力以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状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了证实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合法性,从而为进一步审查企业有无偷税、错纳税款和违反财经纪律情况提供线索。

①平衡关系的审查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资产列示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方。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原理,资产总额应恒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审查分析时,如发现左右两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业在核算中有错误;如发现同栏各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计数不相等,则一般是其中某些项目计算填列有错或原始资料不平衡,应在具体分析后找出稽查重点,查明原因并调整账务。

②表中数据来源正确性的审查分析

在核实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应区分以下四种情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A、“年初数”和“期末数”的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栏内“年初数”各项数据是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的;“期末数”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是根据当期各项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的。稽查时,可采用抽查法复算表中的数据来源,看各项目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看有无随意合并或分设账户增减余额,而影响税收的情况。

B、对根据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核对。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审查时应注意是否将一些应剔除的因素剔除,如应收票据中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等。

C、对需要根据有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及合计数额进行核对。如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等项目。

D、对需要根据总账或明细账汇总、抵消或分析后才能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相加或相抵及分析后的数据相核对。如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长期投资、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

③有关项目的审查分析

对资产负债表除了审查平衡关系、填列数据是否正确外,还需要观察涉及税利的有关项目数字有无突增突减情况,从中发现疑点,这是审查分析资产负债重点。审查时,可按资产、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分别进行。

A、货币资金的审查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项。其中,企业现金包括人民币和外币;银行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货币资金舞弊行为,一般可能有以下三种: a.侵吞货币资金收入。 b.伪造货币资金支出。 c.冒提银行存款。

其中,侵吞货币资金收入最为普遍。

现金审查,应由出纳员当场实地清点。查账人员应特别注意,现金盘点过程中有无临时用借条充抵的现象。银行存款审查,主要是根据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和年末银行存款账户的结存额和银行送来的对账单进行账目核对,以确定企业银行存款实际结存额。 B、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审查

a.应收账款审查。应收账款审查,首先要把资产负债表中该项目数额与应收账款账户的年末余额核对相符;其次,把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与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的年末数之和加以比较,看两者是否相符;最后,根据各明细账所登记的发生额,与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加以核对,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是否正确。如果受审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审查,则可采用抽样审查方法进行,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b.应收票据的审查。应收票据的审查,首先应把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与应收票据账户的年末余额,以及应收票据账户年末余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年末余额之和,进行相互核对,看其是否相符;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明细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核。

C、存货的审查

存货审查,主要从两方面人手:

a.存货数量的审查。由于存货所包括的内容有多种多样,因此,不同种类的存货具体数量的审查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存货数量审查往往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b.存货价值的审查。审查存货计价标准和成本计算方法以后,查账人员就要审查存货的价格。需要注意的是,要分清受审查单位采用的存货核算方法是永续盘存法,还是实地盘存法,然后,再根据各种存货的特点,对存货价格进行逐一审查。审查时,应根据各种原始单据和企业经营的有关会计记录,与上期数据比较,看存货价格有无很大变化。若有变化,则应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找出不合理、不合法的因素,对账目进行调整。

D、长期投资的审查

查账人员在审查企业长期投资数额时,首先应逐一检查长期投资项目的原始凭证(如协议和证券),看原始凭证中所载金额是否与账户、报表中一致;如果是实物投资,看其计价是否正确。查账人员如对其中有些情况产生疑问,可以通过向接受此项投资的单位发函询证,加以核实。

E、固定资产的审查

查账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固定资产进行认真审查: a.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b.目前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c.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具体构成。

d.折旧计算中,固定资产残值和清理费用的估计金额和年折旧额的计算。

F、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的审查

由于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无从实施实地盘点,也无现成价格作为参考,所以,无形资产通常只能以取得时的成本为估价标准。对被查单位开办费的审查,首先应该从开办费的组成内容人手,根据开办费的原始凭证,逐项审查。尤其要注意企业筹办期与开始生产经营日期的界限,以防被查企业将开始生产经营后的有关费用列作开办费。审查中,如果发现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应及时予以调整,并在查账报告中加以说明。

G、流动负债的审查

流动负债,是指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目前,企业的流动负债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项目。由于流动负债偿债期限短,又对企业资金营运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查账人员在审查流动负债各项目时,应结合各项流动负债的特点进行。

a.应着重审查各项流动负债的合理、合法性,注意有无遗漏或虚列流动负债项目。

b.应重点审查各项流动负债的归属期。 H、所有者权益的审查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在企业中所享有的产权(也称权益)。或者说,企业的资产总额扣除其负债总额后的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目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对实收资本的审核,查账人员可以根据验资结果,与验资报告书加以核对,看两者是否相符;若发现问题,应详细查找其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对于其他所有者权益,查账人员应审核其账户余额与资产负债表中该项目的数额是否一致。

C、运用财务评价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偿付能力进行分析 a.资产负债率的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全部负债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的指标。若资产负债率过高,则反映企业经营负债较多,其经营风险较大。

b.流动比率的分析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但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可能是由于存货过高所引起的,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在200%左右较为理想。

C.速动比率的分析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余额,因为存货的变现能力相对于现金、银行存款和债权来说要差得多。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它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直接偿付能力。在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应达到100%,才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

d.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赊销收入净额占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其中赊销收入净额是企业全部销售收入减去现销收入和销售退回、折扣、折让后的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该比率高,说明企业回笼货款快,资金周转能力强。当这一比率远高于基期比率时,应重点审查其销售收入有无足额纳税。

e.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它是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过量的指标。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能力强,销售能力强。若当期比率远高于基期比率,但销售收入下降,就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问题。

