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学习论与教学设计

2020-03-02 11:09: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科 学 备 课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设计

霍山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饶玉娟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一、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如何支持教学设计?

二、我们用现代学习理论分析教学设计中的什么?

1、教学设计流程各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2、着重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模式、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进行理论依据的;

3、分析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导入阶段、新授课阶段、巩固练习阶段、结课阶段

三、为什么要分析?

1、建立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的理论平台;

2、提高设计与反思的能力水平;

3、找到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 正文

一、现代学习论的教学观及其应用

(一)行为主义学习论——行为塑造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常以S—R表示。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产生的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

就是要求教师掌握所塑造和校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斯金纳

(二)认知主义学习论——认知结构

主要观点: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生的可变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这种

1 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质变过程。

1、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为:人类经知觉而将外在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及认知表征。或称知识表征。强调主动探索——发现法。教师起引导作用。

2、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会有价值。

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

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

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结构联系起来。这样意义学学习才会发生。

(三)人本主义学习论――情感体验

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激发“自我实现”潜能。“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

(四)建构主义学习论——意义建构

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他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景皆准的真理;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但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1、学习是一种交互的活动

2、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应用指导:

1、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教师——学生之间;学生――学生之间。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学习者要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2、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学习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提供探讨这些规则的方式。

3、不同学科领域可以允许学生在主题内容的探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对答案的唯一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4、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教学设计要符合情境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学生的个人理解。这些策略包括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训练式教学、指导式教学和协商式教学。

6、合作学习。许多有能力的学生对帮助同伴不感兴趣,而且群体作业的消极后果(如争吵、排斥、不劳而获)也是普遍存在的。

7、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8、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式。

例: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饱经风霜”的建构性理解。

1、读新词卡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过去看到过的能称得上“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

3、请大家再想象一下,这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发言)

4、请你们再想一想,从“饱经风霜”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那位车夫的生活怎样? (从“饱”字-----,现在又学上加“霜”)

5、如果你看到这位车夫,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怎么做?

6、你们和鲁迅先生一样,是富有同情心的人,是心地特别善良的人。请大家朗读课文,看看鲁迅是怎样救助这位车夫的。

7、作业:以“他(或她)真是饱经风霜啊!你看-----”为总领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积累写一个小片段。

(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学习。

《纲要》还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由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以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二)新课程下的新观念

1、教师观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

教师是课程(教师的知识、价值观、方法、态度等对学生都有很大影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2、学生观

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智慧的; 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 学生的潜能要靠教育教学来开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师生关系观

服从、认同、同化、平等、对话、合作伙伴关系。

4、学习观

不仅是学知识 ,还要学方法、学做人,健全的人格;

4 学习应当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

学习是终身的,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兴趣、信心。

5、教学观

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是多元的(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 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

重视学生智慧的启迪,指导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

6、多元智能观

言语 /语言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视觉/空间关系 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交往智力 自我反省智力 自然观察智力

“理解教学”、“对话教学”、“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建立在现代学习、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

培训者可以通过资料的查找、自学、讨论等方式对这些教学方式的本质、特点、理念、策略和评价进行认真的学习体会,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教学设计主要因素、环节与相关理论

(1)分析教学设计流程各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2)着重对“教学策略设计”中的“教学过程设计 ” (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进行理论依据分析;

(3)分析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重在理解记忆。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导入阶段、新授课阶段、巩固阶段、结课阶段;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包括有关事物的名称与符号、命题以及基本原理。如数理化各科中的概念、命题、原理,体育课中的动作要领,历史地理课中的人物、事件。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重在理解记忆。

设计时,教师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供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连接的“支点”,讲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

5 (2)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即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细致的分析; (3)适当引入教学媒体,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丰富多样性。 例:

(二)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它主要涉及概念或规则的应用,即对事物进行分类和进行一系列运算、操作。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设计教学内容教与学的程序、步骤;

