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文章刘墉

2020-03-04 01:26: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处处有文章刘墉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观察、去思考,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订书机,我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由小见大,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订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听父亲说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文中着重阐明的道理。(3分)

2.文章开头为何从喝咖啡、看石头说起?(3分)

3.作者选的“订书机”“圆规”和“标点符号”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针对的是什

么读者?(2分)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本文中,“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格物致知”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B.全文由“见微知著”的现象谈到“格物致知”的方法,最后作总结,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C.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跟年轻人讲如何写作,让读者读起来更容易接受。

D.文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每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是美丽的。

5.请用作者所教的“格物致知”的方法,结合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一...种,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3分) .铅笔橡皮尺子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冬日暖阳査一路

①冬天风大,摇着树的影子。我看见了三十年前的我,和同学们挤在学校前的一面土墙上,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昏黄的阳光笼罩大地。

②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中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③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民间高人,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舌尖上落难。

④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一下,就击中了我。

⑤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可是我没有父亲。我羡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巡视,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⑥呆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说不出话来。这年我才八岁。

⑦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他糖塑。

⑧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并不觉得冷。

⑨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热烈而凶猛。一切都会好起来。

⑩人生的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1.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的一段往事,阅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并在下面的空格处概括回答相关的内容。(2分) 我和小伙伴买糖塑

2.简析文中画线句描写“我”同学的父亲有何作用。(3分)

3.标题“冬日暖阳”有哪些含义?(3分)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叙事具体,线索清晰,流露着真情。

B.文中第①段和⑧⑨两段都提到阳光,这些景物描写都表现了我内心感到的温暖。

C.文章第⑦段老人敲打锅沿和大声呵斥分别属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老人的正直和善良。

D.老人送“我”一只孙悟空的糖塑,是想鼓励“我”要像悟空那样坚强勇敢,将生

活中的阴霾全部一扫而光。

5.文中第③节作者说四大名著里的“昔日英雄”在孩子们口中“落难”,《水浒传》中确实有许多英雄曾经落难。请你仿照示例,写出《水浒传》中一个英雄落难的情节。(3分)

示例:杨志因为丢了花石纲,被高俅赶了出来,盘缠用尽,只好卖祖传宝刀。

生活处处有文章

处处有语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

祖国处处有美景

人间处处有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

身边处处有雷锋

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

《处处有文章刘墉.doc》
处处有文章刘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