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幼儿心理学作业答案doc

2020-03-02 18:09: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填空

1、研究儿童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2、新生儿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是。

3、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为主。

4、感觉既是一种__现象,又是一种__现象。

5、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

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占优势,___逐渐发展。

7、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分为__和__两大类型。

8、幼儿真正掌握数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__、______、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_____。

9、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

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______。

11、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__。

12、婴儿视觉集中现象在出生后___个月时表现比较明显和频繁,此时婴儿的视线能够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称为__移视__,__3__个月时能追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称为__追视_。

13、儿童心理实验分为____ 三种。

14、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

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践活动。

16、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二、判断题

1、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期开始发生的。(正确)

2、根据一两次观察结果就可以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错误)

儿童的心理总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必须观察她们的活动,但一两次 对儿童活动的观察,会使儿童的心理表现受到外在因素的一些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表现其心 理活动,所以一两次不能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正确)

4、前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错误)

前幼儿期改为幼儿期

5、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不属于内部言语。(错误)

不属于改为属于

6、婴儿期普遍存在记忆缺失现象。(正确)

一种观点认为,婴儿期记忆缺失与婴儿大脑额叶发展有关,大脑额叶发育成熟要到学龄初期才 能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婴儿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有关,婴儿编码的方式与以后 在各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方式不相匹配而造成的。

7、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呈现出连续性。(正确)

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既没有一个绝对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每一个心理过程的 进步,总是在先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是有机的、必然的、不是外加的、偶然的, 发展的连续性体现着发展的总趋势。

8、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错误)

近期的研究用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对新生儿和婴儿的各种能力进行了测定,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了 婴儿内心的奥秘,说明人的感觉从新生儿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

9、儿童最乐意与自己的同伴进行交往。(正确)

儿童与自己的同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相似的水平,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互惠的。

10、儿童的记忆比成人好。(错误)

虽然儿童容易记住某种东西,但总体指标并不都比成人高,儿童记忆的稳定性、持久性、完整性、再现的合理性都比成人弱,儿童对记忆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三、解释名词

1、关键期 :指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2、积极言语: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言语。

3、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

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以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5、情绪记忆 :就是对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6、习惯化:衡量儿童记忆是否发生的指标之一,指儿童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

7、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

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8、平衡化:皮亚杰提出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平衡化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

是指对同化和顺化两种作用的的平衡。

9、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的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10、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11、二因素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有“相乘说”“合并原则”等。

12、运动记忆:指儿童对自己的活动或动作的记忆。

13、纵向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研究,

找出其心理发展的特点。

14、遗传决定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决定的

四、回答问题

1、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个体心理的发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

志、个性等都是在人生的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2、试论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

(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

(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3、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派生的特点?

(1)经验性: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

(2)拟人性: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去思考;

(3)表面性:指思维只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

(4)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

(5)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6)近视性:思考时只看到事物的眼前,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1)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思维工具的变化:思维活动主要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语言伴随动作进行;思

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3)思维活动的内化

4)思维内容的变化

5、简述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1)知道自己的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2)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以及动作的结果区分开。

(3)能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6、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①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②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④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的方法逐渐发展;

7、分析影响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并谈谈矫治对策。

(一)原因:

①生理上,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育不完全、迟缓、或其它发育不良;

②疲倦,因睡眠不足、活动过度等;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

④对活动或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幼儿不喜欢等

(二)对策:

①作生理上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

②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度的活动;

③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④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内容;

⑤教师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8、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思维工具的变化:思维活动主要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语言伴随动作进行;思维

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3)思维活动的内化

4)思维内容的变化

9、学前儿童有哪几种基本情绪?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情绪?

学前儿童的三种基本情绪是:哭、笑和恐惧 。

培养:

A、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家庭、幼儿园

(1)保持和谐的气氛:(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B、成人的情绪控制

(1)、给与孩子正确的情绪示范。

(2)、成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教师,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丢在教室外,不要对

着幼儿发火,要善于关心孩子,发现其优点。

(3)、教师要理智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C、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D、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10、怎样看待2---3岁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1)2—3岁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时期,成人不必紧张或者大惊小怪。

(2)成人要看到该时期儿童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身心发展的机会;

(3)当儿童不服从成人的要求时,要冷静对待,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在教育。

五、论述题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8个领域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智力,

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2)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成人的责任是发展孩子的强项,带动和弥补孩子的弱项

(3)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力。

2、试论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

A、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里发展水平的活动

(1)游戏是解决幼儿心里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

(2)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1)、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3、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特点:

(一)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亲社会

行为的一半以上。

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影响因素:

(一)社会生活环境

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亲社会行为受电视媒介的影响。

(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1、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相互作用。

(三)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

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4、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

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

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

2、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

3、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儿童从自己的第一发

展水平向第二水平发展,而不是盲目的与其它儿童相比较。

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

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 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考查办法

陕师大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调查写作规范

幼儿心理学作业 答案 批改后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大作业

陕师大学习心得

陕师大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学》作业二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施工企业管理作业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分析化学Z》16次作业答案[优秀]

《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幼儿心理学作业答案doc.doc》
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幼儿心理学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