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术语

2020-03-02 09:36: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常用音乐术语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曲。

组曲(suite) 一种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曲乐器组成的乐曲。组曲分为古组曲和现代组曲。古组曲的形式是由17世纪的作曲家J.J.弗罗贝格尔定性的,通常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首舞曲组成(后两首舞曲之间还可以加入一首或几首其他舞曲)。其特点是各乐章采用同一种调性,都以二段式写成,70-80每段各自反复演奏一次。现代组曲兴起于19世纪70-80年代,乐曲构成已不只限于舞曲,有的是从歌舞剧、戏剧、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组成(如霍斯特的《行星组曲》),有的是特性曲组曲(如R.舒曼的《狂欢节》),有的是民族风格的组曲(如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还有一种为仿古组曲(如M.拉威尔的《库普兰之墓》)。

奏鸣曲(sonata) 在

16、17 世纪时,奏鸣曲泛指各种器乐曲。17世纪以后,则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奏鸣曲系指由3个或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曲独奏套曲(如钢琴奏鸣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如小提琴奏鸣曲)。其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段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略去)为小步舞曲或谐虐曲,用复三段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也有少于或多于四个乐章的。其乐章结构和独奏用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指由一件或者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曲套曲。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但也有仅一个乐章的”小协奏曲“(如R.舒曼的《四支圆号小协奏曲》)。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由F.李斯特首先用此术语。

音诗(poeme) 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19世纪后,又出现了一种独立的音乐会序曲,与音诗一样,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前奏曲(prelude) 一种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曲引的中、小型乐曲。19世纪以后,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也有称前奏曲的。

托卡塔(toccata) 一种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一种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在16-17世纪,随想曲是一种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至19 世纪后,随想曲是一种赋予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的一种以民族的或民间的去掉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一种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音乐会练习者是一种可以供艺术表演的乐曲,还有炫技性。

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 一种抒情的小型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像歌曲样的钢琴曲。由E.门德尔松首创。

浪漫曲(romance) 一作”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

夜曲(nocturne)

原指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的一种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进到多指具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的钢琴小曲。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常用吉他或曼陀罗林伴奏小夜曲兼用于声乐和器乐。 谐谑曲(scherzo) 一作“诙谐曲”。一种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一种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短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赋格为拉丁文“fuga”的音译,意为“循走”。赋格曲为一种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大多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格式。 卡农(canon) 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其特点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而进行。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 创意曲(invention) 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区。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一种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的田园曲式模仿牧人所吹的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a) 意大利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一种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一种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究动(perpetuum mobile) 一种从头至尾贯穿急速节奏的乐曲。 瞬想曲(moment musicial) 一作“音乐的瞬间。”一种钢琴抒情特性曲。 冥想曲(meditation) 一作“沉思曲”。一种深沉的抒情性特性曲。 小品曲(bagatelle) 一种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德语novellette的意思是轶事、素描或短篇小说。 传奇曲(légend) 常指富有浪漫色彩的史诗性叙事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市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集成曲(potpourri) 一种把脍炙人口而互不相关的曲调加上引子和孤独连缀而成的乐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阿勒曼德(allemande) 意为“日耳曼的”。一种起源于德国的中速、四拍子的舞曲,常作古组曲的第一首乐曲。 库朗特(courante) 意为“奔跑”。一种起源于法国的速度较快的三拍子舞曲。常作古舞曲的第二首乐曲。 萨拉班德(sarabande) 一种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三拍子舞曲。常作古组曲的第三首乐曲。 吉格(gigue) 一种速度很快的三拍子舞曲。常作古组曲的第四首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一种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一种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帕凡(pavance) 又“孔雀舞”。一种庄严缓慢的二拍子舞曲。 加利亚德(gagliarda) 又作“快活舞”。一种活泼快速的三拍子舞曲。 夏空(chaconne) 一种起源于西班牙的中速三拍子舞曲。以固定低音伴奏。 帕萨卡利亚(paacaglia) 一种起源于西班牙的慢速三拍子舞曲,以固定低音伴奏。 塔兰泰拉(tarantella) 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传说有一种毒蜘蛛叫“塔兰图拉”,人一旦被其咬伤只有剧烈地跳舞方能解毒。舞曲由此而得名。 波尔卡(polka) 一种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一作“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一种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一作“波兰舞曲”。一种起源于波兰民间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一作“阿伐奈拉”。一种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的舞曲。 探戈(tango) 一种起源于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或四拍子的舞曲。 包列罗(bolero) 一种起源于西班牙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凡丹戈(fandango) 一种起源于西班牙民间的三拍或六拍子的欢快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指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其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 合唱(chorus) 指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分同声合唱(纯粹是男声、女声或童声)与混声合唱(男女声混合)两类。根据声部的多寡又可分为“女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以及由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组成的“混声四部合唱”。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指一种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大的演奏形式。 助奏(obbligato) 在一般演奏(唱)形式,除伴奏外,另有一两件独奏乐器作陪衬演唱。助奏,助奏常见于声乐曲,用以衬托背景与渲染气氛。 伴奏(accom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重奏(ensemble) 指一首乐曲的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因所用乐器种类不同可分为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指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室内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区别是:室内乐每一声部由1人演奏,而管弦乐合奏每一声部则有由多人演奏。按声部或人数的多寡,室内乐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按所使用乐器种类的不同,室内又可分为弦乐重奏曲或管乐重奏曲以及弦乐与钢琴、管乐器等混合演奏的重奏之别(如Z.菲比赫的《小提琴、单簧管、圆号、大提琴、钢琴五重奏》)。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的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的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外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或意见弦乐器与一件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五重奏(quintet) 由五件乐器分奏五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五重奏(string quintet) 由四件弦乐器与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歌剧(opera) 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或说白、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其类型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 正歌剧(opera seria) 出现于

