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020-03-01 16:0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宿松县2011年小学科学学科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长铺中心小学曹鲜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的科学课就具有这样的挑战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试验、猜想等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或个性化的结论。科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只要精心设计,创设有趣教学情景,将学生置于渴求知识的氛围,同样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大胆质疑 激发探究热情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

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 ”。在科学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需要学生大胆操作、大胆说、大胆想,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学《我在成长》时,指导学生测量男、女身高时,首先让学生带来了测量身高的工具,并且各自猜自己的身高,然后再测量。看谁猜得准。这时他们自己估摸自己的身高,然后精心测量,在测量时同桌合作,或自由组合,此时学生异常兴奋,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又是量又是记,十分积极,猜中的同学哈哈大笑。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是很重要的。因为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操作中形成表象,靠表象作为进行抽象地概括的支点,理解记忆知识,促进感知,有效的理解新知识。又比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

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验,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材料,因为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教学仪器,而且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做生活有心人,将身边资源带进课堂,打造高效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活动材料是为课程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那些贴进学生生活,有趣味性,容易操作,能很好地揭示科学问题的材料,做为学生探究活动之用。如果选择不当,就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教科书上是用气球与羊毛制品摩擦做实验。这样就要把气球挂起来,气球比较轻,即使没有风,也很难纹丝不动地听人摆布挂在那里,而且稍不小心,就容易把气球弄破。教学时,我把实验材料改成吹塑纸与绸布摩擦,一张吹塑纸放在用可乐瓶头做的支架上,另一张手拿,摩擦后两端靠近,两条吹塑纸相互排斥,飞速绕着旋转,静电现象非常明显,学生非常感兴趣,又便于学生操作,实验效果非常好。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和课本有关的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

的兴趣,当然多媒体在出示的时机和使用的方法上,也要有精心的设计。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指导学生观看,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这些教师都要考虑,在科学课上需要了解的内容太多了。所以在教学上把一些抽象的、现实生活不存在的,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来了解,实实在在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活的知识,学生也喜欢。教学《人生之旅》时,课文中只是几幅插图而已,根据插图学生很快的就知道,人的一生划分婴儿期、中年期、老年期。单凭这些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了这些资料后,心情非常激动,从中知道了自己怎样长大,人生多么有价值,父母养育我们多么不容易。在此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谈一谈,现在自己在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学生各抒己见,特别是有的同学现在有时和父母顶嘴不尊重父母。了解人生阶段的一些知识后,觉得以后要理解父母,尊敬父母。这样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还受到了尊老爱幼的教育,使这节课既传授了知识又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教学很有实效。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doc》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