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校史 思想汇报

2020-03-02 08:2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近段时间学习了哈工大校史,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在另一个层面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为作为一名哈工大人而感到骄傲。

1920年,随着我国东北经济的发展和中东铁路建设的需要,在中国的东北哈尔滨诞生了一所工科院校——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也就是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1938年1月1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工大的校名就一直沿用到今天。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日式办学,这使学校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其中包括朝鲜前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台湾原行政院长孙运璇等。

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195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当时形式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建了一批尖端专业,调出了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

在党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哈工大的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期间,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这一时期被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办学、治学、求学实践中,哈工大的优良传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逐步形成。

但是在十年*中,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很快恢复了元气,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工大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11月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2000年,哈工大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的发展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同时也始终受到国家的关心和重点支持。1958年9月15日,邓小平视察哈工大。改革开放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来到哈工大视察、指导工作。哈工大与中国航天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号系列飞船,再到举世瞩目的“探月工程”,哈工大人在中国航天史册上书写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哈工大,还诞生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2008年11月,我校研制的第二颗小卫星也升上了太空。而且航天领域很多专家,工程师都是我们学校杰出的校友。

此次学习之后,我对学校的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作为新一代的哈工大人,我更加感到我们肩负的责任,努力在前辈留下的光辉的成绩上书写新的篇章。

哈工大校史传统学习感悟文章

哈工大第三次党课思想汇报

哈工大第三次党课思想汇报

哈工大第二次党课思想汇报

哈工大第一次党课思想汇报

校史

校史

哈工大

哈工大 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格式要求(论文)

校史题库

《哈工大校史 思想汇报.doc》
哈工大校史 思想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