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寻红色足迹

2020-03-03 12:0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访寻红色足迹: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来到西柏坡。从此,这个小山村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成了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10个月,是中另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赢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这个假期,我再次走访了西柏坡革命圣地,重新认识了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通过现场体验和教学,学习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增强了西柏坡革命圣地的直观认识和理论提升。理解了西柏坡时期我党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二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从西柏坡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和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所在。主要体现在: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如何实现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的转变?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折,共产党人创造了西柏坡精神:一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二是“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三是“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三是“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继续创业精神。同时,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如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建立了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完成了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等等。

新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总结和发扬,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是永葆我党执政的保证,共产党人尤其要紧握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1948年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特别强调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加强纪律性与发展民主结合起来,把加强纪律性作为由局部胜利过渡到全国胜利的“一个中心环节”,将一切可能和必需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并提出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共产党领导下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以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种在建立新中国的创举中所形成的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是一种体现党、政权、军队与人民群众的新型关系的民主精神。

64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指出“赶考远未结束”。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是我们党正在继续的“赶考”,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中国的改革就是党中央的“赶考”之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赶考”之路上,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为中国的改革之路添砖加瓦,为交上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而孜孜不倦。改革之路没有模式,发展之路没有借鉴,一切全靠一代代党的领导集体去摸索去创造。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搞清楚水的深浅,才不至于出现失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摸索中形成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按照小平同志指引的这一方向奋勇前进。使“赶考”路上的每一次“答卷”都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满堂喝彩。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集体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充分吸收改革创新带来的新鲜营养,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沿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勇前进,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一定会实现。

红色足迹

红色足迹

红色的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寻访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访寻红色足迹.doc》
访寻红色足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