17、18世纪,以神话及古代英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意大利歌剧。 喜歌剧(comic opera) 具有喜剧因素,音乐比较轻快,有圆满结局的歌剧。 大歌剧(grand opera) 一般指场面浩大,内容比较严肃,多为历史悲剧或史诗性内容的歌剧。 轻歌剧(operatta) 一作“小歌剧”。一种题材轻内容抒情、结构短小的喜剧性歌剧。 趣歌剧(opera buffa) 一种为18 世纪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喜剧性内容的意大利歌剧;一种那个为19世纪法国喜歌剧的变种,是一种轻松活泼的通俗音乐喜剧。 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 一作“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成的一种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体,富于幽默情趣与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懂的歌剧形式。 乐剧(music drama) 一种由瓦格纳创立的把音乐、剧本、表演、造型美术额戏剧等方面加以综合而成的歌剧形式。 咏叹调(aria) 西洋歌剧、清唱剧或康塔塔中的独唱曲。 宣叙调(recitative) 一作“朗诵调”。一种以代替对白的歌剧,节奏自由,,曲调接近于朗诵。 咏叙调(arioso) 一种驾驭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歌唱。 歌曲(song) 由歌词和音乐结合,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声乐题材。一般分为民歌与创作歌曲两大类。但如按题材可分为叙事歌曲,抒情歌曲等;按体裁可分为轮唱曲、舞蹈歌曲等;按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等。 艺术歌曲( art song)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歌词大多采用著名诗词,曲调变现力强的抒情歌曲。 声乐套曲(song cycle) 一种以同一诗人的诗为歌词,由一组内容为同一主题,同一个故事的歌曲组成的音乐统一体。 民歌(folksong) 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 牧歌(madrigal) 一种由14世纪意大利的田园曲演变成的多声部声乐曲。 清唱剧(oratorio) 一作“神剧”或“圣剧”。一种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与歌剧的区别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与康塔塔的区别是:篇幅较大,有较鲜明的喜剧结构和情节,更富史诗性和喜剧性。 康塔塔(cantata) 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和合唱,由管弦乐队作奏,内容以歌颂或抒情为主。康塔塔在中国常称为“大合唱”。 大合唱(grand vocal cycle)

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声部(voice) 凡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称“多深谷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进行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如“混声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弦乐四重奏”包含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四个声部。“弦乐四重奏”包含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四个声部。

美声唱法(bel canto) 意大利文“bel canto”的意思即为“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是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发声方法、一种声乐学派。 女高音(soprano) 女声音域中最高的部分。 次女高音(mezzo sopranto) 次于女高音的女声。音域在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有人将次女高音称为女中音)。 女中音(alto或contralto) 女声最低的声部。(有人将女中音称为女低音)。 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to) 音色柔美、清丽的女高音。

