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案

2020-03-02 21:19: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百合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本文的劳动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与尊敬。 (2)学习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

(3)理解恰当使用顺叙、倒叙、插叙等等多种写作方法。 (4)体会文中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从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本文的人物性格并不复杂,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较易把握,可以要求学生学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文章。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情节中表现人物,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为强化学生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可鼓励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身边某个人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嫁妆——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军民鱼水之情。 2.难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撂 liao

讷 ne

憨 han

讪 shan

嬷 mo

鹿砦 zhai

磕ke 2.解释词语 (1) 撂:搁 (2) 张惶:惊慌

(3)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4) 执拗:固执任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5)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6) 鹿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7) 嬷嬷:对年老妇女的称呼。 (8) 憨憨:傻气,难为情。 (9) 讷讷:说话迟钝。

二、导入

茹志鹃(1925——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也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三、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一个从文工团创作室暂时到前线包扎所工作的女同志)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划分,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这都怪我了”。

这是故事的开端。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用两个字概括:“带路”。

2.第二部分:从“我们到包扎所”至“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这是故事的发展。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3.第三部分: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至“两个干硬的馒头”。 这是故事的高潮。写新媳妇献出新被子准备为牺牲的通讯员入殓。 4.第四部分: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至结尾。

这是故事的结局。与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小通讯员: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他原是帮人拖毛竹的青年农民,有着农家子弟的憨厚朴实的性格特点。翻身解放的喜悦和作为一个革命战士的光荣感、自豪感,激发了他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蓬勃的朝气,就是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充满青春活力。由于性格的憨厚朴实,他不习惯和女同志打交道,在妇女面前总是显得局促、羞涩、拘谨、腼腆,但十分关心同志,以一颗质朴的心一心一意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他不分份内份外,帮忙为伤员借被子,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当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唯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要把被子再送回去。他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使他能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献身。

(二)新媳妇的形象

新媳妇: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一个百合花般美丽、纯洁、高尚的人物。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她新婚时唯一的嫁妆,通讯员要借她舍不得,这是她的真实心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屋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她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上的一块门板上”,直到最后执意要献出它。这一借被子、献被子的过程足以让人看出她对革命队伍的热爱,革命觉悟不断地提高民。对小通讯员,开始不愿借他被子,后来看他的衣服被门钩撕坏了,主动要给他缝好。到包扎所,“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身子,已经知道他牺牲了却执意给他“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以至最后用自己心爱的被子为他入殓。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歉疚、崇敬、痛惜、悼念的态度变化,更展现了她淳朴、善良、纯洁、高尚的优秀品格和对子弟兵的鱼水情深。

五、课文分析

(一)课文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为什么寓意?

百合花情态淡雅、气味芬芳,是新被子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优秀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作者以此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小说蕴含的主题及“清新、俊逸”(茅盾语)的风格。

(二)、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身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1.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 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高低不肯,挟着被就走”。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2.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经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3.第三次是在通讯员牺牲前,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现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4.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三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

2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种深情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三、本文在取材上的主要特色

本文是写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的,作者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通过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来反映生活,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围绕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精心选取和细致描绘虽平凡而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画面来提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本文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本文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格局近似速写,作者却能以“我”为视角,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同时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手法,使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

六、本文是如何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的?

例如通讯员的外貌、身世,是在去包扎所途中,通过“我”的见闻分几处逐步点明出来的;他的性格特征,也是在去包扎所途中和借被子过程中一步步地展现出来的。他回团部到火线去之后的活动则是借“我”的想像和担架队员的叙述进行补充介绍。

七、作者是如何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例如作品两次描写通讯员枪筒是装饰的树枝和野菊花,这前后响应的淡淡两笔,不仅使情节前后照应,更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给我开饭用的“两个干硬的馒头”前后也出现过两次,意义却不同,第一次出现主要表现通讯员对同志的关心入迫不及待回部队的心情。第二次是在通讯员牺牲后,意在表明“我”对他无限的悲痛和怀念。通讯员衣服挂破的口子,作品中前后出现四次,作品还前后三次写了新被子的花色及新媳妇对被子的态度,都准确而真切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和尊敬。

八、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或词语加以分析

1.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才低下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3.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4.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分析

1.张皇 意思是恐慌、慌张,但在这里却非贬义,这一神态描写,是在写“我”刚刚结识的小通讯员那种腼腆、羞涩、局促,表现他质朴、纯洁的心灵。

2.数摸 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

3.新媳妇已经知道小通讯员牺牲了,可为什么还是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实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不满。

4.劈手

体现出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

八、小结

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嫁妆一一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之所在。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公开课教案

百合花学教案

语文 百合花 教案

百合花

《《百合花》教案.doc》
《百合花》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