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2020-03-03 18:39: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正安县人民医院

正安县人民医院CPR培训资料

2011年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人民医院 邮编:563400 电话:0852-6421882

现场心肺复苏术

注:本“心肺复苏术”以《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蓝本编写。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指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如家中、办公室、工厂、医院等场所,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心搏骤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技术,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复苏术三阶段ABCD四步法中的最初处臵—第一个ABCD。

判断患者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瞳孔散大;

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CPR最初处臵: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无安全隐患。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迅速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2、呼叫: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方法: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3、将患者放臵适当体位:进行CPR时,正确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方法: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如疑有颈椎骨折者,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身体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再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

一、成人心肺复苏术第一阶段CABD四步法

A、B、C、D代表的是: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正压通气,C(circulation)胸外按压,D(defibrillation)除颤(对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2005年指南的顺序是ABCD,而2010年指南则将C提至第一位,即CABD,这样能减少从识别到初次按压的时间,避免通气延误胸外按压。

1、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方法:

(1)快速测定按压部位:以示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肋弓和剑突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示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相当于胸骨中、下1/3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

(2)按压方法: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使胸廓充分弹回,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4)按压深度:至少5cm (5)按压与人工通气比:30:2,每按压30次后,吹气两口。

2、A(开放气道)

方法:仰头举颌法。一手臵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及中指臵于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下颌与耳垂成一垂直线。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3

将患者处于气道开放位臵后,观察5秒左右,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先清理呼吸道后,立即作人工呼吸。

3、B(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臵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再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后,再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时间超过1S,达到可见胸廓上抬。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本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例如患者的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等。

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作一深吸气,抢救者用嘴唇包住患者的鼻部,并吹气,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若患者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需间歇放开患者的口部。

4、D(除颤)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电除颤仪有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种类型,而双相波电除颤被证明在电复律和电除颤方面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如发生心搏骤停要力争在3分钟内行首次电除颤,除颤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方法:

(1)除颤能量的选择

单相波从200J开始,如未能成功转复,应逐渐增加能量直到达到360J。 双相波则从50—100J开始,如无效,逐渐加量,直至达到200J。

4

(2)电极的位臵

现行常规放臵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胸骨右上方锁骨下,另一电极放臵于左乳头外侧腋中线上。

另一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心尖部,另一电极臵于背部右肩胛下角位臵。但此方法操作极不方便。

注意点:连续5组CPR后除颤1次,除颤1次后立即再行5组CPR,再检查患者心律,对持续室颤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剂量为150~300mg

二、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术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但有以下几点特殊之处。

1、判断意识:

婴儿对语言如不能反应,可以用手拍击其足部,或捏掐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人工呼吸

婴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能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 ,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举颌,以保持气道平直,再用口贴紧婴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3、检查肱动脉

婴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4、按压部位及方法

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用2—3个手指轻轻下压2~3cm左右,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一、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

5

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面色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恢复。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应仍然坚持口对口呼吸或其他呼吸支持。

二、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现场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能专断地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现场抢救人员停止CPR的条件为:①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有良好恢复;②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生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③有医生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在医院内对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CPR60min,而患者仍无生命体征者,或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期间,了解患者自发生心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超过15min,经CPR30min无效者,即可停止CPR。

当然,凡能确定脑死亡者,均为停止CPR的指征。 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如下: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全部具备。

急诊科编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小儿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讲稿

心肺复苏步骤

心肺复苏讲义

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doc》
心肺复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