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to) 音色绚丽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女高音。 戏剧女高音(dramaltic sopranto) 音色壮实,浑厚有力的女高音。 男高音(tenor) 最高的男声。 男中音(bariton) 次于男高音的男声。 男低音(ba) 次于男中音的男声。 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 音色恬美柔和而富于歌唱性的男高音。 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 音色浓厚、壮实而饱满的富有英雄气概的男高音。在德语国家又被称为“英雄男高音”。 深沉男低音(bao profondo) 一作“庄重男低音”。声音低沉而重浊,音量洪大的男低音。者也是人声最低的声部。 童声(child\'s voice) 少年儿童在未变声以前的嗓音,音色与女色相近。童声没有男女之分。 假声(falsetto)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与之不同的发声状态发发出的声音(如男作女声)为假声。其为成人的最高声区。 素歌(plainsong) 一种单声部自由节奏的祈祷歌曲。广义的素歌则泛指罗马天主教会和其他西方教会的祈祷歌曲。(格里高利为7世纪初罗阿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由他加工,规范化的圣咏为“格里高利圣咏)。

经文歌(motet)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 弥撒曲(ma) 天主教在举行弥撒仪式时所唱的复调风格声乐套曲。 受难曲(paion) 根据《新约》四福音书中耶稣受难事迹的经文所谱的歌曲。 众赞歌(chorale) 一种基督教会众合唱的赞美诗。 安魂曲(requiem) 一作“追思曲”。一种用于天主教追悼仪式的合唱套曲。 乐音(tone) 指有确定高音、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 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单位称“度”,两音间包含几个音就称几度(如1与3的音程为3 度,它包含1 2 3三个音)。 音名(pitch names) 指西洋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级的名称,即C D E F G A B。 唱名(syllable names) 把七个基本印记(C D E F G A B)依次唱出来的do、re、mi、fa、sol、la、si为唱名,简谱写作1 2 3 4 5 6 7。 音区(register) 乐器(如小提琴)或人声(如女高音)的整个音域,指人声时称“声区”。 音域(range) 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标准音(standard pitch) 指音乐中用作定音标准的a1音,其频率为440赫兹。也就是C大调音阶中6(la)这个音。 音高(pitch) 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一种特性。 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到其八度音,按音高次序排列而成的音列(如C大调的音阶为1 2 3 4 5 6 7 i)。 调式(mode) 指音阶的不同的组合形式。西洋音乐有大调式与小调式之分。大调式是指取自然音阶中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将音与音之间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如七声音阶的1调式:1 2 3 4 5 6 7 i就是以1为主音,尔后按上述原则排列而得的)。小调式则是将音与音之间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如七声音阶的6调式:6 7 1 2 3 4 5 6)。 调(key) 一作“调门”。一般指某个调式的主音(起始音)的音高,这个主音音高的音名,就是这个调式的调(调门)的名称。以1 2 3 4 5 6 7 i为例,其主音(起始音)为1(do),1的音名为C,因此上面的音阶组合我们便称其为C调。 旋律(melody) 一作“曲调”。指音与音有组织的横向组合(如:334554)。 和声(harmony) 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同时发声的纵向组合。它包含“和弦”和“和声进行”两个概念。“和弦”是指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声(如:

一样的结构),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和声进行”是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如:

一样的横向结合)。 节奏(rhythm) 指音的长短、强弱作周期性道德变化的形态。一般将节奏、旋律、和声三者称为音乐形成的三大要素。 节拍(meter)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速度(tempo) 指音乐进行时节拍的相对快慢程度。其术语为慢板、行板、快板等。有时某些曲名也用速度术语(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力度(dynamics) 指音乐演奏(演唱)时音响的强弱程度。其术语为强(f)、更强(ff)或弱(p)、更弱(pp)等。

