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2020-03-02 10:48: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广东教育出版社

3.2《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第二节《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中国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懂得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深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知识,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参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感情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积极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2.教学重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意义。 3.教学难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有感性的认识,但缺乏理性的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学生要学习其内涵并把握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学中多以事例和现状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情感上是愿意选择环保行为的,但是当前社会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给学生养成努力学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行为习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关注时事,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文字,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问:为什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7

2、73页的探究园,初步了解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学习“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1 / 3

广东教育出版社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结合课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展示最佳人居城市——云南昆明的两幅图片,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成就。 3.学习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

(1)观察幻灯片,知道2011年4月公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亿元。

(2)依次展示三张幻灯片,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得出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3)提问、思考:严峻的人口形势会带来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作出回答,教师根据情况作出补充。) 4.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我国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5.学习了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137种。其中,铜、铝、镍、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锌、钨、锡、稀土以及黄铁矿、重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储量居世界首位;钨的储量比世界上其他各国的总和还要多得多;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居世界第

一、第

二、第三。

但我国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24%,人均森林蓄积量为13%,人 均 煤炭储量为47%,人均石油储量为32%,人均铁矿储量为49%,人均铜矿储量为29%,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左右。

2 / 3

广东教育出版社

(1)师生共同从材料中分析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展示四组七幅反映环境问题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3)学生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践,感受、归纳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4)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加剧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态平衡,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过快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结合环境和资源等问题,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把握脉络 (见板书设计)

(四)课内练习,学以致用

议一议: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展示一幅漫画,让学生明白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五)课外延伸,参与生活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2.讨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不能只作概念的解释,而是要通过更多实际的事例和数据,说明我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要多运用课文提供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实际行动。

3 / 3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__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教学计划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