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娣助人为乐事迹

2020-03-02 04:50: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助人为乐)曾凡娣:新余市志愿服务的领头雁

——全国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新余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编外部长曾

凡娣助人为乐事迹

曾凡娣,58岁,新钢公司退休工人,新余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部编外部长兼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是“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和“终身红十字志愿者”。

因“凡娣”音似“凡提”,且经常骑着“电驴”四处做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凡提”。 “阿凡提”是我市红十字志愿者的榜样,已成为我市公益战线的一张名片。2008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感动新钢好员工”、入围“中国好人榜”、“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终身红十字志愿者”、“新余市妇女儿童慈善奖先进个人”。

哪里有灾他就心系哪里

“5•12”汶川地震时,曾凡娣承接的一项水电安装工程还未完工。他看到电视上播出汶川地震的惨状,心急如焚,对业主说:“工钱我不要了,灾区等着我帮忙呢,你再请人吧!”

2008年5月20日,曾凡娣抵达了四川绵竹灾区,和来自其他地方的12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大爱”援建医疗队。他和队友每天早上8点钟出发,身上背着20多斤重的医疗物品,走

三、四十公里路,搜救被埋压人员,救治受伤人员。刚去灾区的头几个晚上,只能睡露天、吃饼干,连饮水也只能小口抿。晚上回到营地后,他还去绵竹临时医院,帮病人擦身体,做按摩,清理大小便。在灾区,他们医疗队创办了“大爱德智帐篷小学”,让灾区的孩子们没有因为大灾而落下功课。此举获得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在灾区的20天里,他三次与险情擦肩而过,帮助10余名群众摆脱了困境,其中为80多岁的朱启发老人包扎踝关节时,发生了6.4级余震,旁边的房子倒塌,差点压倒了曾凡娣。

回家后,他一直心系灾区。7月1号,当月的工资发下来后,他又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再次前往灾区,这一去,又是20多天。两次奔赴灾区,他共自掏腰包一万多元。再次回到新余时,口袋里仅仅剩下10元钱。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曾凡娣“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我省仅有5人获此殊荣。

2010年3-4月,我国西南五省市遭遇历史罕见大旱灾,曾凡娣又坐不住了。他自费购买一台抽水泵,并带上两塑料桶净化水,坐火车赶往昆明灾区。他跟志愿者一起搬水、运水,把水和抽水泵送到灾民手中。

从云南回到新余的第二天,曾凡娣又得知“玉树地震”伤员大都送到了成都市人民医院治疗,他又立即前往成都,参加当地一个献血活动,当场献了400毫升血,之后就到病房照顾受伤者。

2010年5月,我市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新余火车站广场被淹,曾凡娣赶到现场疏通下水道,搬运和拼接桌子架人行桥,以便旅客进出。

2010年6月曾凡娣当得知抚州发生特大洪灾的消息后,又自备工具和干粮,携全家骑着摩托车赶赴抚州灾区,在安置点当起了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为灾民送饭送菜,就这样忙碌了10天。

进汶川、入曲靖、奔玉树、赴抚州灾区,曾凡娣总共花费了2万余元。

“芦山地震”后,他几次向市红十字会提出要去“芦山地震”灾区救灾,只因灾区志愿者人满为患而未能成行,尽管理解,但还是感到遗憾,就把精力放在支援地震灾区的募捐工作上,并带领全家捐款。

(曾凡娣在汶川灾区和美国志愿者一起护理灾民)

(曾凡娣在汶川灾区救出86岁的朱启发老人)

谁有困难他就想帮谁

曾凡娣一直喜欢“学雷锋、做好事”,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困难,他就会伸出援手。“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不求回报”,这是2012年刚受到曾凡娣帮助介绍工作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的求助者郑红玉给予曾凡娣的评价。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0岁那年,在出差途中,他看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赶时间从公交车跳下车时,不小心摔断了腿,立马把年轻人送到医院并掏出所有的盘缠为他支付了住院费,自己只能借当地邮局的电话,请求家人汇款过来“救助自己”。此事,感动了该邮局的工作人员,执意要把妹妹介绍给他。

1991年,曾凡娣的一名胡姓工友患肝癌住院,其爱人在农村照顾老人和残疾儿子无法抽身,曾凡娣便接下了照顾工友的重任,为工友擦身、接大便,这一照顾就是3年。受该工友临终之托,曾凡娣又答应照顾他的残疾儿子。忙完工友后事,曾凡娣四处张罗,帮工友的残疾儿子摆起了一个修鞋摊。

1995年曾凡娣退休前,在新钢公司干了30余年的水电工作,有着丰富的水电安装及检修技术,还懂一些家电维修、水电安装、管道安装等。热心肠的他因此成了邻里街坊的义务水电工,随叫随到,他都会免费帮助修理,遇到困难对象还免收配件费,被邻居们称为“活雷锋”。