企业的偿付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资金配置状况。资金实力雄厚、配置合理的企业,其偿付能力一般也较强,也就是说,偿付能力的强弱,是企业资金实力和资金配置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3)利润表的审查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利润(亏损)实现情况的报表,按月编报。通过对利润表的审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企业的盈亏;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利润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企业损益项目的分析,可以测定企业损益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通过对利润表中各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的构成、影响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等。

目前的利润表分为产品(商品)销售收入、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五部分。稽查时,应按照利润表的构成因素、计算过程和表列项目,重点审查分析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

①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审查分析

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包括企业销售产品(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两者都应包括从购买方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影响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变化的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对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审查。对销售数量的审查,应结合当时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产品(商品)数量对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审查有无销售产品(商品),不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漏报销售数量的情况。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销售价格进行审查,查明有无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②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分析

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审查销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审查期末库存产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确,因为销售成本结转不正确,必然导致库存产品(商品)数量和成本不实。审查时,可将核实后的期末结存数量按产品(商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应保留的库存产品(商品)成本,并与账面数相核对,如大于账面数,则说明可能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稽查。

③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分析

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的变动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税法变动,税率调整;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商品)产量结构变动;三是企业申报不实。审查时,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平均单位税金”数额与上年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且税率和产品(商品)结构没有变动,则说明税金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此外,如发现期末数额较大,还应注意有无前期欠税或属多提的税金,销售税金中是否包括了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他税金。

④产品(商品)销售利润的审查分析

产品(商品)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审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比上期有无增减变化,在利润表中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时,可将本期的销售利润率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如变化较大,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并无多大变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的问题,应作进一步稽查。

⑤管理费用的审查分析

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类费用通常相对固定,稽查时,如发现有突增现象,应着重审查企业业务招待费是否按规定标准列支,提取坏账准备是否符合规定等。

⑥财务费用的审查分析

财务费用是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和相关的手续费等。稽查时,应注意有无将为购建固定资产、工程物资而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计入了当期财务费用。

⑦营业外收支的审查分析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审查时,应对其具体内容逐项进行严格审查,特别要注意营业外收支的合法性。如果营业外收入项目金额过大,就要注意是否有应列入“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收入直接转列为营业外收入,导致漏报销售税。对营业外支出项目,则应重点审查是否严洛按国家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列支,有无将不应列入营业外支出的费用列作营业外支出。对一些比较固定的经常性支出,平时一般变动不大,如有异常情况,则应查明变化的原因。

⑧利润总额的审查分析

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对利润总额的审查,除从绝对数上分析其突增突减的变化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来分析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的变化程度,为进一步稽查找出线索。

A、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百分比,它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指标的高低反映资本金获利能力的大小。通过对资本金利润率的分析比较,可以观测企业资本金使用效果的好坏,投资者获利的多寡,进一步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力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增加企业收入。

B、销售利税率

销售利税率是利税总额与销售净额的百分比,它用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销售利税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国家提供的税收越多,贡献越大。在分析这一指标时,如果企业在售价、销售量和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等方面没有多大变化而利税率降低时,就应注意审查营业外收支或其他费用项目。

C、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通过这一指标,可以考核企业资金耗费的经济效果。稽查时,通过对不同时期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揭露企业违反成本开支范围,提高费用开支标准,乱挤成本、虚报费用等违反制度的现象,为进一步稽查提供线索。

对利润表的稽查范围较广,除结合账簿资料重点稽查以上项目外,还要注意审查其各个项目的明细表,如利润分配表、生产成本计算表、销售成本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明细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投资收益明细表等,看其收支范围是否合理,有无隐瞒收入、多列支出情况,将各明细表与利润表有关数字核对,看其是否相符。

(4)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审查分析

财务状况变动表也称资金来源和动用表,按年编报,是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编制而成的。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取得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去向,可以提供企业在当期内营运资金的流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可以发现企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是否合理。

在对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审查分析时,首先要从外观上看报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或者符合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原理,然后按照该表的编制资料、计算方法和编制要求稽核有关资料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该表下列项目直接涉及计税所得额或所得税额,应作为稽查的重点。

①核对流动资金来源项目

将“本年净利润”与利润表中“净利润”核对;将“固定资产折旧”与“累计折旧”账户核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有关内容核对;将“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和“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减清理费)”项目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对;将“增加长期负债”项目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收回长期投资”项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核对:将“资本净增加额”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的年末数与年初数的差额的合计数核对。

②核对流动资金运用项目

将“利润分配。的各个项目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各个二级科目核对;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额”项目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核对;将“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项目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核对;将“偿还长期负债”和“增加长期投资”项目分别与“长期负债”和“长期投资”账户核对。

③审查表的右方流动资金各项目变动情况是否真实可靠 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是以资产负债表各有关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列示的,为了全面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增减变动的产生原因,便于财务分析,对不直接影响流动资金增减的某些项目,也不能过于忽视而不进行审查。

④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通过审核无误的报表数据,考察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一是审查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分析企业重大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财政制度要求,是否合理运用资金,有无运用不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二是分析流动资金本年增减变动的原因,主要考核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增减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正当;三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重点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化,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这一差额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从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编制正确的稽查,也可以起到验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是否正确的作用。

逃税

旅游业逃税特点及税务稽查方法

实验报告填写方法

判断推理方法总结

接触网故障判断方法

水晶灯材质判断方法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灭火器质量判断方法

车距判断方法

企业实验报告范本

《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实验报告.doc》
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实验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