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03-04 01:2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几年多来,我校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效地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归因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以及中学生性发育的前 提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为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校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通过十余份心理测试表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通过班主任、家长及学生本人三方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性格、气质、情绪等)、学习(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考试焦虑等)、交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认知(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青春期心理(异性交往、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等)等多方面的心理状况,并针对重点年级(初一和高一)建立心理调查档案,使得家长、老师及学生本人都有所了解并引起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普遍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学习心理压力过大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包括学生自身在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施压,使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年轻的心难以承受沉重的负荷。面对眼前和将来的重重压力,面对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期望,必然会导致对学习的恐惧、甚至厌倦,导致思维迟纯,大脑疲劳、考试焦虑、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有26.56%的同学深感压力过大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学习、考试焦虑、学习自卑、厌学等。

2、自控能力较差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的“自我中心”与社会的认同矛盾使他们产生心理冲突,而不良的外界环境也是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如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的错误教育、学校个别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等,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障碍,甚至逐步走向自闭、恐惧、骄横、抑郁、攻击。具体表现为“情商”低,意志薄弱,自我调节心理能力差。在问卷调查中有35.94%的同学反应出如心绪浮躁,做事紧张冲动,性情孤辟,胆怯等等问题。

3、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

青少年正处在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缺乏认识,加上中学生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增强,而相对滞后的心理发育和不丰富的学业知识,以及浅薄的社会阅历与之便形成了很大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依赖之际,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承受挫折耐力差,自尊而又自卑,易走极端,形成多向复杂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在认知、情绪、交往等多方面的障碍。在调查中有36.6%的同学感到自己的人际关系

交往需指导,或感到对外界环境变化难以适应。

4、青春期心理困惑(性心理困扰)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少男少女身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由此导致的矛盾与心理不平衡常困惑着学生。他们有的对异性开始产生朦胧的情感,有的对性知识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有的对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产生抗拒与困惑„„在问卷中,有32.24%学生对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产生迷惑。 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环境,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创造性实践,确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高或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引起,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不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而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难以解决,有时还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确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制订“德化八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从1999年就开始制订实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就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各年级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等做了明确阐述和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规定了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高一:学习心理适应教育,情感教育,挫折心理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高二:学习心理知识教育,异性交往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挫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障碍的排除。

高三:学习心理知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异性交往心理教育,职业选择心理教育,应试心理指导。

2、多方齐努力,共同打开沟通的天空。

(1)在1999年4月12日,我校经过长期酝酿的“心理咨询室”正式面向学生成立,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信箱(心灵导航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灵导航热线)、“朝晖”播音室的“心灵细语”节目、学校宣传栏的“心灵之窗”板报和“心理健康文摘报”也开始运作,这标志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拉开序幕。“心理咨询室”的每天定时开放、心理老师的热情辅导使学生有了倾诉内心苦闷、化解困惑的最佳去处,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我的朋友,我的家”。由于“心理咨询室”的特殊性,它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要让学生信得过、放心;但同时它又是“开放性”的,要求与班主任联手共同辅导学生,要求与家长联手共同帮助孩子,这“两性”使“心理咨询室”不但能够引进来,而且还能走出去,真正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纽带。

(2)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我校政教处的组织下,还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和家长学校活动,利用座谈、讲座、阅读等形式向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寻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要求班主任在抓好班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学校与家庭共同去理解和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我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广泛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随时随地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

“心理健康文摘报”、校“朝晖”广播室的“心灵细语”节目和学校宣传栏“心灵之窗”板报,定期介绍心理卫生常识,解答学生的心理疑问,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宣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心理咨询中的典型案例反馈出来,扩大引导效果;临近考试期间为学生介绍如何沉着应考,减轻考试焦虑;讲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策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等。

(4)关注个别差异,通过信箱、热线电话、面谈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情绪和心理障碍;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学习困扰、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困扰和青春期心理困扰等专题团体咨询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因此,我校充分发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做到:①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必免由可缺乏自信心而产生重度焦虑。②使教法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避免因学习不得法,影响学习成绩而产生学习心理障。③在提问、测验或处理突发事件等过程中要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避免因此处理不当引起的师生关系紧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因热爱教师迁移到热爱其所教的学科。 这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4、指导家长,优化家庭心理健康。

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讲解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以家长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指导家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5、注重实践,以活动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为此,我们注重实践,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专场活动,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演讲比赛、郊游、文艺表演、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效应。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初步成效,在改进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所指出的:“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1、充实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内容与功能。

我校在实践中强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丰

富了德育的内容,而且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抑止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病,克服传统教育中违反教育规律的作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广播、板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建设性地为学生建构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同时,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改变传统“你讲我听”的说教方式,使德育内容更贴近生活,效果更为突出。

2、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1)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增进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家庭关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我是谁”、“如何做人”等问题,认真审视自己与他人的长短,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调整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自我与他人。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有教师、家长的配合参与,使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懂得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辅导孩子面对生活,从而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2)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排除困惑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树立起信心,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排除困惑的能力。如:学习心理辅导使学生能理性地分析自己学习的能力,针对个性特点调整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位接受咨询的高一同学,沉默、自卑、高度焦虑,有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找回了自己,通过几次咨询,他终于敢面对同学,较轻松地与他人交往了。

(3)“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心理咨询室”自成立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了他们渲泄情绪、重识自我、解除困惑、寻求心理平衡的好去处,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我的朋友,我的家”。由于直接贴近学生,便能够最快最易地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把问题处理在萌芽时期,同时也成为连接学生、老师与家长的一个纽带,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贴心人”。一位高三的女学生由于与家长少沟通而产生矛盾,当不愿回家时找到了“心理咨询室”,将烦恼与困惑交给了心理辅导老师,最后带着轻松与理解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1、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

教育本身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一群体实施教育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心,获得健康心理知识。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以“活动”教育为主,避免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注重调动学习的参与性,以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自律意识的确立。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主渠道

健康心理的形成,单纯依靠几次有限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几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学科教学中,用心理教育中的一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通过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获得学习的成功,使“教”与“学”和谐互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除学科知识教学以外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这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3、提高师资队伍的心理教育素质

目前我校有在校学生1500多名,虽然已有四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参加了两次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培训班”的学习,但却仍然不能适应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应加强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加紧师资培训,提高教学及实际心理辅导水平。

德化第八中学

2004年3月1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叙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讲座: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