2000年,曾凡娣在回家途中看到一起车祸,伤者被压在车底下不能动弹,此时救援人员还未到现场,曾凡娣看到后,不顾危险,一头钻到车底下,用双手扒开压在伤者身上的砖块、渣土,直到伤者送往医院。

2010年6月,曾凡娣看到媒体报道吉安一名14岁少年为抢救孩子身负重伤的事迹,立即赶往吉安市医院细心照料了见义勇为少年12天。

渝水区下村镇单身农民冯里根身患强制性骨髓炎,从颈椎到到脚全身关节僵直,多处皮肤溃烂。2012年以来,曾凡娣不仅经常赶几十里路到他家看望、帮助照料生活,而且帮他联系医院,请医生到他家义诊,陪同到省城医院会诊,接送到市里医院治疗,还帮他联系在新余市区租房子,找民政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为他设立彩票销售点和电话费缴费点,以便其兄弟、自己及结对帮扶的红十字志愿者照顾他,帮助他尽力自食其力。

多少年来,曾凡娣从未停止过助人的脚步。问他到底做了多少善事、帮助过多少人,他说自己也数不清楚,但会一直坚持下去。他说:“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和幸福,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即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快乐!”。他曾经帮助过的晏小红、郑红玉就主动请求认曾凡娣为义父。

带领更多的人做好事他感到更过瘾

早在2007年曾凡娣就第一个加入新余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他一直默默地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困难家庭、灾区等需要帮助的地方。对此,他并不满足自己一个人做好事,就动员和影响他的妻子、女儿、儿子、姐姐、干女儿、干儿子陆续加入红十字志愿者。女儿经常跟随爸爸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承担拍照、整理志愿服务资料等工作;干女儿系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队的骨干成员之一,经常参加演练,传授现场应急救护技能;干儿子经常为志愿服务活动免费提供车辆;妻子、姐姐和他一样都是献血志愿者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

者。

他感到更自豪、更有价值的是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做好事。在2011年3月,曾凡娣受新余市红十字会领导的邀请,成了一名专职红十字志愿者,并担任新余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部负责人兼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负责志愿者的日常工作,招募联系志愿者、筹集善款、组织活动等等。这时,他做好事的热情更加高涨,不仅亲力亲为做好事,而且尽力组织志愿者一起做好事。虽然没有报酬,但他坚持每天上班,还经常加班加点、乐此不彼,经常由家人送饭到办公室。

仙女湖区河下镇划江村村民赖世华患声带萎缩症,说不出话,多年有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想法,但因世俗观念和儿女孝顺等因素,做不通妻子儿女的思想工作。曾凡娣得知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上门做他妻子儿女的思想工作,最终帮助赖世华实现了的愿望,成为捐献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康盛社区居民孙秀兰患有内风湿关节

炎,关节严重变形,行动极为不便,家庭困难,曾凡娣组织红十字志愿者与她结对帮扶,红十字志愿者的行为感动和影响了她,并帮助她做通了丈夫和女儿的思想工作,她也成为捐献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

5月10日,新余学院、市红十字会、市人防办将联合组织新余学院学生开展地震疏散演练活动,在筹备工作中,曾凡娣7次深入学院商量演练方案、带领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培训、指导、训练新余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队,有时夜以继日地工作。

曾凡娣对公益事业痴迷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让许许多多的人敬佩不已,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有数名红十字志愿者也近乎成为专职志愿者,如江西文明网“身边好人”候选人李超就是其中一人。两年来,在他的爱心感召下,我市红十字志愿者有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红十字志愿服务深入养老福利机构、学校、企业、社区、街道、农村等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开展红十字知识宣传、扶贫助困、敬老助残、捐血献髓、捐献遗体器官、自救互救、心理援助等活动100余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播稿件近200余篇(条),散发宣传资料4万余份,捐献造血干细胞登记入库1758人份,为困难对象筹资近6000元,进行老年介护理念传播和技术传授50余次,与困难对象结对帮扶7对,开展公益性救护培训8200多人次,组织应急演练活动6次,为156人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同,已成为新余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涌现出大批优秀志愿者和星级志愿者,打造了响当当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为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建设作出了积极地贡献。

其实曾凡娣的生活并不富裕。“家贫并不可怕,怕就怕没有爱心,帮助他人是在为自己积德。”曾凡娣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经济上帮不了,就用精神和体力去援助,我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当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永不后悔!”

这就是曾凡娣,一个时刻铭记“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人。他就像一团火焰,燃烧在我们身边;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大家的心;像一面旗帜,总是冲在最前面。(作者:梁颖)

曾凡娣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包召娣事迹

助人为乐包召娣事迹

曾凡娣志愿服务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事迹

助人为乐事迹

《曾凡娣助人为乐事迹.doc》
曾凡娣助人为乐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