2、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无论是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还是原理学习,都要设计适量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实践;

3、注意正反例练习内容的设计,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呈现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 例:“异分母的加减”

4、正确处理练习时间的分散与集中,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应先练习局部技能,然后进行整体练习;

5、合理规划、分配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训练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可分为两种水平:

1、一般认识活动的策略性知识,如调控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等;

2、创造思维策略知识,如发现问题的策略、获取灵感的策略等。 渗透在各科学习中。

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中,必须要有策略性知识的地位,必须确立由检查“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系统整理--、比较鉴别--、总结归纳--; (2)教学内容应结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突出学习方法的教学,或作者专门开设学习方法课;

6 (3)教师要学会教学策略性知识,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吊接、控制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仿效。

六、教学过程(模式)设计的理论分析 1.传递——接受式 (1)理论依据

认识论:直观——抽象——实践

心理学:心理定向——激发动机——心理发展—行为强化、反馈评价 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本质、规律、原则 (2)指导思想:

主要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地、知识、信息。 程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新课——巩固练习——总结下课。 (3)效果评价 优点:

①符合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

②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③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 局限性:

①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②容易形成满堂灌的现象;

③容易造成机械训练、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2.自学——辅导式 (1)理论依据:

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安排学习计划、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实现。

②“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日益增强,他们希望独立学习、自己管理自己。但是,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7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又要加以正确的指导。

③“学会学习”的学习观。当代社会知识激增,更新过程加快,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3.引导——发现式

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杜威及其五步探索法;布鲁纳及其发现法等教学理论;我国教学认识论。 (2)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自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学会学习。 (3)操作程序设计:

问题——假设——验证——总结归纳 (4)效果评价: 优点: ①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对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等;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局限性:

①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问题性比较明显的教学内容; ②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③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 4.情景——陶冶式

这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感的教学模式。我国教学改革实验中的“情

8 境教学”、“成功教育”、“乐学教育”、“情知教学”等都属此列。 (1)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

认为教学过程是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

(2)指导思想: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知识。

(3)操作程序设计: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4)效果评价: 优点

①陶冶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人格,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对待他人; ②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意识。 局限性:

①这种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语文课的教学,还可以广泛适用于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它也可以用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②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和控制。 5.示范——模仿式。

(1)理论依据:一般来说,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的获得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

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逐步精确,也使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

自主阶段——不再需要思考即能完成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 (2)指导思想: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3)操作程序: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4)策略的分析

定向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阐明所要掌握的行为技能并说明完成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同时向学生演示示范动作; 参与性练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边练习边指导;

自主练习是当学生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时,给学生加大活动量,让学生自主练习,

9 使技能、动作更加熟练。迁移是动作的举一反三。 (5)效果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应用范围很广,很多学科的技能训练都会使用。 技能技巧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模式中,由于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因此,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6、“对话教学”设计

对话教学是将师生、生生交互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与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 (1)理论依据:

①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对话教学是一种超越“它”(世界)与“你”(世界)建立。精神上相遇关系的教学,也就是师生间思维上的相互转向、心灵上的相互回应的教学; ② 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对话教学则是一种开放、自由探究的理性思维碰撞,也是对话主体共同参与寻求真知灼见,并在此过程中启动、延伸睿智的教学; ③ 建构主义学习观 (2)指导思想

① 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②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批判意识和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交往和沟通的意识与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 ③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3)对话教学过程

对话意识的激活阶段——对话情境的维持阶段——对话机制的实现阶段 ① 对话意识的激活阶段。 起始问题设计。

对话教学一开始可以由教师先发问。这已发文将启动整个师生对话的展开,而且下一阶段的探究、研讨将以此为中心,逐层、逐步展开。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有价值的、合适的、开放的。

谈谈备课与教学设计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辨析

“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7《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论教学设计

论教学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导

《备课学习论与教学设计.doc》
备课学习论与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