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

2020-03-01 18:09: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

2010年5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1年7月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2011年12月在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指出,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社会尊重。这些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性。

一、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增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经济发展正从以依赖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依赖智力人才资源为主。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 1

展的基础,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资源已上升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和资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直接的动力源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又一重要内涵。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品德高尚、掌握知识、能力较强和业绩突出的人。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不能唯职称、不能唯资历、不唯能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要自觉地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看这个人实绩如何”。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

“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另一重要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就是立足于人,理解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保护人才、用好人才,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

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然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时常存在埋没人才、浪费人才的情况发生,尤其是有些管理者在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物质投入重于人才投入、资源开发重于人才开发。二是论资排辈,学历当关,年龄划线。尤其在人才的评价和使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历上唯高、职称上拔高、使用上苛求高的“三高”现象。三是在管理上,不适应人才成长规律。很多管理者不愿对外开放,总是习惯于熟悉的工作环境、熟悉的人才结构和熟悉的工作方式,结果,思想观念逐渐僵化,工作模式逐渐老化,人才队伍逐渐退化,领导能力也跟着弱化。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须打破思维定势,跳出理解误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二、树立科学人才观,促进党校教育事业发展

党校作为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正在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同时,党校的教师队伍正在教学、科研及提高全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人才对党校来说至关重要。

(一)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1)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在党校教育资源结构中,拥有足够数量高质量的教师,是发挥党校教育功能的决定性条件。在党校所有的资源中,教师人才资源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缺少了高质

量的教师,就办不成高质量的党校。对此党校采取了聘请和引进同时进行的方法。一方面聘请市委党校、高校及其他区兄弟党校的名师来党校兼职授课;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考引进一名年轻教师充实党校的师资队伍。所以,要推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党校教师人才的强势集结为着眼点,把优秀的教师人才吸纳凝聚到党校教育的讲坛上来,形成党校独有的教研优势,才能以高水平的教研保证高质量的培训,不断提高党校办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声誉。

(二)要增加投入培养人才。

对党校教师的培养应该有两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政治着力点,就是要对党校教师政治立场的坚定性、社会发展的敏感性、思想演进的方向性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及时的矫正,有意识地强化党校教师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对党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二是业务着力点,就是要为教师的学习“充电”、知识更新创造条件,开阔教师的思维视野,保持教师理论起点的前沿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教师的水平代表党校的水平,教师的发展标志着党校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党校教师人才的发展,就没有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党校的人才发展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硬道理,因此,党校教师人才的发展是党校事业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党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术影响、经历经验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应当及时为党校教师人才学术能力、教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搭建继续发展的阶梯,为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聪明才智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否则,教师的教研能力就将受到限制,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就会造成党校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党校教育注重的不是既成知识的传递,而是思想觉悟的启迪、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党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始终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前沿。也正因如此,才要增加对教师再培训再教育的投入。

(三)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坚持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愿。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拘一格”的用好人才。对那些特别优秀、业绩出众的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采取优惠政策。一是不唯年龄。只要看准了是人才,年长的要用,年轻的也要用。二是不唯学历。既要重视学历,又不能搞学历崇拜。学历较高、能力强、能干事的人要用,学历较低、能力强、能干事的人也要用,但学历高、能力不行、干不成事的人则不能用。三是不论资排辈。讲资历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过于绝对化。对于真正有才干、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不能受排位前后影响,冒出来了就要大胆启用。四是在录取上可采取多种形式。考试的方式可以用,考察的方式可以用,考试和考察结合起来也可以用。不仅看“考才”更要看“干才”,不仅要考得好更要干得好。总之,我们就要跳出旧的观念、大胆创新人才使用的方法、机制,做到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各建其功,

让优秀人才能够走得出、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四)要放开手脚用活人才。

人才流动是人才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结果,要注意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专家曾说:“不要把人才当一个水库,应该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流向。”要用活人才,就要破除人才流动体制障碍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着力构建人才流动大通道。要积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送出去”主要是选派各类人才,特别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有潜力的人才,有目的、有争对性地组织参加各种高层次培训班,不定期地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和个性化学习,定期学习考察、交流挂职等。有些高层次人才在短期内培养不出来,只能请进来。“请进来”主要是进一步放宽门槛、提高待遇水平,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从而壮大人才队伍,创新工作模式,形成更大的合力,促进党校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树立科学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如何树立的科学人才观

改变观念,树立科学人才观

树立科学人才观让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人才观大家谈之“树立科学人才观”

树立科学人才观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新时期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doc》
浅谈树立科学人才观(征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