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2020-03-02 12:4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肥城市安站镇陆房中学 李 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地球是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为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初步形成,及探索地理未来世界的求知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设计思路

这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初涉地理的学生入脑入心,以跟随外星人七仔体验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为为主线,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大量的图片、演示、视频等多变灵活的手段进行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地理的方法。 导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导学重、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4.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导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入。 展示太空拍摄的地球全貌图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学习: 【猜想、推测】

活动一:探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历程一:展示天圆地方图片

历程二:展示古希腊人的大圆盘图片。 历程三:展示“浑天说”的图片。 【生活现象】

1、历程四:展示亚里士多德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月食现象。

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引导学生回答。

2、学生实验:演示海边看帆船的现象。 实验要求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表进港的航船 实验过程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航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把船放在课本平面上行走,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3、展示登高望远的原理图。 【实践】

历程五:麦哲伦环球航海模拟图。

演示: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麦哲伦航海所经过的大洋。 【证实】

历程六:展示: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全貌图片。

最终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引导: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观看麦哲伦环球航行视频,谈感悟。 历程七:人类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设计意图】

在探索的七个历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进行了操作实验,使学生了解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规律。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证实地球形状目的是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要留心观察思考。麦哲伦环球谈感悟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设计了实验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高科技的发展,把学生带进一个科技发展的领域。 展示:超人的困惑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超人和奥特曼,来认识地球的大小。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兴趣。

2、亲身体验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我们的学校0.51平方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几个学校? (2)地球的赤道周长长4万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长400米,地球的周长是跑道的多少倍?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感悟地球之大。 展示:

1、探索地外文明的有关材料

(1)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 (2)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探测器。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有关材料

A、无人航天器上天:1957年,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 B、载人航天器上天:

进入太空第一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绕地球一周,成为第一

个登上太空的人

登上月球第一人:美国人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第一

个登上月球的人

中国航天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活动】人类对地球的认知逐步深入;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我们在前人的探索中感悟到······

畅谈你从人类的探索历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总结。

1、好奇心、求知欲。

2、大胆设想,勇于探索。

3、持之以恒,不畏牺牲。

4、追求真理,创新科技。 ······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聚落教学设计

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 说课稿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doc》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