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2020-03-02 17:44: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的海权问题分析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人说我国的国土象一只雄鸡,但如果把我国的海洋算进去,我国的领土更像一把火炬。因此,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同时也对南海问题以及东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而所谓东海问题,即是指中日两国在中国东海的中日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分之争,延伸的问题包括钓鱼岛等一系列争议岛屿。东海与南海的这些争议,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南海问题与东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①、东海问题

东海,为中国东部近海。文献记载,在明清两朝,东海是中国海域。明朝称大明海,清朝名皇海,意即大清皇朝之海。日本文献中,东海称“支那海”,意即中国海,也明确指出,东海为中国海域

欧美文献,都是把钓鱼岛列屿称为中国领土,将东海称为中国海域。例如,1811年4月28日英国John Cary绘制的《最新中国地图》,不仅将钓鱼岛列屿绘在中国地图之内,又以中国闽南方言读音取名,明确标示钓鱼岛列屿属于中国领土。而且还把辽东湾、黄海、东海绘入中国版图内,此图已明确标示出辽东湾、黄海、东海是中国海域。图中将东海称为Bay of Nanking(南京湾),更凸显出东海是中国海。

当今,中日东海主权争端,主要源自钓鱼岛列屿主权之争执。所谓“中日海界”,实为中琉海域分界线,其“争议”,纯属日本编造的。琉球群岛主权不属于日本,并非日本领土。

日本不遵守自己参加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单方面提出的所谓“东海中间线”,是主张采用陆地间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海界(实为中琉海界),其中把中国领土钓鱼岛作为所谓“日本固有领土”,以此为“其领海基线”,在中国领土钓鱼岛与中国大陆沿岸、中国台湾岛之间划条中间线,称为所谓“东海中间线”。这里存在着许多疑点:划分海界的标准、钓鱼岛列屿和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

2007年2月4日,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东方红2号,在中国领土钓鱼岛以西100海里海域,进行正常海洋科学考察活动,是行使中方正当主权权利,却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多艘舰艇围堵阻挠,日本还向中国提出无理强烈抗议,并大肆炒作此事。

2008年12月8日,中国海监船海监46号和海监51号,在中国管辖的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行使中国主权,完全合法,无可非议,日本又向中国提出无理强烈抗议。其间,日本还派巡视舰进行骚扰。

2009年2月1日起,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对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的“警备体制”,并开始在钓鱼岛列屿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舰。他们说:“目的是防范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入侵。”这是日本首次派遣高机动性多用途大型巡视舰,常驻中国钓鱼岛列屿海域,加强所谓“实际控制”,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中国渔船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了碰撞。日本政府决定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41岁的中国渔船男性船长实施逮捕。10日,外交部就日方拘留中国渔船船长表示强烈不满和严重抗议。针对记者询问此事对中日落实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影响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决定推迟原定于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

过去,日本对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采取所谓“实际控制”,但不公开侵占。现在日本开始谋求侵占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公开化。日本在钓屿东海问题上的整体战略发生了变化,开始将觊觎付诸实际行动,图谋正式再度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这是质的变化,中国不能不认真对待。日方任何加强对钓鱼岛海域“实际控制”的举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应立即停止。

②、南海问题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抗不见。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并认为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

我国需要南海地区和平,并南海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规定,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不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只是一份政治宣言,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倒是各方领导人一言九鼎的承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按照这个宣言,有关国家今后将不允许再占据南沙群礁并在上面建碉堡、飞机跑道等军事设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避免冲突的爆发创造客观条件。南海问题在现阶段,只能依靠外交斡旋和外交技巧进行巧妙周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国家的利益。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还有,在东盟10+3中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心有人希望南海地区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和东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是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南海和东海。

分析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分析

中国的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doc》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