曲式(form) 指乐曲的结构形式。其基本的模式有两种:二段式(二部曲式)和三段式(三部曲式)。在这两种基本模式所构成的小型曲式基础上,运用重复(再现)、变奏、展开、对比等发展主题的方式,可以构成各种中型和大型曲式。诸如常见的“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区别各种以及各部分的长度比例和相互关系。 主题(theme) 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是乐曲的基本特征。 副题(acceory theme) 与主题具有同等性质,通常作为第二主题出现。 副歌(refrain) 指一首歌曲种每遍所唱的个下次都相同的部分。其起着集中表达全曲中心思想的作用。 乐句(phrase) 由许多乐节组成,能表达一定意思的一个旋律。意思完整的乐句一般都结束在调的主音上,就像文章中的句号一样,表明这乐句的意思已经说完全了。 乐段(period) 由若干乐句组成的,表现一段大致完整的乐思的段落。 二段体(binary form) 一作“二部曲式”。指由两个乐段组成的趋势,前后两段形成鲜明对比。 复二段体(compound binary form) 一作“复二部曲式”。由两个二段式或三段式组成的曲式。 三段体(ternary form) 一作“复三部曲式”。由三个二段体或三段体组成的曲式。 复三段式(compound ternary form) 一作“复三部曲式”。由三个二段式或三段式组成的曲式。 乐章(movement) 大型套曲中在结构上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章节。 前奏(anabole) 乐曲(歌曲)前面的序奏。 华彩段(cadenza) 乐曲中由独奏(独唱)者自由发挥其表演技术而得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 尾声(postlude) 指乐曲的结束部分,起着补充总结或推向高潮的作用。 织体(texture) 指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分为单声部与多声部两大类。单声部织体以单一旋律声部,包括同一旋律的八度叠置为其陈述方式;多声部织体则以两个以上的声部互相结合为其特征。在多声部音乐的织体中,依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单声音乐(monophony) 指由单一旋律所构成的音乐,包括没有伴奏的独唱、独奏、以及旋律作同度或八度重叠的齐唱齐奏。各国民间音乐与早期西洋音乐多为单声音乐。 复调音乐(polyphony)

由若干旋律性声部同时进行而组成的乐曲,其每一个声部都同等地重要并具有独立性,但同时各声部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主调音乐(homophony) 在众多的声部中,以一个旋律性最强的声部(常为高声部)为主,其余声部为陪衬。 指挥(conductor) 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根据音乐的内容和风格,其以手势(通常右手执指挥棍)、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各种变化,引导全体演奏(唱)者将乐曲按其诠释表达出来。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

由文字说明乐曲内容的音乐作品。而没有文字说明的则称为非标题音乐(又称“纯音乐”或“绝对音乐”)。标题音乐的名称始于李斯特。 古典音乐(claical music) 泛指时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不含民间音乐);专指时指维也纳古曲乐派的音乐或师法于该乐派的音乐。 爵士乐(jazz) 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溶合了黑人的散拍乐(ragtime拉格泰姆),灵歌(spiritual)与布鲁斯(blues怨曲)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演奏以即兴为主,经常运用强烈的切分音等。常用乐器为小号、长号、萨克斯管、单簧管、小提琴、钢琴、低音提琴、吉他、班卓(一种出自美洲的拨弦乐器)与鼓等。 管弦乐团(orchestra) 由弦乐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团体。因演奏器乐作品的题材与演出场地、功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称谓。在音乐会上演交响音乐作品的大型管弦乐团称“交响乐团”;演奏室内乐作品、且编制较小的称“室内管弦乐团”或“室内乐团”,专门演奏轻音乐作品的称“轻音乐乐团”。此词同时也指编制较大,以管弦乐器为主的其他乐团,如各民族乐团、中西乐器混编的乐团等。

交响乐团(symphony orchestra) 指大型的管弦乐团。 铜管乐团(bra band)

由铜管乐器和部分打击乐器组成的乐团,其有别于兼有木管乐器的管乐团。其于19世纪初在欧美许多国家出现。 管乐团(wind band) 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吹奏乐团,也泛指军队中的军乐团或同一类型的管乐团。其编制无统一规定,但单簧管在管乐团中占绝对优势是中外一致上网基本原则,其犹如小提琴在夕阳管弦乐团中的地位一样。管乐团的形成与军队的关系十分密切,早在17世纪前的欧洲军队中,就有了雏形。 钢鼓乐团(steel band) 由不同类型的钢鼓(盘)所组成的乐团,人数几十至百余人不等。本世纪50年代中期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出现了一种用汽油同加工而成的新型敲击乐器——钢鼓,并随后又成立了专门演奏此乐器的钢鼓乐团,最早吹按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后渐流传到世界各地,中国现也有钢鼓乐团。一个较完整的钢鼓乐团通常具有8个声部,其中次中音、低一次中音、中音、低一中音、吉他大提琴混合低音等7各声部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钢鼓组成,另一个打击乐器声部则由各种蒙皮的鼓和其他打击乐器组成。钢鼓乐团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能奏出类似于弦乐、木管、铜管以及管风琴等乐器的音色效果,从民歌到丰富的交响乐,皆能演奏。

音乐术语

音乐术语(双语)

常用音乐术语

常用音乐术语

俄语音乐术语

中英文常用音乐术语

音乐词典术语分析

常用音乐术语词汇

音乐术语对照(优秀)

学习意大利语音乐术语心得

《音乐术语.doc》
音乐术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